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前辈学人重点发掘的矿藏,从唐代开始,选本、注本以及诗话、诗评就不断产生,数不胜数。本书所录诗篇,主要根据1959年中华书局王全先生整理校点的《全唐诗》、1982年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诸先生辑录的《全唐诗外编》,以及2001年文化艺术出版社由陈贻焮先生主编的《增订注释全唐诗》,并参以宋人洪迈编辑,后由明人赵宦光、黄习远整理、增补、重编的《万首唐人绝句》,同时对照各种选集和别集,择善而从。
在世界文化史上,中国
被誉为诗歌的国度。汉代
学者卫宏曾经说过一段有
名的话:“诗者,志之所之
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
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
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①这段话
虽然是针对《诗经·关雎》
篇而发,但却指明了中国
古典诗歌的两个基本特征
:抒情性和音乐性。而唐
人绝句,正是最能体现古
典诗歌这两个特征的诗体
。
绝句的发展成熟过程,
虽然可以溯源久远,其发
展演变,也有一个相当漫
长的过程。但正式具备雏
形,是在齐、梁之时。据
《南齐书·陆厥传》记载:“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
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
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
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
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
此制韵,有平头、上尾、
蜂腰、鹤膝。五字之中,
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
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
为‘永明体’。”发现汉语文字
的四声,并将它自觉运用
到诗歌创作之中,这就是“
永明体”的核心要素。诗句
根据文字声调的变化组合
起来,以达到抑扬顿挫、
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的
效果。即所谓“一简之内,
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
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
言文”(沈约《宋书·谢灵运
传论》),这种被称为新体
诗的“永明体”,当时逐渐被
上层文人所接受,并且很
快流传开来。例如南朝梁
庾肩吾的《咏长信宫中草
》:“委翠似知节,含芳如
有情。全由履迹少,并欲
上阶生。”庾信的《重别周
尚书》:“阳关万里道,不
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与初盛唐时
期的五言绝句,已无二致
。七言绝句的产生与成熟
,稍晚于五言绝句。在齐
梁时代,已经产生了与唐
人七绝格律基本相符的作
品,梁简文帝萧纲的《夜
望单飞雁》,北周庾信的
《代人伤往》,虽然格律
还不完全符合,但已经近
似唐人七绝。尤其是隋代
无名氏的《别诗》:“杨柳
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
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已经和
唐代的七言绝句没有差别
。胡应麟《诗薮》卷六指
出:“庾子山《代人伤往》
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
,语亦未畅。唯隋末无名
氏‘杨柳青青着地垂……’至
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
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
有人把古代文献中某些五
言四句或七言四句的韵语
,看作五七言绝句的源头
和滥觞,未免失之牵强。
因为唐代五七言近体诗与
此前古体诗在形式上的本
质差别,主要并不在于诗
句的字数结构和表达形式
,而在于平仄声律的不同
。这与齐梁年间“永明体”声
律说的兴起有直接关系。
正因为如此,所以五七言
律、绝在当时被称为近体
诗或今体诗,也就是当代
的新体诗。近体诗因其格
律严谨,音韵铿锵,极具
音乐美和形式美而深受人
们喜爱,一时风靡诗坛,
历千余年而至今不衰,这
是世界诗歌史上的一个奇
迹。据统计,现存唐诗约
五万首,其中五七言律诗
两万四千余首,五七言绝
句一万余首。两者相加总
数在三万四千首以上,占
据全部唐诗的三分之二强
,足见近体诗已经成为唐
代诗人创作的主要形式。
唐人绝句数量虽然不如律
诗,但与律诗讲究对偶工
整、格律精严不同,绝句
更追求兴象超妙,神余言
外,最能体现中国古典诗
歌的基本美学特征。而且
由于篇幅短小,不强求对
偶,更依凭感兴,与音乐
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往往
可以作为歌词演唱,因而
更加易于普及,容易被普
通人所接受。举凡旗亭酒
舍,歌席离筵,文人即席
创作或歌女当筵演唱的,
往往都是绝句。律诗数量
虽倍于绝句,但相对于绝
句而言,律诗是一种更难
掌握的诗歌体裁。律诗不
仅要求平仄合辙,而且讲
求对偶工整,因而主要由
文人创作,普通艺人较少
涉及。
唐人绝句,尤其是在中
晚唐时期,异文较多,有
时作者归属难辨。本书所
录诗篇,主要根据1959年
中华书局王全先生整理校
点的《全唐诗》、1982年
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诸
先生辑录的《全唐诗外编
》,以及2001年文化艺术
出版社由陈贻焮先生主编
的《增订注释全唐诗》,
并参以宋人洪迈编辑,后
由明人赵宦光、黄习远整
理、增补、重编的《万首
唐人绝句》,同时对照各
种选集和别集,择善而从
。注释和说明部分,力求
做到简明扼要,不回避难
点和疑点。唐诗是中国文
化的瑰宝,是前辈学人重
点发掘的矿藏,从唐代开
始,选本、注本以及诗话
、诗评就不断产生,数不
胜数。前人的研究成果,
是后人研究探索的重要基
础,我们在注解的过程中
,尽可能广泛地加以参考
和采纳。当然,时移而世
迁,今天看来,前人的意
见也未必完全正确。因此
在说明中,我们对前人某
些明显错误、不够妥当或
者比较偏颇的说法,提出
了自己的不同的意见。文
中还有意征引了几条友人
毛水清教授的意见,以志
友情。陈贻焮先生主编的
《增订注释全唐诗》,陈
伯海先生主编的《唐诗汇
评》两书,给我们的工作
带来很大方便。此外我们
还参考了刘永济先生的《
唐人绝句精华》,沈祖棻
先生的《唐人七绝浅析》
,刘忆萱先生的《唐人
王绩二首
过酒家五首(选二)
王勃二首
山中
蜀中九日
卢照邻一首
曲池荷
骆宾王一首
于易水送人
宋之问一首
渡汉江
张朝一首
江南行
贺知章二首
回乡偶书二首
张九龄二首
赋得自君之出矣
照镜见白发
沈如筠一首
闺怨二首(选一)
李崇嗣二首
览镜
独愁
李适之一首
罢相作
卢僎一首
途中口号
张旭二首
桃花溪
山行留客
王翰一首
凉州词二首(选一)
王维九首
鹿柴
竹里馆
鸟鸣涧
辛夷坞
相思
书事
渭城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
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孟浩然四首
送友人之京
春晓
宿建德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