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治学雅论》一书以中国近现代时期辜鸿铭、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鲁迅、黄侃、陈寅恪、胡适、梁漱溟、张恨水、林语堂、朱光潜等人的读书治学精彩论述和经典事例为素材,以人为单位对其读书治学理念、观点、方法等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最终形成了一部以专述名人读书治学观为主的学术著作,旨在以正确的读书治学理念引领读者掌握正确的读书治学方法,用名人读书治学的成功经验指导读者读书治学。
读书是人获取科学文化
知识、提升人格魅力、美化
心灵的重要手段。读书,虽
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
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虽不能
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
变人生的终点。然而,书籍
浩如烟海,知识无穷无尽,
人们在读书的时候,免不了
会碰上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或不得门径找不到所要读的
书,或遇到疑难而无法读下
去。这时,如何找到一个适
合自己的读书门径,显得尤
为重要。实践证明,吸取前
人的经验,像名人那样读书
和治学无疑是一个上佳选择
。
中国近现代是中国社会
又一个大交流、大变革时期
。就思想界、学术界、文化
界、教育界等而言,那是一
个新学和旧学碰撞、中学和
西学交融的时代,同时也是
一个大师并起、名人辈出的
时代。活跃在这一时期的名
人大家大多扎根中学,吸收
西学,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以讲台为阵地,以书刊为舞
台,或埋身于传统文化的传
承与发展,或积极致力于西
方文化思想的引进与传播,
以创新的学术体系与范式开
启了那个时代的新风气。他
们站在学术文化活动的前沿
,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一
段不平凡的读书治学经历。
他们的读书方式、治学心得
、思维特性,无疑对读书治
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
今天读书人更是很好的示例
。
《读书治学雅论》一书
以中国近现代时期辜鸿铭、
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
鲁迅、黄侃、陈寅恪、胡适
、梁漱溟、张恨水、林语堂
、朱光潜等人的读书治学精
彩论述和经典事例为素材,
以人为单位对其读书治学理
念、观点、方法等进行分析
、归纳、提炼、总结,最终
形成了一部以专述名人读书
治学观为主的学术著作,旨
在以正确的读书治学理念引
领读者掌握正确的读书治学
方法,用名人读书治学的成
功经验指导读者读书治学,
以名人的读书治学雅论启发
鼓舞读者,进而为推动全民
阅读,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
力量。
辜鸿铭
推崇死记硬背读书法
“释”译经典,耳目一新
蔡元培
读书志在报国
读书要诀“宏、约、深、美”
读书重方法
梁启超
为学首先为立身做人
治学必先大量占有材料
有价值的作品要熟读成诵
以著述促读书
崇尚趣味主义
倡导新文体,文风焕然一新
王国维
读书治学“三境界”
博览群书,不放过任何读书机会
苦读勤学,不言放弃
研究文献高识远见
大胆利用治学材料
鲁迅
鲜明的目的性
读书既要有“狠劲”,还要把书读“活”
读书要学会思考分析
读书要注意比较和参读
读书要博专相济
黄侃
读书刻苦且有恒心
读书既博又精
从目录学入手
师古而不为古所役
五十之前不著书
虚怀若谷,谦虚谨慎
陈寅恪
读书必先识字
善读原典、老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不为名利
重视目录学研究
胡适
好习惯重于好方法
读书重在实用
读书要做到精博双修
读书要会疑
梁漱溟
提倡自学成才
读书治学八重境界
知识来自实践,也应用于实践
读书勤动笔
张恨水
读思结合,知行合一
读书还要行万里路
注重时间、空间、心境与阅读的关系
林语堂
读书要近其性
读书要知其味
茅盾
读书认真,从不放过任何疑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读书喜作眉批
如何阅读文学作品
朱光潜
时间与读书
要养成读书习惯
读书在精,不在多
关于选书问题
读书的专通与广览
读书方法
怎样读中国古典诗词
怎样认识美学
丰子恺
一览表读书法
笨功读书法
读书学习经验谈
沈从文
建构式阅读为沈从文打下坚实基础
读书旨在陶冶情操、提升人格
读书治学要有恒心与毅力
梁实秋
书房与读书
纪律与读书
利用好一切零碎时间
读书之乐何在
对中国语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