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作品精选》系列之一,由有名文学翻译家魏大海翻译。
《山音》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描绘了信吾一家人的故事,其中包含儿子婚姻的变故,女儿婚姻的失败,人到老年的悲哀……
川端康成以惯有的唯美笔触,细腻冷静地将战后的世相、风格与现实,凝聚在日本自古以来的悲哀愁绪中,展现了诗与戏剧重叠意象的技巧。该作中充分体现了川端康成以纤细的美和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无政治导向问题,可以出版。
本该是安享天伦之乐的年纪,信吾一双儿女的感情生活却纷纷出现变故。女儿离婚后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回到了娘家,儿子背叛了温柔贤惠的儿媳另觅他爱,面对家庭陷入不幸的泥沼,作为一家之主的信吾会如何行动呢?
1968年12月10日,瑞典学院常务理事安德斯·奥斯特林发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是日本的川端康成先生。
——川端康成先生的叙事笔调中,有一种纤巧细腻的诗意。溯其渊源,出自11世纪日本的紫式部所描绘的包罗万象的生活场景和风俗画面。
——川端康成先生以擅长观察女性心理而备受赞赏。……我们可以发现其辉煌而卓越的才能、细腻而敏锐的观察力、巧妙而神奇的编织故事的能力,描写技巧在某些方面胜出了欧洲文坛。
——川端先生的获奖有两点重要意义:其一,川端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具有道德伦理价值的文化思想;其二,川端先生在架设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
——这份奖状旨在表彰其以敏锐的感受性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心灵精髓。
目前,国内文坛掀起了新一轮“川端康成热”。译序开篇,先介绍日本著名作家和文学理论家对川端的评价。
评论家伊藤整认为,将丑转化为美乃是川端作品的一大特性。“残忍的直视看穿了丑的本质,最后必然抓住一片澄澈的美,必须向着丑恶复仇,”这是川端的“力量所在”。川端康成的两种特质有时会“在一种表现中重叠”,有时会获得更大的成功。伊藤整说:“在批评家眼中,二者的对立无法调和,却可通过奇妙的融合使二者有机地结为一体。……唯有川端拥有那种无与伦比的能力,抵达真与美的交错点。”伊藤整又说“由此可见这位最爱东方经典的作家的心路历程”。川端康成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他是“在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对立、交流中”获得成功的批评家,另一方面“他又脱离了当时的政治文学和娱乐文学两方面,继承并拯救了大正文坛创发的体现人性的文学”。
三岛由纪夫则将川端称作“温情义侠”,说他从不强买强卖推销善意,对他人不提任何忠告,只是让人感受“达人”般“孤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同时,川端的人生全部是在“旅行”,他也被称作“永远的旅人”。川端的文学也反映出川端的人生态度。三岛由纪夫对川端的高度评价是,近代作家中唯川端康成一人“可体味中世文学隐藏的韵味,即一种绝望、终结、神秘以及淡淡的情色,他完全将之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三岛说“温情义侠”川端与伪善无缘。普通人很难达到此般“达人”的境界。川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世无争且善于社交,所以他还被称作“文坛的总理大臣”。
著名文学史评论家中村光夫则说,横光利一体现的是“阳”,属于“男性文学”,其文学的内在戏剧性在《机械》中明显表征为“男性同志的决斗”;而川端康成体现的则是“阴”,属于“女性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横光具有积极的“进取性”,终生在不毛之地进行着艰苦的努力,“有人说他迷失在了自己的文学里”;相比之下,川端学习了“软体动物的生存智慧”,看似随波逐流,却成功地把“流动力”降到最低限度。中村光夫认为,川端康成作为批评家亦属一流,因此总能看透文坛动向的实质,继而在面对时代潮流时显现为一种逃避的态度,实际上却尤为切实地耕耘着自己脚下的土地。
如上十分精辟的评价,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顶级作家的画像。下面我简单梳理一下川端康成的创作经历。1932年,川端以自己过往痛苦的失恋经历为题材,在《中央公论》上发表了《抒情歌》。1933年2月,《伊豆舞女》初次被拍成了电影(五所平之助导演)。同年9月10日,川端的画家好友古贺春江过世。
[日]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小说家,一生创作小说一百多部,代表作有《雪国》《伊豆舞女》《千鹤》《古都》《山音》《睡美人》等。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称其“以敏锐的感受性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心灵精髓”。
魏大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东方文学研究室主任。主要译作有《芥川龙之介全集》、《川端康成十卷集第十卷》、田山花袋的《棉被》、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山本周五郎的《风铃》等。
译序
山音
蝉翼
云焰
栗子
岛梦
冬樱
朝露
夜声
春钟
鸟巢
都苑
伤后
雨中
蚊群
蛇卵
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