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吉林省财政性金融现状及对策建议研究”(JJKH20201211SK)阶段性成果,从理论上对科技金融的内涵与外延、理论演化、运行机制与主要特征、作用与重要意义、发展规律与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对科技金融政策提升科创能力和成效的评价进行分析,提出了吉林省科技金融的创新发展战略与具体路径的实施选择。全书内容翔实、丰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对促进我国科技金融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适用于从事科技金融研究的学者、工作人员和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科技金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贯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为了加速科技金融发展,吉林省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科技投入方式,综合利用政府财政经费以及银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本书以吉林省的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创新为例探讨相关内容。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科技金融的基本理论,阐述科技金融的内涵与外延、科技金融的理论支撑、科技金融的功能与特征、科技金融的内容与发展。第二章分析科技金融的服务与运行,内容包括科技金融、经济与产业,科技金融的服务,科技金融的运行机制以及科技金融的运作模式。第三章解读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内容涵盖美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借鉴、欧盟科技金融的发展借鉴、日本科技金融的发展借鉴以及英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借鉴。第四章是科技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探微,内容涉及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创新、科技金融生态圈的创新打造、技术助力科技金融创新、科技金融与企业的创新发展、科技金融的辅助体系发展思考。第五章研究吉林省科技金融发展及服务平台构建,内容包括吉林省农业科技金融的发展思考、吉林省改善财政性科技金融现状的对策建议、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的发展、吉林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运行模式及构建、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可持续发展。
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先以科技金融的理论为基础,再解读科技金融的服务与运行、国际经验,最后探索吉林省科技金融的创新发展。本书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笔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所涉及的内容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各位读者多提宝贵的意见,以便笔者进一步修改,使内容更加完善。
支茵,1983 年出生,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取得金融专业、数学专业硕士学位,职称副教授,现就职于吉林外国语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资本市场,主讲期货与期权、计量经济学、金融英语等课程。在省级及以上正式刊物发表论文 3 篇,并主持过两项省级课题。
第一章科技金融的基本理论1
第一节科技金融的内涵与外延1
第二节科技金融的理论支撑3
第三节科技金融的功能与特征5
第四节科技金融的内容与发展6
第二章科技金融的服务与运行17
第一节科技金融、经济与产业17
第二节科技金融的服务27
第三节科技金融的运行机制37
第四节科技金融的运作模式40
第三章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46
第一节美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借鉴46
第二节欧盟科技金融的发展借鉴51
第三节日本科技金融的发展借鉴53
第四节英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借鉴59
第四章科技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探微61
第一节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创新61
第二节科技金融生态圈的创新打造70
第三节技术助力科技金融创新80
第四节科技金融与企业的创新发展108
第五节科技金融的辅助体系发展思考127
第五章吉林省科技金融发展及服务平台构建143
第一节吉林省农业科技金融的发展思考143
第二节吉林省改善财政性科技金融现状的对策建议153
第三节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的发展155
第四节吉林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运行模式及构建157
第五节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可持续发展162
参考文献168
一、科技金融的内涵
科技包括科学和技术,虽然二者是不同的,但也互相关联。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系统,它的使命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客观真相,要解决“怎么回事”这一问题。它的目的是要发掘出新的东西,同时也是人们了解社会的一种方法。
技术是根据自然科学原理和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技术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①技术的起源,它源于一定的历史阶段中的社会经验和科学知识;②技术的目标是提高生产力,并为生产提供直接服务;③技术的组成,包含操作方法与技巧等相关软件,以及所需的原料、物料及设备等硬件。科学与技术相互影响。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依据,能够通过技术发展使科学得以进步;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和最终目的。科学发展只能通过技术发展实现,特别是对企业来说。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二者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按照时间的逻辑,科技创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创新。知识创新是以科学技术为载体获取新的基本科技知识的重要途径。知识创新的主体是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技术创新是指研究和试验新产品(新技术),主体是企业。产业化创新是指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产业化创新的主体同样是企业。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和主导力量,技术创新以满足社会对产品的需要为前提,对知识创新进行适用性和可行性培育,技术创新也是产业化创新的根本;知识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最终要通过工业化来实现。
科技金融指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处于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是科技金融在现代科技创新体系中所体现的重要内容,既体现了金融的运行特性,又体现了科技的特性。这既是政府的主导,也是市场的内在动力,还体现了科技金融自然特性的诸多要素。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有利于金融创新和金融的持续发展。
二、科技金融的外延
科技金融的外延涉及层面较多,包含制度设计、工作体系、操作实施、技术创新链条、投融资链条等。
(1)制度设计层面。从中央延伸到地方,构成了三维立体结构。
(2)工作体系层面。由科技主管及金融监管部门,延伸到财税部门、国资部门及专利部门等,形成平面结构。
(3)操作实施层面。在政府的引导下,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多元交叉网络的构建。
(4)技术创新链条层面。从专注于突破技术难点,转向完善试验中间环节,着重于技术和工艺的成熟;从专注于已经获得的创新成果,延伸到创新成果的创新者,着重于提升创新成果的品质和效果;从侧重激发动员本地的创造性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扩大到引进创业团队,多渠道推动创新创业;从单纯专注于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延伸到建立技术创新的评价机制和交易环境,全方位、多维度地打造、完善技术创新链条。
(5)投融资链条层面。从单纯的以科技项目促进技术创新,到重视利用市场机制化的方式,利用政府资金、财税和国资政策等手段,提升政府的资源配置效率。大力推进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科研投资和金融系统建设,推进科学和技术创新的综合服务体系构建。
简而言之,科技金融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外延最终都有赖于科学技术和金融体制、管理体制的变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