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豆豆从记事起就在街头流浪,它用超级食肉动物的牙齿、灵活伸缩的爪子、灵敏的眼睛和耳朵努力捕猎,可是街头的猎物太少了,三花的毛色还让它无法隐藏自己,该怎么办呢?跟着豆豆一起体验猫的生存之道,你会发现,猫比你了解的更迷人!
如今,猫已随处可见,养猫的家庭比养其他任何宠物的都要多(除了鱼)。尽管猫很受欢迎,但是人们似乎对它们又爱又恨,从几千年前人类和猫次相遇便是如此!埃及时,猫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同时也被当作祭献的祭品;中世纪时,人们将猫与联系在一起;后来,猫被看作是好运或厄运的化身(取决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猫在与人类的交往过程中,命运跌宕起伏。即使在如今,网红“不爽猫”和“小家伙”①、各种猫主题咖啡馆,以及网上浏览量超过260的猫主题等猫文化如此受欢迎,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猫。有人认为猫会杀死小鸟,还会传播病毒,当然,还有相当多的人只是纯粹害怕猫(一种针对猫的恐惧症,也叫“恐猫症”)。
对于爱猫人士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猫的呼噜声更抚慰人心了,尤其是当猫躺在腿上的时候。尽管已和猫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但对许多人来说,猫的心思还是让人迷惑。它究竞在想什么?它真的爱我吗?为什么它在凌晨五点时突然扑我的头?为什么它好像很喜欢我的抚摸却又突然咬我?它怎么知道我们想让它们在哪里上厕所?
我对猫的天性有很多不解,后来我的猫去世让我决心搞懂这些疑问。于是我到当地的动物收容所做志愿者,接触更多的猫。因为大多数时间和猫在一起,让我以为对猫无所不知,但在动物收容所待了几周后我才意识到,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作为有领地意识的动物,对生活环境的依赖要先于对人类的依赖。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每只猫对新环境的反应都不一样:一些猫会出现应激反应,另一些猫却很适应。这些性格的差异是基因造成的吗?还是因为它们的成长历?是否只有在像动物收容所这样紧张的环境下,它们才会有这些行为?这些疑问让我意识到,我想研究关于猫的一切!
时至今日,作为一名科学家和猫行为顾问,我的工作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猫。养猫的人会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他们的猫不能友好相处?为什么他们的猫不会用猫砂盆?为什么他们的猫整晚不睡觉?我近的研究课题是帮人们一步了解猫的社会性和成长。
如果你想真正了解猫,你得知道:它们是如何与人类在一起生活的,它们的身体是怎么运作的,以及它们玩耍、吃饭和睡觉等行为的动机都是由一件事决定的——狩猎。
一旦明白捕食者身份对猫的重要性,你就会打开一个的世界,再也不能用以往的眼光看待猫的嬉闹了!通过本文主人公豆豆的故事,你会发现这只饥肠辘辘的小猫咪,只能通过狩猎(或者人类喂食)的方式填饱肚子。现在的猫基本上有两种选择:要么成为“杀手”,要么成为宠物(偶尔有猫两者兼顾)。但猫即便成为毛茸茸的家养宠物,仍然具备“杀手”的本能。
与狗充满热地人类的饲养环境不同,猫悄无声息地了人类的世界。在对猫的整个驯化过程中,人类并没有要求它们做过多的改变,这真的很奇特。人类喜欢猫,因为猫暖心、可爱,还会抓老鼠,而它们喜欢上人类可能是因为人类也暖心、可爱,还能提供食物,没错,就像现在一样!
我们没有改变猫的但是我们几乎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它们的生活环境。它们曾自由地生活在野外,现在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得待在室内。毫无疑问,待在室内对猫和鸟都更,但是如果它们整天无所事事,可能也会有些无聊。毕竟,室内除了偶尔出现的小虫子,可没有什么好猎物。正如本书中豆豆的主人在室内营造了一个猫咪乐园一一你也可以为自己的小猫做同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