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英国法理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边沁的功利主义,讨论了其从早期《政府片论》到晚期《宪法典》的一系列重要著作,涵盖法律、政治和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此外,本书还根据伦敦大学学院边沁研究中心对边沁手稿的最新整理成果,澄清了对边沁思想的若干误读。
相互对话,有利于推进 思想。进入21世纪以来,复 旦哲学迎来了与国际学界对 话的高峰期,不仅建立了“ 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英文硕 士项目,在英国布鲁姆斯伯 里(Bloomsbury)出版社 出版了“复旦:与中国哲学 相遇”系列丛书,而且迎来 了大批国外的优秀学者,让 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在第一时 间就有机会与国际杰出的学 者们面对面交流,这不仅拓 展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更 推动了思想的互动与对话。 在这个地球村时代,时 空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大 大压缩,相互交往变得极为 便利,但人类能否真正进入 一个和平时代却成为一项极 为尖锐的考验。能否经受考 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之 间的相互理解,取决于是否 有能力去倾听。倾听是一项 非常宝贵的能力,在中国文 化传统中,这是与“成聖”联 系在一起的,“聖,通也, 从耳,呈声”。“倾听”与“通 达”相关联,通达天地,通 达他人;“倾听”的本质不仅 仅是听到而已,最为关键的 是去倾听自己所不懂的,去 熟悉自己所不熟悉的,去理 解自己所不理解的,这是一 种真正的包容;否则貌似倾 听,实则无非听自己想听的 ,肯定自己所肯定的,理解 自己已经理解的。“倾听”意 味着一种接纳“他异性”的能 力,“听”总是要听“不同”的 声音,《左传》说:“若以 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 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 可也如是。”在经济全球化 时代,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 “倾听”已成为一项极为重要 的品质,学术的良好生态也 正是在倾听不同的声音中建 立起来的。 “倾听”不只是帮助我们 去理解他者,同时也是一个 自我认识的过程。正是在倾 听他者的过程中,才能够迂 回他者,从而更好地发现自 己的特点,超越自身的局限 。“日月光华·哲学讲堂”在 过去五年中已经出版了八种 译著,译介的都是过去十多 年里国际学术同行在复旦大 学的演讲与授课,这些演讲 表达了国外同行对于学术问 题的深入理解,也表达了他 们对于这个时代的深刻思考 。古人说,“闻声知情,与 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 合序”。在这个联系日益紧 密的人类共同体中,倾听他 者,开放思想,兼容并蓄, 保持多元与丰富,追求“和 而不同”的境界,正是学术 同仁的共同理想。在过去的 十多年中,有上百位国际学 者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访问 ,为师生们传递学术的脉动 、思想的力量,为大家呈现 出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在 倾听中,一个更为阔大的世 界跃现眼前,思想的勃勃生 机正孕育其中。 是为序。 孙向晨 2021年9月于复旦
菲利普·斯科菲尔德,著名边沁研究学者,伦敦大学学院法学院教授。伦敦大学学院边沁研究中心(Bentham Project)主任,新版《边沁全集》(The Collected Works of Jeremy Bentham)现任主编,国际功利主义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Utilitarian Studies)秘书长。著有《功利与民主:边沁的政治思想》(Uility and Democracy: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Jeremy Bentham)、《边沁:迷茫者的指南》(Bentham: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等多部著作。
导言
第一讲 边沁的生平、事业与《政府片论》
第二讲 功利原理及其从属性原则:生存、富裕、安全、平等
第三讲 法律和主权理论:惩罚和圆形监狱
第四讲 逻辑、语言和宗教批判
第五讲 从法国大革命到英国议会改革计划的政治思想
第六讲 《宪法典》与共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