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平带领其团队研发的这套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新课标的全新实践。本书从单元整体解读、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和评价量规设计四个板块入手,构建了这样一个设计思路:分析单元语文要素,界定所属的学习任务群;梳理单元学习KUD目标,明确大概念,发布核心任务及子任务;按子任务展示语文实践活动;明确单元学习成功标准和核心任务完成标准,以进行教学评价。清晰完整的设计链,给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出了明确指引。本书紧扣教材,经过实际教学的检验,能够切实助力一线教师新课标下的教学。本册为:《呼应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二年级》。
我们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之前,已经进行了两三年的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索和实践了。核心素养时代,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科学习如果不能真正突破“纸上谈兵”,不能与真实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建立紧密联系,不能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真实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更加坚定了我们探索和实践大单元教学的信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第二条“深化教学改革”中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
为什么要探索大单元教学呢?这段话给出了简洁明了的答案——因为大单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要在语文课程实践中探索和实施大单元教学,首先要回答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单元教学”是大家早就熟悉的概念,从表面上看,“大单元教学”不过是比“单元教学”多了一个“大”字而已。这个“大”字该如何理解呢?“大单元”的“大”,指的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指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思路和方式。作为理念,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科教学不能仅仅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终点,而要以追索知识和技能背后更深层次的原理、价值为目的,即要真正抵达“知其所以然”。作为一种实践思路和方式,大单元强调以可迁移的概念理解为目标,依据目标落实的需要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和资源,规划设计通向目标实现的路径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推进学习者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评”一致的情境中抵达目标导向的学习结果,最终促成学习者对概念的多层次理解。如果要给语文大单元教学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表述如下:
语文大单元教学指的是以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追求,运用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有逻辑联系的整合和组织,设计相应的情境任务,整合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经历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技能,并基于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发展概念性理解,借助大概念的迁移和协同思考发展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
任务驱动和追求大概念的理解,是大单元教学的两个基本特征。什么是大概念呢?简单地讲,大概念就是对学科知识和技能背后隐含的原理和价值的揭示。正如《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等著作中所强调的,大概念是指一个学科领域或主题课程领域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内容,是对学科事实性知识和学科学习所需策略技能的观念性认知,是可以回答“为什么”的高阶思维概括。教学中的大概念一般用陈述句式来表达一个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观点,它追求的是对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结构化和深度理解的综合效应。
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教学建议”的第二条“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是一致的:“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呈现和组织课程内容,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变革的关键,一是学习任务的设计和运用,二是目标追求。强调学习任务的设计和运用,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完成真实学习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学习体验,达成学习目标;在目标追求上,明确提出了“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这与大单元教学中追求大概念的理解是一致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习任务的设计,呼应的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所提出的“探索大单元教学”。
2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大单元教学怎么开展呢?
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要求的,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教师需要历练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大单元教学“学习任务设计师”。
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具有向心力、驱动力、整合力和发展力的单元学习任务呢?教师首先要拥有科学的设计思路。思路正确了,一个优质单元学习任务的诞生就有了保障,学习任务的组织实施也就有了清晰的蓝图。
一般而言,对于大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师需要在这样几件事上下好功夫。
一是整体解读教材单元内容,确定学习任务群归属。准确判断出具体单元在课程内容上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再进一步研读这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才能对单元内容的学习价值做出更加准确的定位。这也是大单元逆向设计的第一步——目标导向。
二是科学定位单元学习目标,厘清单元大概念。确定了具体的教材单元在课程内容上属于哪个学习任务群,同时心中清楚此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单元内容和学生情况,就可以科学定位单元学习目标了。对单元学习目标的定位,既要做到准确、清晰,又要从多维度的学习目标中提炼出需要学生持久理解的概念性目标,即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达到怎样的观念性认知,以认知发展促进迁移运用,实现“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做好大单元学习目标定位的同时,教师要对应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证据,即要想明白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产出哪些“产品”或有什么样的表现才能证明学习目的达成了。
三是合理创设单元学习情境,精心设计核心学习任务。大概念提炼后,就要考虑创设什么样的学习情境,设计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可以整合单元学习内容、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在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产出学习证据,理解大概念。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不能脱离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因为只有当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学习任务才拥有了驱动力,整合力也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积极体现。
四是细致梳理目标落实线索,层次分明地分解子任务。仅仅有核心学习任务,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学习实践活动。为了使核心任务更清晰地呈现出目标落实的路径,一般需要对核心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学生通过一步步完成子任务进而完成核心学习任务。也就是说,子任务分解的目的是逻辑清晰、层次递进地落实核心学习任务,并体现出不同层次学习目标的内在联系和合力,既为教师的学习过程设计厘清思路,更为学生完成核心学习任务,实现指向大概念的深度理解明确学习的路径。子任务的分解,还要考虑单元学习内容、方法、资源和评价等如何为了学习目标的落实,尤其是实现大概念的理解,而进行有序整合——单元选文怎么用?口语交际和习作在学习任务中的价值如何定位?语文园地各板块内容应整合在什么环节?这些都要在子任务分解中给出清晰的答案。进行子任务分解的同时,还要根据预设的学习证据进行评价量规和成功标准的设计,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测和调整提供参照。
子任务分解清楚了,就可以进行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