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四个部分:“水仓”的由来,主要从浦江县志、水利志等历史素材中总结浦江“水仓”的内涵、分类以及灌溉功能等,深刻阐释“水仓”在浦江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水仓”历史篇,分五个阶段梳理浦江县水仓发展历史;“水仓”体系篇,通过追溯浦江灌溉历史,立足现状,梳理各类水仓的特点及灌溉工程体系;“水仓”价值篇从历史文化价值、社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技价值等四个方面分析“水仓”价值。
序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万年上山
第二节 浦江水利
一、地形、地貌
二、地质、土壤
三、农业、植被
四、气候、气象
五、水系、河流
六、水库、山塘
七、水域、水面
八、社会、人口
九、文化、文艺
第三节 水旱灾害录
一、气候因素
二、地理因素
三、历史水灾摘录
四、历史旱灾摘录
第二章 浦江水仓
第一节 溪井
第二节 拗井
第三节 塘井
第四节 水井
第五节 灌溉器具
一、龙骨水车
二、牛力水车
三、水碓
四、戽斗
五、水接
六、毛竹唧筒
第六节 堰、坝
第七节 水事管理
第三章 典型水仓
第一节 登高天井、天渠、天塘
第二节 水济嵩溪
一、顺天时,应农事,春耕夏种秋收忙
二、应地利,循水势,一堰一渠一畈田
三、筑塘井,挖溪井,巧调旱涝天顺人
四、本地材,工匠心,古老设施今犹存
五、诚信仰,遵习俗,晨饮暮浴代代传
六、耕读传,诗画盛,上善若水济嵩溪
第三节 通化三湖
第四节 梅花泉
第五节 “江南第一家”白麟溪、“十桥九闸”
第六节 古老嵩溪独有之“明暗溪”“阴阳坝”
一、嵩溪“明暗溪”“阴阳溪”
二、嵩溪“筑堰、备堰”“阴阳坝”
第七节 巧溪村
第八节 上市村
第九节 大许村
第十节 前于村
第十一节 薛家村
第十二节 西水东调工程
第十三节 浦江水口
第十四节 浦江上水口——通济桥
第十五节 嵩溪水口
第十六节 潘周家村
一、踏碓·水碓·牛磨·石磨
二、车水救粮
三、壶江筏运
四、跳板会
五、荡江义渡船会
六、桥会
七、独石堰
第四章 治水人物
一、 宋 钱通
二、 宋 王霖龙
三、 元 忽都鲁沙敦武
四、 元 那海
五、 元 赵大讷
六、 明 宋濂
七、 明 毛凤韶
八、 明 龙复礼
九、 明 倪尚忠
十、 明 文元发
十一、 清 何子祥
十二、 清 薛鼎铭
十三、 清 潘德涓
第五章 水事习俗
第一节 神祗信仰
第二节 浦江禹迹
第三节 接龙、求雨
第四节 浦江摆祭
第五节 迎长灯
第六节 浦江滚地龙、擂马、鱼灯
第七节 浦江迎会
第八节 浦江乱弹、什锦班
第九节 试水龙
第六章 水故事水传说
一、莫老爷与仙姑娘娘
二、飞锡泉
三、仙酒泉(醴泉)
四、建文井和老佛社
五、白麟溪
六、“江南第一家”的传说
七、“蟒潭求雨”的传说
八、孝感泉、甘泉亭的传说
九、巧溪拗井的传说
十、天鸡求雨
十一、牛磊井
十二、和尚塘
十三、村中的老井
十四、沉湖塘金钟的故事
十五、迎灯的来历
十六、(楼氏)始祖龙石公传
十七、白石源“龙王”真有其人
十八、接龙
十九、坪上龙门祈雨
二十、潘周家求雨
二十一、大溪楼村是“撒网形”
第七章 水仓艺文
一、东湖塘记 宋 钱通
二、椒湖塘记 宋 钱通
三、筑月泉亭记 宋 楼寅亮
四、月泉记 宋 方登
五、月泉导源浚塘筑亭记 宋 朱子槐
六、昭灵庙记 宋 陈孔硕
七、泄水龙王庙记 宋 毛洪
八、月泉游记 元 谢翱
九、灵顺别祠记 元 柳贯
十、蜀墅塘记 明 宋濂
十一、杨刺史迎享送神歌辞并序 明 宋濂
十二、月泉书院记 明 毛凤韶
十三、筑塘解 明 毛凤韶
十四、西湖塘记 明 倪尚忠
十五、瑞雨亭记 明 吴应台
十六、月泉新龙王庙平基记 清 何子祥
十七、重修白石岩龙王庙记 清 何子祥
十八、嵩溪重修武曲桥记 清 何子祥
十九、修小东门外溪岸西门外长堰记 清 何子祥
二十、治道令各扫除记 清 何子祥
二十一、五户各置水缸贮水记 清 何子祥
二十二、修龙潭道路筑方台记 清 何子祥
二十三、修五路岭至石埠头道路记 清 何子祥
二十四、重浚月泉记 清 薛鼎铭
二十五、新建龙王庙记 清 胡廷槐
二十六、蜃灾葺墓记 清 戴殿泗
二十七、浦阳江溯源(《民国浦江县志稿》)
二十八、湖源流域(《民国浦江县志稿》)
二十九、梅溪源流(《民国浦江县志稿》)
第八章 诗歌旧咏
第九章 水事民谣
第十章 谚语
第十一章 水仓碑刻及碑文(部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