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发展是推动能源转型、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新时期电气化体现为新能源通过转换成电力得以开发利用,体现为消费侧电能对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全书分为7章,包括碳中和概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电气化概论、低碳电力技术、电能替代技术及主要应用领域、CCUS技术及其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低碳电力的政策措施与市场建设。
1.本书兼具专业性与科普性,2.方便读者深入了解碳中和概念、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方面的知识
实现碳中和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性措施,而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前提和碳排放由升到降的转折点。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构建了1 N政策体系。在1 N政策体系顶层设计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新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等要求。由此可见,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特征。而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更多地在终端使用电能,即深入推动新电气化,是使能源系统进入低碳、近零碳时代的关键举措之一。基于这样的思维逻辑,本书区别于已有碳中和相关书籍大而全的叙事方式,紧扣应对气候变化主题与碳中和目标,在厘清基本概念、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和政策行动后,纵深剖析新电气化的特征趋势、低碳电力的技术发展、相关领域的支撑机制,尽力避免泛泛而谈、人云亦云。本书是在华北电力大学和中国电力出版社的共同倡议下,由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原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教授和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教授系统策划,组织相关教授、专家共同编著的一本推进降碳与电力融合发展的专业教材,其中绪论由王志轩教授撰写,第1章和第6章由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汪黎东教授撰写,第2章由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李晓华副教授撰写,第3章由王鹏教授撰写,第4章由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朱永强副教授撰写,第5章由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胡俊杰副教授撰写,第7章由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彦斌教授、刘元欣副教授、胡军峰副教授撰写。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戴莺歌为书稿的编排做了大量工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张晶杰正高级经济师,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夏世威副教授,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高丹副教授、博导审阅了书稿并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在此表示感谢!真诚希望本书对关注双碳领域的社会各界、高校师生有所裨益。但由于时间紧迫,特别是编者学识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也请不吝赐教。
王志轩,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理事长。兼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全国能量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力工业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力工业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环保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委员等。
序
前言
绪论
01碳中和与电气化的逻辑关系
02评价新能源发展的属性指标
03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把握的几个关键
第1章碳中和概论
11气候变化基本问题
12气候变化的全球应对
13碳中和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1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法规框架
22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23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行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电气化概论
31电气化发端
32电气化的传统指标
33碳中和理念下的电气化
34电气化的经济效应
35电气化的碳减排效应
36我国电气化发展的挑战与前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低碳电力技术
41低碳能源转型
42化石能源低碳发电技术
43水力发电
44核能发电
45新能源发电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电能替代技术及主要应用领域
51电能替代技术及应用
52新型电力系统
53需求侧资源聚合技术
54需求侧资源互动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CCUS技术及其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61CCUS基本问题
62CO2捕集技术
63CO2输送、封存及利用
64中国电力行业CCUS工程实践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低碳电力的政策措施与市场建设
71碳中和背景下低碳电力发展的政策措施
72碳排放核算机制
73电力市场与低碳电力发展
74碳市场与低碳电力发展
思考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