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新课标、新考、新教材,立足核心素养,重点探析深度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与方法,研制深度课堂下的评价标准,以期为教师进行学习设计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具体内容包括:深度课堂教学的发展脉络、深度课堂教学的时代担当、深度课堂教学的现时诉求、素养为本的目标设计、深度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目标设计的实施方法等。
黄德钦,广东汕尾人,中员,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汕尾市林伟华中学、校长。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教授,汕尾市七届。曾主持省级课题3项、参与省级以上课题4项;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获汕尾市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多篇论文、课例获奖或发表;广东省高中美术教研基地成员。先后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市教师、市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孙路,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生,现为汕尾市教师发展中心高中化学教研员,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曾在《Advanced FunctionalMaterials》(22IF 19.924)、《ACS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2IF10.383)等国际期刊上文数篇,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学化学教学以及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改革。
上篇理论研究
章深度课堂教学的研究缘起:
思维成就未来
节深度课堂教学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深度课堂教学的时代担当
第三节深度课堂教学的现时诉求
第二章深度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
思维绽放素养落地
节素养为本的目标设计
第二节深度课堂教学体目标
第三节目标设计的实施方法
第三章深度课堂教学的模式构建:
思维贯通学思一体
节深度课堂教学的理念及特征
第二节深度课堂教学的模式运作
第四章深度课堂教学的资源支持:
思维共建分层合作
节分层走班的选课制度
第二节研修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
第五章深度课堂教学的评价设计:
思维为本以始为终
节评价的内容与分类
第二节整合性逻辑下的评价设计理念
第三节评价的方式
……
下篇教学实践
第六章深度课堂教学设计例选
第七章深度课堂推广运用例举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