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是多年从事东北虎野外调查和监测的科研人员,用生动的笔法展现了野外调查许多亲身经历,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东北虎的生物学知识、东北虎生存现状与保护理念、人与虎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及风土人情等,同时展现我国科研人员多年来对东北虎人工驯养、繁殖和野化试验卓有成效的贡献。
本书以东北虎保护为主题,将科考经历、生态保护、博物学知识、风土人情用纪实又生动的文字有机地串联起来,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书作者为东北虎研究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参与了我国多次大规模的东北虎野外调查与监测,以及国际合作调查,在茫茫林海雪原寻找东北虎绝非易事,而这些难能可贵的第一手资料都在本书中得以呈现,无论是对专业从事者还是普通大众都会有所启发,激发人们热爱虎,保护虎,在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探索人、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方式,共同见证东北虎啸的归来之路。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目前地球 上生存于最北部的虎亚种 ,在所有的虎亚种中,其 体型**,毛也**,前 额上的黑斑形似一个“王” 字,体态优美,威武雄健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处于 食物链的顶端,被称为“ 兽中之王”。 虎起源于我国黄河中 游地区,是亚洲的特有物 种。虎不仅是生物多样性 保护的旗舰种,也是濒危 野生动物保护的关键物种 。东北虎是大型捕食性兽 类,人类在保护东北虎的 同时,也保护了大面积的 森林,保护了东北虎栖息 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了 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 定,从而也保护了人类的 生存环境。 目前,东北虎仅分布 于我国东北的东部山地和 俄罗斯远东林区,种群数 量大约500只,其中95% 以上分布于俄罗斯境内。 在我国,近一个多世纪以 来,由于早期的大规模猎 捕导致野生东北虎种群数 量下降,随着森林的过度 采伐与人口的增长对东北 虎栖息地的侵占,导致其 适宜栖息地不断恶化与丧 失,迫使分布区逐步退缩 ,数量大幅度减少。据野 外调查统计,1976年国 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为 151只,到1999年下降为 12~16只。近年来野外 监测数据表明,野生东北 虎的数量大约为20只,仍 然处于濒临绝迹的边缘, 保护并恢复东北虎种群及 其栖息地已十分迫切。东 北虎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 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我 国为加强野外种群保护和 栖息地恢复已经制订并且 开始实施保护行动计划。 本书的作者是多年从 事东北虎野外调查和监测 的科研人员,用纪实的笔 法生动展现了野外调查时 的许多亲身经历,深入浅 出地介绍了东北虎生物学 知识、东北虎生存现状与 保护理念、人与虎之间的 关系、自然环境及风土人 情等。将该书作为宣传自 然保护的科普读物推荐给 广大读者,以便能够激发 人们的保护意识,更加热 爱大自然,关注东北虎保 护,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 和谐关系。希望更多的人 参与东北虎保护行动,为 东北虎的生存创造越来越 好的栖息环境。
马逸清
中国兽类学会原副理事长、教授,主持的“三江平原野生动物及繁育技术的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曾任黑龙江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黑龙江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
第一章 “山神爷”的由来
一·虎是一种什么动物
二·来自远古的精灵
三·“山神爷”一悠久的历史记载
第二章 第一次调查
一·调查起因与筹备
二·大兴安岭查虎踪
三·遥远的虎啸
四·首次普查兽中王
第三章 第二次调查
一·森林工业林区大调查
二·踏遍小兴安岭
三·完达山惊现虎足迹
四·密林中的枪声
五·沉痛的教训
六·走进张广才岭
七·林海雪原觅虎踪
第四章 踏查在邻国之间
一·寻求跨国合作
二·密林虎踪
三·偏向虎山行
四·不速之客
五:纳金日杰狩猎场
六·乌苏里斯克保护区
七·美丽的阿贡河
第五章 国际合作调查
一·培训与实习
二·神秘的老爷岭
三·首战告捷
四·辗转绥芬河
五·中俄边境调查
六·寻找金钱豹
七·虎啸小北湖
八·北上完达山
九·夜宿七星砬子
十·神顶峰遇险
十一·调查结果
第六章 东北虎的监测
一·东北虎的网络监测
二·虎迹重现凤凰山
三·雪夜惊魂
四·珲春自然保护区
五·完达山中东北虎的足迹
六·瑚布图河寻虎踪
七·人与虎的冲突
八·生态廊道探秘
九·调查有蹄类
第七章 守望东北虎
一·走下神坛的“山神爷”
二·救助迷失的幼虎
三·水库边虎尸之谜
四·猛虎归来取黄犊
五·大山里的守望者
六·虎林园遐想
附录 东北虎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