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4章,主要内容包括:翻译与翻译理论、翻译研究与翻译学、翻译与哲学、翻译与语言、翻译与文学、翻译与文化、翻译与社会、翻译与历史、翻译与传播、翻译与技术、翻译与翻译批评、翻译与翻译伦理、翻译与翻译教育、口译与口译研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履职先后十年,在全体成员的积极努力下,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外国语言文学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的撰写,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目录的调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级硕士点、博士点基本条件的确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报告的撰写,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重要学术期刊的认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核心课程的确定与指南的撰写,以及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评审等。对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而言,这些工作都很重要。其中有几项尤为关键:一是确立了学科发展的五大方向,具有前瞻性,为新时期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增补工作中,具有全局观,为全国外语学科的总体布局与重点突破做了战略性的安排;三是确定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核心课程,并编写了课程指南,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做了具有指导性的基础工作。
为了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4次会议决定,组织各学科评议组编写《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试行)》。这项工作是在2018年开始组织落实的。第七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在2018年7月与12月,分别在湖南师范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召开会议,商议并部署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核心课程指南的编写工作。根据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五大方向的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评议组决定这项工作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的原则,稳妥推进,先行确定外国语言学、外国文学、翻译学三大方向各建设两门核心课程,分别为外国语言学理论、外国语言学研究方法、外国文学理论、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翻译学概论和翻译研究方法。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和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将根据各高校外语学科的实际发展状况,适时确定并推出核心课程。
先行确定的六门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体现了外语学科三个方向的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从六门课程的名称,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套教材所聚焦的是理论与方法这两个最为核心的层面。研究生培养需要着力于思维方法与能力的培养,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是其根本的保证。为了有力地促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领导的积极建议和大力支持下,第七届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决定在编写核心课程指南的基础上,把我们的工作再推进一步,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核心课程教材,确立了前沿性、针对性与指导性的编写原则,确定了各课程教材的主编人选和编写框架。
核心课程指南的编写工作,除了学科评议组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还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部分专家的支持,在此向各位委员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核心课程各教材的主编和编写专家,感谢你们积极承担这一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付出艰辛的努力。最后,我们要感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许钧,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并担任META、BABEL、《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等国内外10余种学术刊物的编委。
穆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高级翻译学院教授,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专家会员,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翻译》、《东方翻译》等期刊编委,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翻译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翻译协会副会长,广州翻译协会会长等。曾在国内权威或核心期刊与国外发表研究论文二百余篇,出版著作、参编各种论文集、辞典、教材等多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三项、教育部、语委和省级科研项目多项。
绪论
第一章 翻译与翻译理论
第一节 翻译的本质维度与价值功能
第二节 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与类型功能
第三节 翻译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 翻译研究与翻译学
第一节 翻译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第二节 翻译研究的发展与翻译学的创立
第三节 翻译学学科的未来发展
第三章 翻译与哲学
第一节 翻译与哲学的关系
第二节 翻译研究的哲学途径
第三节 翻译哲学研究的未来发展
第四章 翻译与语言
第一节 翻译与语言的关系
第二节 翻译的语言研究与语言学翻译理论
第三节 语言学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
第五章 翻译与文学
第一节 翻译与文学的关系
第二节 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理论
第三节 文学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
第六章 翻译与文化
第一节 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翻译的文化思考与理论探索
第三节 文化路径翻译研究展望
第七章 翻译与社会
第一节 翻译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 翻译研究的社会学视角
第三节 社会学视角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
第八章 翻译与历史
第一节 翻译与历史的关系
第二节 翻译史与翻译史研究
第三节 “新翻译史研究”展望
第九章 翻译与传播
第一节 翻译与传播的关系
第二节 对外译介与翻译传播研究
第三节 翻译传播研究的未来发展
第十章 翻译与技术
第一节 新技术对翻译的影响
第二节 新技术视域下翻译研究及其发展
第三节 新技术视域下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
第十一章 翻译与翻译批评
第一节 翻译与批评的关系
第二节 翻译批评的理论途径与方法
第三节 翻译批评的当下特征与未来发展
第十二章 翻译与翻译伦理
第一节 翻译与伦理的关系
第二节 翻译伦理研究
第三节 翻译伦理研究的未来发展
第十三章 翻译与翻译教育
第一节 翻译的教育问题
第二节 翻译教育与翻译教学研究
第三节 翻译教育与师资发展
第四节 翻译教育研究展望
第十四章 口译与口译研究
第一节 中国和国际口译研究的概况
第二节 口译研究的主题和视角
第三节 口译研究的当下特征和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