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主要收集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各野外台站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的科学数据,对我国农田、森林、草地与荒漠、湖泊湿地海湾等典型生态系统长期监测而获得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水分、土壤、大气和生物监测信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数据进行。本册为内蒙古大兴安岭站2009-2015年数据,对大兴安岭站的地理位置、学科定位、生态要素监测体系、主要研究内容,长期观测与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的野外观测场及实验设施做了介绍。整理编撰了2009-2015年大兴安岭站代表性生态系统的水、土、气、生要素长期监测数据。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台站介绍
1.1 概述
1.2 研究方向
1.2.1 总体目标
1.2.2 主要任务
1.2.3 区域、领域代表性与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的相符性
1.3 基础条件
1.3.1 试验场地情况
1.3.2 仪器设备情况
1.3.3 条件保障情况
1.4 观测研究
1.4.1 观测数据数量与质量
1.4.2 观测数据应用成效
1.4.3 科研任务承担情况
1.4.4 科研创新成果
1.5 人才队伍
1.6 开放共享
1.6.1 资源共享
1.6.2 科普服务
1.7 运行管理
1.7.1 运行管理制度建设
1.7.2 部门和单位支撑作用
第2章 主要样地与场地
2.1 概述
2.2 主要样地介绍
2.2.1 大兴安岭生态站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固定样地1
2.2.2 大兴安岭生态站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固定样地2
2.2.3 大兴安岭生态站皆伐更新林固定样地1
2.2.4 大兴安岭生态站皆伐更新林固定样地2
2.2.5 大兴安岭生态站渐伐更新林固定样地1
2.2.6 大兴安岭生态站渐伐更新林固定样地2
2.3 主要观测场地介绍
2.3.1 大兴安岭生态站碳水通量观测场
2.3.2 大兴安岭生态站水量平衡观测场
2.3.3 大兴安岭生态站原始林凋落物测定场
2.3.4 大兴安岭生态站氮沉降观测场
2.3.5 大兴安岭生态站冰雪观测场
2.3.6 大兴安岭生态站养分场
2.3.7 大兴安岭生态站10m自动气象观测站
2.3.8 大兴安岭生态站6m自动气象观测站
2.3.9 大兴安岭生态站人工气象站
2.3.10 大兴安岭生态站坡面径流场
第3章 联网长期观测数据
3.1 生物联网长期观测数据
3.1.1 动植物名录
3.1.2 物种组成及生物量
3.1.3 树种更新状况
3.1.4 乔、灌、草各层叶面积指数
3.1.5 凋落物回收量季节动态与现存量
3.1.6 乔木、灌木植物物候观测
3.1.7 各层优势植物和凋落物的元素含量
3.2 土壤联网长期观测数据
3.2.1 土壤交换量
3.2.2 土壤养分
3.2.3 土壤速效微量元素
3.2.4 土壤机械组成
3.2.5 土壤容重
3.2.6 土壤矿质全量
3.2.7 土壤重金属和微量元素
3.3 水分联网长期观测数据
3.3.1 土壤含水量观测数据
3.3.2 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状况
3.3.3 雨水水质状况
3.3.4 水面蒸发
3.4 气象联网长期观测数据
3.4.1 气压
3.4.2 气温
3.4.3 相对湿度
3.4.4 地表温度
3.4.5 降水
3.4.6 太阳辐射
3.4.7 风速
第4章 台站特色研究数据(2010-2015年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干扰方式林型冻土数据集)
4.1 概述
4.2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4.3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4.4 数据使用方法和建议
4.5 不同干扰方式林型冻土数据
第5章 台站数据统计分析
5.1 气象数据统计分析
5.1.1 气压
5.1.2 风速
5.1.3 气温
5.1.4 相对湿度
5.1.5 地表温度
5.1.6 土壤温度
5.1.7 降水
5.1.8 太阳总辐射
5.2 冻土数据统计分析
5.2.1 原始林冻土温度
5.2.2 渐伐更新林冻土温度
5.2.3 皆伐更新林冻土温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