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七章,分别从育人使命与课程目标、“乐乐”课程体系、校本主题课程、学校文化环境、开放评价、课程领导力、迈向“大写”的人生等视角,阐述了作者对培养造就“大写”的人的系统思考、探索实践和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以期通过育人成果的系统总结和提炼升华,产生更有影响力的实践价值。
义务教育如何承担起为党和国家培养时代新人奠基的重任?义务教育如何通过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改革实现与高中和高中后教育的有效衔接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之际,基于培养时代新人的校本化理解和创新性实践,司学娟同志撰写的《培养造就“大写”的人》一书在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上做了一些创造性的尝试,从而体现了它的实践价值和文化价值。
培养时代新人、滋养学生“大写”的气质,北京十二中附小有着自身独特的探索。学校以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为出发点,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消化吸收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优质课程资源,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乐乐”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快乐成长,以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样性学习需求。北京十二中附小2015年秋季学期正式招生,在执行校长司学娟同志的带领下,学校立足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始终将“大写”的人字放在学校正中央,坚持高起点办学、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秉持“求真、崇善、唯美”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大写’的人”的办学宗旨,系统构建“乐乐”课程体系,围绕育人使命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化、校本主题课程、学校文化环境、开放评价、课程领导力等方面进行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化探索实践,努力为全校师生奋力书写“大写”的人生创造有利条件,切实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真正落实在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每一次互动中,一所友善、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正呈现出全面育人的勃勃生机。
在培养“大写的人”的校本化实践中,北京十二中附小特别重视课程体系建设,力图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更好地培养“和雅做人、本真求知、创意做事、康馨生活、责任担当”的“大写”的人。首先,学校前瞻性顺应核心素养本位的新课程改革方向,创造性利用北京市、丰台区地域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全校师生创造力,建构起以学生为中心的“乐乐”课程体系,以课程滋养“大写”的人更好地成长。其次,学校系统开发“我是中国人”“我是和雅小学生”“小好奇学气象”“探究南瓜生长奥秘”“体育游戏”等校本主题课程,动态丰富和发展“乐乐”课程体系,充分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再次,学校创设文化隐性课程,以教室为中心,突出价值引领,增强学校文化与师生的互动对话,使学生在“创感”的学习空间中浸润式地学习,展现了学校“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彰显出更浓郁的文化特色。最后,学校在课题引领下,深入实践分享式教学,研发系列分享式学习支架和分享式教学支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建构;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围绕“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评得怎么样”,深入实施包含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结果性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引领学生在自评、他评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优势和不足,从而实现主动学习和快乐成长。最后,学校还有力提升了校长教师课程领导力,推动核心素养导向的校本教研转型,提升信息化教学对师生发展的贡献度,提升家校社共育水平,调动一切教育资源以对师资队伍、课程资源以及课堂教学做出战略性安排,引领教师具备“大写”的风范,用人格力量来丰厚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求真、崇善、唯美的相融共生,最终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作者简介:司学娟,女,教育硕士,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执行校长;北京市丰台区第十届政协委员、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主要研究领域为学校管理,学校德育,在中小学管理、中国教育学刊、中小学校长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著有《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策略》《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
第一章 育人使命与课程目标
第一节 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使命
第二节 时代新人的学校视角:培养“大写”的人
第三节 五育融合课程理念与“大写”的人
第二章 “乐乐”课程体系:为了“大写”的人
第一节 满足多样性需要的体系框架
第二节 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课程
第三节 指向差异性的个性拓展课程
第四节 提升创造力的创新发展课程
第三章 校本主题课程与“大写”的人
第一节 我是中国人
第二节 我是和雅小学生
第三节 学气象用气象生气象
第四节 探究南瓜生长奥秘
第五节 在游戏中强健身心
第四章 校园文化环境与“大写”的人
第一节 会说话的墙壁
第二节 有温度的教室
第三节 营造“动”中生长的文化氛围
第四节 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活动
第五章 开放评价与“大写”的人
第一节 坚持师生发展导向
第二节 分享式教学与评价
第三节 学生核心素养评价
第四节 创新评价的六要素
第六章 课程领导力与“大写”的人
第一节 课程领导力提升
第二节 校本教研提能力
第三节 信息技术拓边界
第四节 家校社合力育人
第七章 迈向“大写”的人生
第一节 学生具备“大写”的气质
第二节 教师具备“大写”的风范
第三节 把“大写”的“人”写得更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