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突出区域协同创新理论对京津冀地区创新发展的指导作用,将研究内容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理论篇国内外区域协同创新相关理论为研究对象,探究区域协同创新理论的发展模式、结构特征、驱动因素以及发展目标等。实践篇以京津冀区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京津冀三地的科创资源分布情况,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协同创新现状并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机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区域协同创新研究——以京津冀为例》是新疆大学中国—中亚区域
创新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带一路”倡议及中亚经济与治理研究是团队核心的研究方向之
一。坚持创新研究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定位,团队谙熟协同学理论于实
践,精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视角聚焦在中
国的南北均衡发展上,致力于研究化解国内目前主要矛盾,以满足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目前处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期,处于
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背
景下,京津冀承担着提升振兴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全局网络化协同
是发展战略,区域空间协同是发展路径,协同创新融合是实现区域协同发
展战略的灵魂。
学校的“双一流”建设高度重视和支持团队研究及成果的呈现,鼓
励团队坚持研究方向、建设研究平台、提高研究能力、系统化研究数据、
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尤其是团队带头人赵成伟博士,为获取研究所需第一
手资料,2017年至今,一方面坚持阅读时事新闻报刊、相关网站等;另
一方面不断捕捉研究中的科学问题。通过认真梳理,团队连续形成了对中
国—中亚区域创新发展的跟踪研究成果,本书便是这些成果的汇集。
该论著以京津冀为例,聚焦研究城市群协同优先发展、带动辐射周边
地区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是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区域协同创
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研究我国北方地区协同创新发展问题的参考,该
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该论著基于知识管理战略视角,构建区域创新的理念,研究了区域协
同创新理论的发展模式、结构特征、驱动因素及发展目标等;逻辑构架清
晰,研究层层递进;以京津冀为研究主体,分析该区域协同发展的现状、
资源互补禀赋,进而研究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空间网络联系、创新发展
效应,并对京津冀创新发展机制和路径进行探索,在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
对策建议。
该论著研究务实、研究体系完整。不但讨论了如何在京津冀这个资源
配置行政色彩浓重、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的地区,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
新,在全国率先构建一套适合跨省份区域协调、合作公益的新体制和新机
制;讨论了如何在京津冀这个重化工比重较大、资源环境压力超载、产业
结构调整升级任务艰巨的地区加快转型升级,在全国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
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子等亟须破解的新问题,对于解决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的现实难点问题有借鉴价值。
从实践角度而言,该论著是较系统研究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的成果;
从理论层面看,该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