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韩国当代著名作家金源一的长篇代表作之一,小说延续了金源一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探求和追问。故事围绕一个当时韩国的社会败类姜宰弼展开,姜宰弼就像一只蝎子。尽管韩国的社会在进步,经济在腾飞,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他却始终在潮湿、阴暗的烂泥中挣扎。吸毒、打架、参与黑社会、犯下绑架案,三十五岁的姜宰弼有七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不只是他,他的父亲、爷爷,整个姜氏三代人的命运就像被诅咒了一样……
姜宰弼的爷爷曾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但是自己的怯懦和命运的捉弄使他碌碌无为甚至成了周遭人耻笑的对象。父辈的悲惨命运在子辈延续,姜宰弼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被压断了一只手臂,结果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混蛋流氓。到了孙辈这一代,姜宰弼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下患上了严重的躁郁症,最后走向了黑社会,始终在社会底层过着畸形的生活。
从活不下去,到活着但没有希望,姜氏祖孙三代勾画而成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宿命,也是整个韩国近代史的缩影。
一蝎不如一蝎的下流人生
《蝎子》代序
金源一的长篇小说《蝎子》出版于2007年。继2009年《深院大宅》译成中文版后,《蝎子》是金源一第二部被引进中国的作品。他出生于日本殖民统治朝鲜末期的1942年,少年时期又遇上同族相残的朝鲜战争,父亲从韩国跑到朝鲜(俗称越北)后,整个家庭被打上红字赤色分子的烙印,而作为儿子,金源一的成长过程饱受歧视与孤立……
《深院大宅》于1988年在韩国出版后深受好评,多次重版再印,这部小说以描写朝鲜战争后普通人生活为主要内容,其中有许多情节都与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1990年还被MBC电视台改编为八集连续剧。金源一的弟弟金源祐也是韩国著名作家,其长篇小说《禽兽的日子》曾被译成中文于2008年出版,同样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该书描述了韩国文化人在1970年代维新时代朴正熙统治下的苦闷。然而,由于该小说出版于全斗焕统治下的1986年,当时的审查制度使作家不能畅所欲言,为避免对大人物点名道姓只能以曲笔来写,当时的中文译本并未交代相关背景,使得包括我在内的21世纪的中国读者当时读得一头雾水。未免出现同样的情况,我在此先略为介绍一些《蝎子》中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人物。
与前作《深院大宅》相比,《蝎子》的时代背景拉得更广阔它写的是姜氏一家三代人的故事: 从1919年朝鲜三一运动开始,到21世纪初韩国不动产开发重建过程中的有组织暴力活动,几乎跨越了一百年时间。而这种三代家族小说在韩国文坛是有渊源的: *著名的便是作家廉想涉于1931年至1932年在《朝鲜日报》上连载的小说《三代》,当时被日本殖民机构朝鲜总督府以内容不妥为由禁止出版单行本,因为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赵氏三代人同情并支持抗日运动的故事,作为封建官僚的祖父、留学美国归来的父亲、留学日本归来后的孙子,这三代人在当时的朝鲜无疑具有鲜明的象征意味。在时间轴上,《蝎子》正好承接了《三代》。而最新的作品则是黄晳暎202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铁道员三代》,它是李氏一家三代铁路工人及第四代工厂工人的故事,并在地域上跨越了分裂的朝鲜半岛南北双方。
其实《蝎子》涵盖还不止三代,第一人称叙事主人公姜宰弼的儿子姜宗浩也在故事中登场,但宗浩的故事并非叙事的重点之一,书中同样没有四世同堂的场面,因为,我出生时,爷爷姜致武早已离开人世,而宗浩出生时,他的爷爷姜天动也死了。姜致武的墓碑上刻着抗日先驱独立军战士,姜天动则是蔚山工团建设劳动者。小说并没有对这三代人平均用力: 姜致武占的篇幅最多,因为他是独立军战士,与韩国现代史上的大人物独立运动家金元凤、洪范图将军等人并肩战斗,既经历了1919年朝鲜三一运动、1920年中国东北青山里大捷与凤梧洞战斗这些光荣与胜利的高光时刻,也有在1921年苏俄自由市惨变中几乎全军覆没的惨痛经历。这些独立运动史在后来亲历者大多越北或者失踪,以及大韩民国成立后肃清左翼的大背景下被严重忽视,以致于像凤梧洞战斗直到2019年才被韩国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大银幕、洪范图的遗骸2021年才从哈萨克斯坦运回韩国安葬。金源一用虚构的小说人物,以史料记载与口述访谈结合的方式,把历史上被湮没的真实人物带回读者身边,仿佛与他们一起出生入死一样。此外,小说中还写了只有奶奶等极少数人知道、墓碑上不曾记载的爷爷的黑历史: 他曾在日军731部队基地站岗!在韩国光复后曾参与左翼政党并上山打游击与政府对抗,这样的姜致武会被当成民族叛徒和赤色分子,自然不能见容于韩国左右翼,所以他晚年只好以缄口不言和垂钓结束余生。如果他身上的红字烙印能被掩盖、自己又不会因曾为日军服务而愧疚的话,他大可以向政府申报为独立运动有功者,本人和子孙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都可以亨受养老、医疗、就业、旅游等方面的补贴和优待。但既然暴露了,子孙必受株连。本书叫《蝎子》,大概是以我的情人安娜送的蝎子项链为名:我家三代人身上都有能像蝎子那样杀敌的毒素,但显然一蝎不如一蝎,第三代的我竟然以毒自毁,至于最后死了还是幻觉?作家卖了个关子,听凭读者自行解读。当然,小说将这部分黑历史与姜致武曾任朝鲜战争战俘营翻译的经历一笔带过了类似淡化的处理,大概也是因为不想重复他人或自己的前作如《深院大宅》这类6·25(朝鲜战争)文学之故。
至于《蝎子》主人公我的父亲姜天动,墓碑上的话则是虚张声势: 他虽然曾在蔚山市出口创汇企业密集的工业园区(所谓团地)打工,但更多时间则是偷狗卖狗、酗酒滋事,被当地的中央情报部人员抓去毒打一顿后,不仅丢了工厂的工作还变成了残废。更可恶的是,他还强奸了一名女工并厚着脸皮上门提亲,婚后更是家暴不断。这样的人物实在是家门不幸。然而,他也的确是韩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流氓无赖群体的象征。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姜明姬我同父异母的姐姐,她不仅对我和后妈很好,而且是个能干且敢于反抗压迫的女工: 金源一让她参与了1979年8月9日至11日YH贸易公司女工占领在野党新民党党舍以抗议老板跑路关厂的事件,结果她被赶来镇压的警察打伤,在逃跑时跳楼摔断了腿而变瘸。她身上分明有该事件中唯一死亡的女工金景淑的影子,不过作家让她在小说中活了下来,而且和当时积极参与反抗社会不义的都市产业宣教会的牧师结婚,虽然描述她的篇幅不多,但她却是书中为数不多的光辉人物之一。读者如果还嫌不过瘾的话,可以找申京淑的长篇小说《单人房》来读读。
如果《蝎子》只是通过我寻根回顾老一辈的家国史,那么它很难抓住当时年轻读者的心。所以,作家塑造了与2004年上映的韩国电影《下流人生》男主角曹承佑类似的我:我也是黑帮分子,我的基因遗传自无赖父亲,而父亲的基因则遗传自又红又黑的爷爷,所以我要探寻家史。尽管金源一2007年3月16日在《蝎子》出版座谈会上说:(当代韩国)小说没有气势,因为跟电视剧风格很像: 细心、微观、执着于爱情问题。文学是叙事,小说的史诗文学结构已经倒塌了。但他自己也不得不借鉴韩国影视作品,毕竟老一辈作家的史诗文学式微也是不争的事实。
学者余世存以前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但很可能当代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不如韩国人那般虔诚,不信的话可以读一读金源一这本《蝎子》。
徐图之
2023年4月
金源一(1942),韩国著名现代小说家,韩国艺术院会员。出生于日本殖民末期的朝鲜,幼年时期经历了朝鲜战争,之后他的父亲越北从韩国逃亡朝鲜,这一系列的变故使他在成长过程中饱受歧视与孤立。这种沉重苦难的亲身经历以及对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思考成为他日后作品中不可回避的主要命题。
1967年,金源一开始在《现代文学》发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暗夜之魂》《幻灭之路》《心狱》《悲伤记忆》《妈妈的星星》等,长篇小说《风与江》《冬天的山谷》《庭院深深》《长青松》《火祭》《家族》《蝎子》《为人之父》等。凭借这些作品,金源一几乎获得了韩国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并且于2012年获银冠文化勋章授勋。作家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犀利的现实主义文学风格,征服了一代代的读者,尽管韩国社会在近几十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金源一始终敲击着韩国社会最深层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