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学生写一本适合于他(她))们阅读的逻辑读物,是我们多年来的愿望。为此,我们也曾作过一些初步的准备工作:如到中学里作一点中学生逻辑思维状况的调查,在报刊书籍中收集和积累一些与中学生逻辑思维状况有关的素材和资料等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我们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其他方面的研究和写作任务中去,以至为中学生写本逻辑读物的愿望长期未能实现。但是,这个愿望、这个决心,我们是一直未曾动摇过、放弃过。
正巧的是,去年下半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杨书澜同志向我们约稿,编写一本写给中学生阅读的逻辑读物,这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实现上述多年愿望的新的机遇和动力。为此,我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集中了今年上半年的一段时间完成了书稿的写作。不过,由于我们已退休多年,和在校学生接触的机会少了,和中学生接触的机会就更少了。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尽管我们力图尽可能联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实际、联系中学生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实际,但我们毕竟同中学生已是相隔两代的老人了,我们对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知之甚少,心灵上的沟通更加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书稿,能否适应和满足中学生的需要,我们是深感忐忑的。为此,我们真诚地期望广大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读者批评、指正!
给中学生写一本适合于他(她)们阅读的逻辑读物,是我们多年来的愿望。为此,我们也曾作过一些初步的准备工作:如到中学里作一点中学生逻辑思维状况的调查,在报刊书籍中收集和积累一些与中学生逻辑思维状况有关的素材和资料等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我们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其他方面的研究和写作任务中去,以至为中学生写本逻辑读物的愿望长期未能实现。但是,这个愿望、这个决心,我们是一直未曾动摇过、放弃过。
正巧的是,去年下半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杨书澜同志向我们约稿,编写一本写给中学生阅读的逻辑读物,这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实现上述多年愿望的新的机遇和动力。为此,我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集中了今年上半年的一段时间完成了书稿的写作。不过,由于我们已退休多年,和在校学生接触的机会少了,和中学生接触的机会就更少了。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尽管我们力图尽可能联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实际、联系中学生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实际,但我们毕竟同中学生已是相隔两代的老人了,我们对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知之甚少,心灵上的沟通更加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书稿,能否适应和满足中学生的需要,我们是深感忐忑的。为此,我们真诚地期望广大读者,特别是广大中学生读者批评、指正!
彭漪涟,重庆涪陵人。195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系主任,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上海逻辑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著作有:《辩证逻辑述要》、《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论》、《逻辑规律论》、《事实论》、《冯契辩证逻辑思想研究》、《逻辑范畴论》、《趣味逻辑学》(获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二等奖)、《有趣的数理逻辑》、《普通逻辑》(集体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材一等奖)等。主编《逻辑学大辞典》等。
余式厚,1938年生,196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现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教授,讲授逻辑学、美学、哲学、口才学、宗教学、口语表达学、时尚与研究等课程,先后出版《智库》、《金字塔文库》、《走进逻辑》、《闯荡智力世界》、《谈话高手》等著作30余部。兼任浙江省逻辑学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口才学研究会会长等。
绪论 中学生应当学点逻辑/1
一、什么是逻辑学/1
二、为什么中学生必须学习一点逻辑学/4
第一章 概念要明确/6
一、什么是概念/6
二、什么样的概念是明确的/10
三、如何做到概念明确(上)——明确概念的两种主要方法:定义和划分/13
四、如何做到概念明确(下)——明确概念常用的一些辅助方法/25
第二章 判断要恰当/32
一、什么是判断/32
二、什么样的判断是恰当的/35
三、如何做到判断恰当/39
第三章 推理要合乎逻辑(上)——简单命题及其有效推理/59
一、什么是推理/59
二、什么样的推理才是合乎逻辑的/61
三、简单命题及其有效推理/65
第四章 推理要合乎逻辑(下)——复合命题及其有效推理/94
一、什么是复合命题及其推理/94
二、负命题及其有效推理/96
三、联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99
四、选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103
五、假言命题及其有效推理/110
第五章 思维要合乎逻辑规律的要求/131
一、同一律/131
二、矛盾律/138
三、排中律/143
第六章 或然性推理也应合乎逻辑/148
一、归纳推理/148
二、类比推理/154
三、假说/157
第七章 论证要有说服力/162
一、什么是论证/162
二、什么样的论证是有充足理由的,因而是有说服力的/165
三、怎样才能做到论证有充足理由,因而有说服力/167
编辑后记/175
第一章 概念要明确
四、如何做到概念明确(下)——明确概念常用的一些辅助方法
1.“祖国的一切面貌都在改变”吗?——要明确概念的类别:正确区分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还是先看一个对概念运用的具体例子:
一个大学生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会上的发言中,讲了这样一段话:“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一切面貌都在改变。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为此而欢欣鼓舞……”
这段话表明,这位大学生对其所使用的概念的种类分辨不清,把握不准。所谓“祖国的一切面貌都在改变”,就句子而言是一个病句,就判断而言是一个不恰当的判断。原因在于其中的“祖国的……面貌?从概念分类来看,是一个单独概念(即反映某一单个对象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普遍概念(即反映一类对象的概念)。因为对任何人来说,“祖国的面貌”都只能是唯一的,既然如此,它就不需要也不应当用那些只能用来限制和说明普遍概念的、表示并非单一数量的语词来予以修饰。比如,我们既不能说“所有黄河”,也不能说“有些孔子”。因此用‘:一切”这样只能修饰普遍概念的语词来修饰“祖国的面貌”是不适当的,不合逻辑的。当然,如果这里说的不是“祖国的面貌”这种单独概念,而是说的“祖国的城市”、“祖国的农村”这样的普遍概念,那么,我们用“一切”或者“有些”这样的量词来加以修饰和限制,就不会存在什么问题了。这就是说,要明确概念,特别是要明确地使用概念,就必须首先弄清概念的种类,明确它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