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四川古称巴蜀(包括现在的重庆市),号称天府之国。历朝历代都是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之地。
巴山蜀水历史悠久,充满神秘色彩。其中许多奇闻秘事,不但外地人不清楚,就是许多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也并不了解。巴蜀文化,已成为越来越引起中外人士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通过此书你将了解你以前并不知道的许多身边奇事。如果你是外国游子、异乡客人,翻开此书,你将会为这块神秘土地所吸引,渴望亲历巴山蜀水。
每个地方都有她的今天和昨天。从古至今,地方典籍、乡土野史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传统,蕴藏着广博的历史知识。鲁迅先生曾说:野史和杂说,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他还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华盖集·忽然想到》)
野史杂说,因其真实性、趣味性、可读性,从古至今极受人们重视,有着正史经传绝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一部纪录乡土文化的优秀地方图志,不但受本乡本土读者青睐,而且更受异乡人士欢迎。这类书籍,如陈年老酒经久越醇,极富收藏价值,足可传之子孙后代。
四川是中国人口众多的大省,很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四川或与四川有着直接渊源,因此,不了解四川就根本说不上了解中国。但岁月流逝,许多史实(尤其是正史不载的民间野史)已渐渐被遗忘、尘封甚至湮没了……
这本雅俗共赏的《四川旧事》,披露了许多并不广为人知的或几乎被淡忘了的四川历史上的奇闻秘事,极具特色。本书作者郑光路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人生经历丰富、交游甚广:从高级官员到底层民众,从文人雅士到武林豪客、僧道人士等三教九流人物……作者谙熟巴蜀文化和四川历史,收藏各种旧资料和文物极为丰富,所以他写的文章题材和视角都很独到、极具内涵,受到各界好评。
本书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叙述了巴山蜀水的一些名胜典故、街巷园林、风土人情……如《千年古城瞬间消失》,生动再现了1933年四川叠溪大地震造成沧海桑田巨变,整个古城瞬间陷没地下……这惨烈一幕,在中外人类灾难史上是极特殊的一页,读者看后一定会感到惊心动魄。又如《峨眉山九老洞奇闻》,不但讲述了历史掌故,记载了1983年三个男女大学生入洞遇险被困十二天侥幸被救的经过,还披露了少为人知的洞内发生的种种离奇事件……
第二方面的内容,叙述了一些历史人物的趣闻轶事。如《南怀瑾在四川》介绍了名闻中外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九年足迹遍西川、在四川寻觅剑仙、从军、闭关修炼等生活历程,颇具神秘色彩。又如《最后在大陆落网的国民党将军》记叙了原国民党中统大特务,抗战后重庆沧白堂事件较场口血案的制造者、指挥者之一的郑蕴侠,1949年后在四川和贵州逃亡八年,其逃亡、潜伏、被捕和新生的真实经历充满悬念,比反特电影还离奇……
本书第三方面的内容,介绍了一些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史实或人物,具重要史料价值。如《四川近代刑场的历史变迁》,以生动而丰富的珍贵史料,介绍了从清朝、民国时期的血腥刑场,到2004年文明刑车投入使用,展现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
本书具有三大鲜明特色:
第一,极具史料和学术价值。本书几乎每篇文章都披露了作者苦心收藏的许多独家史料,足可以补正史之不足。每篇文章都持之有故、言之有据,文后附有注释,标明史实根据或资料来源。事实上,本书很多文章的初稿曾在《文史精华》《文史博览》《炎黄春秋》《体育文化导刊》《名人传记》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及《党史文苑》《党史纵览》《党的建设》《青年作家》等严肃刊物上发表。
第二,本书可读性极强,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本书作者主张发扬司马迁《史记》中文史结合的优秀传统,长期实践以大众化语言叙事,用尽可能生动的语言叙说枯燥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学术问题,避免让读者昏昏欲睡的那种论文式写作模式……
本书披露的奇事,并不仅仅是解密搜奇,实际上大都是某种历史话题的研究。但作者的这种研究,不是故作深沉、玩弄玄虚和卖弄技巧,而是像和老朋友摆龙门阵一样娓娓道来,令人读起来趣味无穷、欲罢不能。正像国内外一些报刊评论的那样:作者行文风格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显示了深厚的学者风范和写作功力。
第三,本书配有珍贵老照片多幅,文图并茂,令人赏心悦目。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重庆和四川分家是近年的事,而以叙述近现代史事为主要内容的本书,其四川所指,则都包含了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