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和热力学函数及基本关系式等内容,重点讲解热力学三大定律及热力学性质和函数间的关系,其目的是巩固和强化材料热力学的基础理论。后半部分主要讲述多元系统热力学、相平衡状态图、相图热力学分析与计算、相变热力学、化学平衡及界面热力学等内容,重点讲解材料热力学在处理纯物质及溶体的相平衡、相变及界面问题中的应用,目的是提升学生利用材料热力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材料类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重点讲解材料热力学在处理纯物质及溶体的相平衡、相变及界面问题中的应用,目的是提升学生利用材料热力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言
热力学贯穿于材料研究的整个过程,现代材料科学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热力学的支撑和帮助,材料热力学的形成和发展是材料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材料热力学课程是材料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世界一流大学材料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能熟练应用材料热力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材料科学中的问题,是材料类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在材料类专业本科生培养中开设了材料热力学课程,但其教学用书或采用外文教材或自编讲义,尚缺乏适合材料类专业本科生教学的高水平中文教材。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的材料专业仍采用物理化学课程作为材料热力学知识的教学支撑。物理化学原本是化学与化工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虽然也涉及热力学的基础知识,部分满足了材料热力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但由于其课程体系针对的是化学与化工学科,在课程内容、知识框架、课程目标等方面都与材料热力学课程存在差异,无法完全满足材料学科对于热力学知识的需求。由于国内材料热力学课程体系建设相对落后,适合本科教学的教材缺失,采用物理化学替代材料热力学,也是很多高校的无奈之举。
基于此,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热力学教学团队在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本科教学特点和材料热力学知识逻辑体系,兼顾热力学基础知识及其在材料科学中应用,编写了本书。
热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两点:①通过平衡条件,分析材料体系平衡时的状态特点;②通过化学势分析材料组织结构演化的方向和驱动力。因此,本书以热力学平衡条件和化学势为纽带,联通热力学基础知识和材料科学,构建了以热力学平衡条件和化学势分析为核心的知识框架;将热力学平衡条件的推导,从传统物理化学教材中的溶液热力学章节,前移至组成不变系统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后,使学生更早地接触这一核心内容;以热力学平衡条件和化学势分析为核心,贯穿后续相平衡状态图、相图热力学、相变热力学、化学平衡及界面热力学等章节,从而实现热力学基础知识与材料科学的有机融合。同时,为强化热力学与材料学科的关联,在热力学三大定律及基础知识部分,对自发概念、功与热的计算等与材料研究相关性较弱的内容进行了精简,对熵、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势等重要概念及相关公式推导思路的阐释进行加强,对状态函数计算、基本关系式等繁多公式进行了归类整理;在相图热力学、相变热力学、界面热力学等章节,对材料平衡状态的分析方法以及材料加工过程中驱动力等内容进行了扩展。最终构建基础知识翔实、逻辑结构清晰、与材料科学密切关联的知识体系。
全书共计11章,包括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函数及基本关系式、多元系统热力学、相平衡状态图、相图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相变热力学、化学平衡及界面热力学等章节,其中王锦程编写了第1、2、11章,王海丰编写了第3、4章,李俊杰编写了第5~7章,南京理工大学吴锵教授编写了第8章并审阅了全书,王志军编写了第9章,林鑫编写了第10章,刘建睿、何峰、王雷协助编写了部分章节。
本书得到了西北工业大学教材出版基金资助,并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教材和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在此表示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材料热力学课程作为材料类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材料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国内材料类专业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如有取材不当、叙述不清甚至错误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得以更正。
高等院校教师
目录
前言
第1章基本知识
1.1热力学简介
1.1.1热力学基本内涵
1.1.2热力学发展历史
1.1.3热力学基本定律
1.1.4热力学分类
1.1.5材料热力学简介
1.2热力学基本概念
1.2.1系统与环境
1.2.2热力学平衡状态
1.2.3状态与状态函数
1.2.4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
1.2.5热力学过程
1.2.6饱和蒸气压
1.2.7相与相图
1.3气体概述
1.3.1气体状态的描述
1.3.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3.3实际气体
1.4浓度的表示方法
1.5热力学中常用的数学知识
1.5.1全微分
1.5.2常用关系式
习题
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2.1热平衡定律与热力学温标
2.1.1热平衡定律
2.1.2热力学温标
2.2热力学第一定律
2.2.1内能
2.2.2热和功
2.2.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3功的计算
2.3.1体积功的计算
2.3.2其他形式功的计算
2.4热的计算
2.4.1等容热效应
2.4.2等压热效应和焓
2.4.3热容及简单变温过程热的计算
2.5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
2.5.1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
2.5.2理想气体的热容
2.5.3理想气体的绝热可逆过程
2.6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实际气体中的应用
2.6.1节流过程及焦耳-汤姆孙系数
2.6.2实际气体的内能和焓
2.7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7.1化学反应进度
2.7.2反应热及其计算
2.7.3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
2.8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过程中的应用
2.8.1可逆相变
2.8.2不可逆相变
习题
第3章热力学第二、三定律
3.1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3.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文字表达
3.3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
3.3.1卡诺循环
3.3.2卡诺定理
3.4熵与克劳修斯不等式
3.4.1熵的引出及定义
3.4.2克劳修斯不等式及其意义
3.4.3熵增原理
3.4.4不可逆熵的产生
3.5熵变的计算
3.5.1简单物理过程的熵变
3.5.2相变过程的熵变
3.5.3混合过程的熵变
3.5.4环境熵变
3.6熵的统计概念
3.7热力学第三定律
3.7.1能斯特热定理
3.7.2热力学第三定律
3.7.3规定熵的计算
习题
第4章热力学函数及基本关系式
4.1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
4.1.1克劳修斯不等式的转换
4.1.2亥姆霍兹自由能及其判据
4.1.3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判据
4.2热力学函数基本关系式
4.2.1热力学基本方程
4.2.2特性函数
4.2.3对应系数关系式
4.2.4麦克斯韦关系式
4.3热力学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4.3.1热力学函数变化的计算
4.3.2热力学性质的证明
4.3.3纯物质两相系统热力学平衡条件的推导
4.4自由能的计算
4.4.1简单物理过程
4.4.2相变过程
4.4.3理想混合过程
4.4.4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习题
第5章多元系统热力学Ⅰ——基本热力学描述
5.1多元均相系统的独立变量数
5.2偏摩尔量
5.2.1偏摩尔量定义
5.2.2偏摩尔量的重要公式
5.2.3二元系统中偏摩尔量的确定
5.2.4多元系统中偏摩尔量的确定
5.3混合性质
5.3.1混合性质定义
5.3.2偏摩尔混合性质
5.3.3混合性质的实验测定
5.4多元系统中的化学势及热力学平衡条件
5.4.1多元系统中组元的化学势及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5.4.2多元多相系统热力学平衡的一般条件
习题
第6章多元系统热力学Ⅱ——化学势表达式及其应用
6.1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6.1.1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公式
6.1.2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化学势公式
6.1.3理想气体的混合性质
6.2实际气体的化学势
6.2.1逸度及逸度系数
6.2.2逸度与逸度系数的确定
6.3溶液中组元化学势表达式推导的一般思路
6.4理想溶液和拉乌尔定律
6.4.1拉乌尔定律与理想溶液中组元的蒸气压
6.4.2理想溶液中组元的化学势
6.4.3理想溶液的混合性质
6.5稀溶液和亨利定律
6.5.1亨利定律与稀溶液中溶质的蒸气压
6.5.2稀溶液中组元的化学势
6.5.3依数性
6.6实际溶液
6.6.1活度与活度系数
6.6.2实际溶液各组元的化学势
6.6.3关于化学势和活度的总结
6.6.4活度的测定与计算
6.6.5实际溶液的混合性质与过剩性质
习题
第7章相平衡状态图
7.1相律
7.2一元系相图
7.2.1水的相图
7.2.2其他典型的一元系相图
7.3二元系相图概述
7.4二元系气-液相图
7.4.1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图
7.4.2非理想溶液的气-液相图
7.4.3杠杆定律
7.5二元系液-液相图
7.6二元系固-液及固-固相图
7.6.1固-液系统相图的实验测绘
7.6.2具有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的相图
7.6.3具有化合物的相图
7.6.4具有固溶体的相图
7.6.5二元系复杂相图识别的一般方法
7.7三元系相图
习题
第8章相图的热力学分析与计算
8.1一元系相图热力学分析
8.1.1一元系的吉布斯自由能
8.1.2一元系相平衡分析
8.1.3一元系两相平衡温度与压力关系的推导
8.2二元系中常用的吉布斯自由能模型
8.2.1溶液的吉布斯自由能模型
8.2.2化合物相的自由能模型
8.2.3磁性有序对吉布斯自由能的贡献
8.3二元系的相平衡
8.3.1相平衡分析判据
8.3.2多相共存时系统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
8.3.3理想溶液稳定性
8.3.4规则溶液稳定性
8.3.5实际溶液稳定性
8.3.6多相系统相平衡分析
8.4二元系相图计算
8.4.1二元相图计算的基本思路
8.4.2匀晶相图计算
8.4.3简单低共熔型相图计算
8.4.4基于规则溶液模型的各种形式相图
8.4.5包含化合物的相图计算
8.4.6实际复杂相图计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