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为响应国家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伟大战略,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到少年儿童qun体中,我们倾力打造成语说史系列图书,最先推出的便是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300多万字,与《史记》合称史学双璧,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bi读书,虽已经司马光之手,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但仍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令人望而生畏。而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是连通文史的钥匙,短小精悍的形式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积淀千年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为了让孩子们读懂并喜欢上《资治通鉴》,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语境,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成语,我们精心制作了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
《成语说〈资治通鉴〉》共8册,是一套连续的历史故事集,通过成语这个载体把卷帙浩繁的大部头史书变成358个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地演绎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朝代更替、历史兴衰、人事沧桑。
考虑到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特点,在尊重历史的大前提下,这套书对史料进行了科学的剪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模拟事件发生的场景,把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生动地呈现出来。在这里,历史不是一个个事件和人名组成的,而是有着丰富的细节。
为了避免让整个历史读起来碎片化,这套书尤其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按照时间的顺序,讲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绎大时代。故事与故事之间,相互承传、次序分明,有条不紊地把历史推向纵深,帮助少年儿童真实、立体地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而树立通史意识:历史是连贯的,有继承,有发展。
一千多个成语既是帮助读者打开厚重通史之门的钥匙,也是记录历史故事的载体,甚至是历史故事本身。成语 通史的组合,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探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形式。
此外,这套书还针对重要的历史地名做了相应的注释,帮助少年儿童从空间坐标上更好地理解时间坐标上的历史。
简言之,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以成语为媒介,循序渐进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面貌。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让孩子们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史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观念,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一类知识,更是一种定义,了解历史对个人乃至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成语说〈资治通鉴〉》,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轻虑浅谋
《资治通鉴·周纪四》
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党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何不称疾毋(wú)出而传政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
译 文
李兑对肥义说:公子赵章身强力壮而怀有野心,党羽众多而贪欲极大,田不礼又残忍好杀,十分狂妄,两人互相勾结,必定会图谋不轨。小人有了野心,就会考虑不全面,计划不周密,只看到想获取的利益,看不到带来的危害。一场灾难就在眼前了。你身居要职,权势很大,你将成为动乱的由头,灾祸也将集中在你身上。你何不称病不出,把朝政交给公子成去处理,免得被祸事牵连,这样不好吗!
赵主父饿死沙丘
赵武灵王雄才大略,带领赵国走上强国之路,然而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却因为优柔寡断,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赵武灵王原本立了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他娶了大臣吴广的女儿吴娃。吴娃长得十分漂亮,赵武灵王非常宠爱她,甚至因为她曾经几年不出宫上朝。后来,吴娃生下儿子赵何,赵武灵王爱屋及乌,便废了赵章,改立赵何为太子。
赵武灵王十分疼爱赵何,想趁自己在世时立他为国君。公元前299 年,赵武灵王在东宫举行盛大仪式,把国君之位传给了赵何,并让相国肥义辅佐他,自己则称主父。赵何即赵惠文王。
赵主父想让儿子集中精力治理内政,自己去开疆拓土,于是率领文臣武将去攻打西北胡人领地。他甚至想图谋秦国,计划从云中、九原向南袭击秦国的都城咸阳。为此,他扮作使者之一,前往秦国,侦察山川地形及秦王的为人。一开始,秦昭襄王没有觉察,只是觉得此人相貌伟岸,气度不凡,事后才越想越不对劲,意识到臣子不可能有这样的风度。等到秦昭襄王派人去追时,赵主父一行已经出了边关。经过一番调查,才知道此人就是赵主父,秦昭襄王大惊失色。
之后的几年,赵主父攻取大片胡地和中山国的土地,并最终于公元前 295 年,联合齐、燕两国,彻底灭掉了中山国。回到邯郸,赵主父论功行赏,并传令三军,欢宴五日,以示庆祝。
终于拔掉了嵌在赵国腹地的钉子!赵主父一高兴,又把长子赵章封到代地,号称安阳君,并派一个叫田不礼的做他的国相。
安阳君为人骄横,内心对弟弟赵惠文王十分不服。大臣李兑就去提醒相国肥义:公子章野心勃勃,党羽众多,田不礼又残忍好杀,十分狂妄,这两个人走到一块,一定会图谋不轨。要知道小人有了野心,就会轻虑浅谋,因为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后面的危害。一场灾难很快就要降临。你处在这个位子上,关系重大,将成为动乱的由头,灾祸也将集中在你身上。你干脆称病不出,把朝政交给公子成去处理,免得被祸事牵连!
肥义严肃地说道:当年主父把大王托付给我,我再三拜谢,并立下誓死效忠的诺言。现在如果怕田不礼加害于我而不管国事,就是莫大的背弃。我要遵守我的誓言,不能只顾自己的性命!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但请你不要再说了!
李兑流着泪说:好吧,你就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吧!我只怕你活不到明年啊。他知道说服不了肥义,只好去找公子成商议。
其实肥义心里清楚自己的处境,但他更关心赵惠文王的安危,于是把赵惠文王身边的近臣信期找去说:公子章与田不礼,说话动听,但本质凶恶,近来他们讨得主父的欢心,一旦假借主父的命令来发动政变,是很容易得手的。现在我忧虑此事已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强盗在身边,出入不能不防!从此以后,有人奉主父之命来召见大王,必须先见我的面,我先前往,没有变故,大王才能去。
然而,一切风平浪静。这样过了几个月,有一天,赵主父想看看赵惠文王处理内政的水平,就让他朝见qun臣,自己在一旁观察。
赵惠文王处理事务有条不紊,赵主父正感到欣慰时,有个臣子上了个奏本,因为牵扯到赵章,赵章只好从座席上站起来。赵主父见当哥哥的赵章俯首称臣,无精打采地听着高高在上的弟弟的训示,心中有些不忍,就产生了把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代郡称王的想法。不过,问了几个重臣的意见,大家都明确表示反对,赵主父只好暂时搁置了这个计划。
这年秋天,赵主父和赵惠文王前往沙丘游玩,分别住在两个行宫里。赵章、田不礼果然利用这个机会,率领同党叛乱,他们派人来到赵惠文王的行宫,假称赵主父的命令,请赵惠文王前去。信期赶紧通知了肥义。肥义急忙赶来,拦住了正要跟着去的赵惠文王,自己跟着来人前去。
赵惠文王在行宫里等来等去,却始终不见肥义回来,心头渐起不祥之感。他正想命信期出去打探一下,突然传来喊杀声,一名侍从惊慌失措地跑了进来:大王,不好了,有人造反!
啊!赵惠文王的心跳得厉害。信期忙问:是谁造反?
侍从刚说是公子章……,又一名侍从冲了进来:大王,公子成率领军队前来……
原来,公子成与李兑密切关注赵章的一举一动。这几天,他们发现赵章家来往的人比平时多了很多,猜到赵章想趁赵主父和赵惠文王外出之际,有所图谋,所以事先做好了准备。一收到报告,他们立刻调集四方军队,从邯郸赶来镇压叛乱。
在朝廷军队面前,赵章的人马就是一qun乌合之众,很快就败退下来。赵章慌不择路,逃到赵主父那里。赵主父这时已经得到报告,
虽然痛恨赵章叛乱,但毕竟父子情深,就开门接纳了他。公子成、李兑带兵追来,包围了赵主父的行宫,并最终杀死赵章、田不礼,及其全部党羽。
平定了叛乱,原本应该高兴的公子成却一脸忧愁。李兑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了。
公子成双眉紧蹙(cù):我们为了追杀赵章,竟包围了主父的行宫,如此大罪,主父一定不会放过我们,甚至还会满门抄斩!
李兑心里咯噔了一下,忙问:那怎么办呢?
只见公子成咬了咬牙,低声说道:一不做二不休,索性……
他没有说完,但李兑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二人又下令继续围住赵主父行宫,并让人朝里面喊话:听着!不想死的就出来,晚出来的,杀!
行宫里的人一听,顾不得收拾东西,争先恐后跑出来。赵主父也想出来,却被挡了回去。就这样,所有的人都逃了,就剩下赵主父一个人孤零零地幽禁在行宫里,没有食物,他只好捕捉幼鸟吃。就这样维持了三个多月,能吃的都吃光了,一代英主赵主父就这样饿死在沙丘行宫中。
成语学习
轻虑浅谋
考虑不全面,计划不周密。
造 句:在军事斗争中,轻虑浅谋的一方往往会吃大亏。
近义词:掉以轻心
反义词:深谋远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