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壮猷(19021970),原名方彰修,学名方兴,字欣安,或作欣庵、新安、心安,又字闿元。湖南湘潭人,历史学家。1925年考取清华国学研究院第一届研究生,师从梁启超、王国维二先生。1926年毕业后曾在北京、上海等地多所高校兼课。1929年赴日,师从白鸟库吉研究东方民族史,翌年退学归国,在北京、南京等地各大高校兼职。1934年入巴黎大学法兰西学院和民族学院师从伯希和学习,两年后归国,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离开武汉大学,先后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副处长、中南文化部社会文化处处长、湖北省文化局局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曾主持越王勾践剑剑柄文字的厘定工作,为湖北省文化教育、考古文博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方壮猷一生勤于治学,在中国文学史、边疆民族史、宋辽金元史、楚地考古与楚文化研究等方面均有重要创获,是民国学术界重要的预流者和推动者。
本次选编,本着以学术为主,尽量全面的原则,共收入其各类文章26篇,基本依照其一生的学术活动及著述的顺序分为以下五类;早年的文学史研究、北方民族研究时期的七考、宋辽金元史研究、西南少数民族调查、考古研究。大致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并照顾发表时间先后进行编排。
通观方壮猷的学术研究,早年注重学习当时学术界新潮的学术方法(如历史比较语言学等),而在其学术成熟的后期阶段(武汉大学任教时期),则不再见此类方法的提倡,而更注重对基本史料的收集、考辨和整理。但前后一贯的,是他对于北方少数民族历史和语言的关切,是他利用现代学术新观念、新视角研治历史的尝试。他尤其注重以社会史的视野,从政治、经济、民族、语言等方面来进行古史研究,体现出现代历史学者的视角和特点,从而也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成绩。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他的很多文章都依旧是相关研究领域的基本参考资料。方壮猷先生的一生,除其出身贫寒但不断进取令人印象深刻外,他对新思潮的敏感与执着,也给人明晰的印象。比如二十几岁时,即写出新文学观念指导下的对中国文学的考证研究,再比如对白鸟库吉和伯希和所提倡的中国北方边疆少数民族语言与历史的研究与介绍等,都体现了他学术视野的开阔和对新思想的敏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既为中国学术带来了新鲜血液,也让人领略到他在学术上不甘人后的拼搏状态。虽然因为时代动荡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作调整,他的很多学术志业并没有充分展开,他的诸多学术成果也没来得及完善(比如对宋史的研究、对楚国史的研究,以及未完成的大量手稿等,可能都留有遗憾),但目前所见的这些成果,已经让我们对他一生勤于治学的特点深有体会,其取得的成就和具有的价值,相信会在今后更为细致地认识和考察民国学术的过程中更为彰显。
辛智慧,内蒙古人。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国学院博士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院副教授。主要关注领域为清代经学与文献、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大航海与全球史。主持承担各级研究项目多项,在《文史哲》《清史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孔子研究》《中国经学》《读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导言方壮猷的生平与学术
《商人妇》《缀网劳蛛》的批评
中国文艺的起源
词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戏剧之起源
白话小说起源考
契丹民族考
匈奴王号考
鲜卑语言考
匈奴语言考
三种古西域语之发见及其考释
室韦考
鞑靼起源考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抑商政策的实施
中世封建社会
南宋编年史家二李年谱
宋史类编及宋史校注
辽金元科举年表
雷波屏山沐川等县土司家谱
蛮夷司文等九土司家谱
凉山族系谱
宋代百家争鸣初探
从元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来看忽必烈的重农政策
战国以来中国步犁发展问题试探
初论江陵望山楚墓的年代与墓主
方鹤卿祭文
吴其昌教授事略
方壮猷年谱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