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的父母、任性的朋友、常指使人的同事……
这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要求你、期待你的人。
在本书中,知名的自我疗愈心理专家苏绚慧深入探讨我们因为漠视或无法觉察自己的情绪、感受、想法,没有立下界限,以至于在各种人际互动中被随意支配和控制,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所需的空间与距离的各种情形。
书中提供了40个摆脱情绪勒索的心理练习,帮助我们打破归罪自己的惯性,找回内心的平静。其中包括:
☆辨识十种人际互动的陷阱,觉察那些以爱为名的伤害。
☆检视十种丧失界限的人格特质,看清身边形形色色的操控者。
☆厘清十个内在纠结,疼惜抱着敌意怀疑自己的内在小孩。
☆设立界限的十个练习,在懂得自己与理解别人之间取得平衡。
自序 告别自我消磨的生活方式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冲动,知道自己确切希望得到的和需要的是什么,是一项难得的心理成就。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
人这一生,除了生离死别,还会发生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
比如,跟你交情好的人,突然对你冷淡。
比如,原本要和你谈合作计划的人,突然失联,也没有任何告知。
比如,曾经让你对爱、理想、希望深信不疑的人,却摧毁了你的信念。
这些人,这些事,你可能会慢慢遗忘,但你依然会感到失意落寞、疲惫沮丧,甚至充满对生活的怨怼,对世界的不满。
你常疑惑,究竟是自己错了还是世界错了。
如果说是世界错了,为什么大家都表现得一切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好争论的?他们总是说:别想太多啊!不就是过日子吗?或你那么认真做什么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仿佛是在嘲笑你的坚持。
越是想看清楚世界的规则,就越难找到万无一失的规则。越是想让别人满意,别人的不满和意见就越多。每天夜晚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想着明天,有着难以控制的不安感,总是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即使你会感到快乐,那些快乐也极其短暂,短到用力回想也好像想不起来。
这就是我们的日常:以一种宿命的方式,消磨自己。每一天,都承受着各种束缚和压迫,为了生存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
你的存在,本来就值得尊敬
难道我们活着就是要在消磨中、疲倦中,不断地耗损自己?
为了顺应这个世界的规则和各种生存需求,我们成了一个个泡在恐惧和不安缸里的人,导致各种病症发生: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失调、荷尔蒙失调、新陈代谢失调……
如果你想找回健康,请调整自己。无论是改变生活态度,还是改变过往的习惯:习惯把委屈和不平往肚里吞,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习惯强迫自己忍耐或硬扛。愿这本书能让你拥有内心坚定的力量。
书中人际关系界限所使用的界限,是指一种范围和距离,意味着在关系中的两人或多人之间所需要的个体空间和关系距离,是根据关系亲疏和个人状态来调整的。
而个体或心理界限所使用的界限,则是指个体内在的空间中能维护、保障自主权和独立权的防护线,有底线之意。在这条线以内的地方,是禁止他人介入或干涉的,具有隐私保护的意味。个体界限或心理界限的存在,可保障个人的情绪感受、观点思维和行动选择,让主体能不受干扰地进行自我的决定。
在人生的各种关系、情境中,界限都建立在尊重彼此的基础上。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既不依附他人,任人支配或剥夺权利,也不强行控制、操弄和剥夺他人权利。
因此,我们必须确立好自己的心理界限,并且好好维护,不过分插手别人的生活,把别人的人生揽在自己身上。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不应忽略自己最应该做到也是真正能做到的,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并活出完整的自我。
我会从我们如何在人际互动中失守的界限谈起,让你觉察人际关系中被破坏和侵犯界限的情况,进而意识到让界限失守的关系陷阱,再到如何修复我们的内心。最后,为自己建立真正有力量的个体界限。
希望这本书能够陪着你找到生命的内在秩序与安稳的主体感,引导你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享有岁月静好。
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而不顾对方的感受,
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是:
我们变得趾高气扬,让人厌恶。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知名心理咨询师,心理疗愈专家,专注于失落悲伤疗愈、早年生命伤痛与疗愈、依恋关系疗愈。长期开办自我探索与成长类工作坊及心理卫生教育推广讲座。
已出版作品:《生命河流》《因爱诞生》《疗愈孤独》《请容许我悲伤》《其实我们都受伤了》《其实你没有学会爱自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