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众神归位 读者对象:信仰民间文化人员
中国的神祇上自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电、鱼龙百虫,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随着地域、时间的变化,往往倏生倏灭,忽小忽大,诸神之间的关系、统属也变得极不稳定,此起彼落,你上我下。有鉴于此,本书作者著名民俗专家栾保群梳理典籍,对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神祇分门别类,排座次,立尊卑,使混乱的民间众神各归本位。
★“将怪力乱神当作正经学问研究的第一人”栾保群作品
★ 对各种神祇分门别类,厘清头绪。 ★ 随文配有大量插图,能更好地认清诸神的形貌。 前言
一 栾保群 栾保群,读过中文,聊识之无,改学历史,粗知汉魏。本职冬烘先生,忝充出版编辑。为人做嫁之馀,尚有边角废料,垂老投闲,补缀成衲,虽捉襟而见肘,却宁短而不斜。无虱可扪,有鬼可谈,凑成一编,共庆升平。
开篇 开天辟地众神之神
盘古 001 伏羲 女娲 003 第一编 天穹星历曜宿诸神 天帝(玉皇大帝) 007 紫微大帝 011 四圣 012 翊圣(黑煞神) 012 佑圣(玄武) 016 天蓬 天猷 021 北斗 022 斗姆 026 司命 027 本命星官(十二元辰、六十甲子神) 028 南斗 031 文昌 033 奎星(魁星) 034 文曲星 武曲星 037 福禄寿三星 038 寿星(南极老人、南极仙翁) 039 福星(岁星) 041 禄星 042 七曜星君 042 太阳星君 043 太阴星君 045 五星(金、木、水、火、土) 047 四象 二十八宿 050 虚、危(大耗、小耗) 053 翼宿星君 054 婺女星君 054 牛郎织女 054 附:三十六天罡 七十二地煞 055 太岁(殷元帅) 056 星神诸凶煞 058 金神大将军 058 黄幡、豹尾 059 蚕官、五鬼 059 丧门、吊客 060 孛星(月孛星) 061 天狗 063 第二编 风雨雷电水火诸神 雷神 064 雷兽 065 雷师(丰隆) 067 雷公 068 雷部 070 雷声普化天尊 076 雷州雷王(陈文玉、陈鸾凤) 080 附:电母 082 风神 084 风伯 084 飞廉 084 风姨 孟婆 飓母 086 雨师(屏翳) 087 附:旱魃 089 附:扫晴娘 091 附:雹神 092 水神(共工、玄冥、水德真君) 094 火神 095 祝融 096 火正(火祖) 097 吴回 097 宋无忌 098 火德真君 099 第三编 岳渎湖海地诸神 五岳 103 东岳泰山(东岳大帝) 106 西岳华山(金天王) 111 中岳嵩山 116 南岳衡山 118 北岳恒山 119 碧霞元君(玉女、泰山娘娘) 120 四渎 123 河神 127 江神 139 淮涡神(无支祈、水母娘娘) 154 济神 157 洛神 158 潮神 160 伍子胥 160 陆圭、岱石神 161 海神 162 四海神 164 天妃(林默娘、天妃、天后、妈祖) 165 龙王 170 第四编 土地城隍五祀诸神 后土 178 土地(社神) 180 天下都土地(康元帅) 183 田神 184 城隍 184 中霤 187 门神 188 神荼郁垒 189 秦琼、尉迟恭 191 附:锺馗 192 附:石敢当 194 灶神 196 行神(路神、祖神) 199 开路神(方相) 200 井神 201 船神(孟公孟姥) 202 床神(床公床婆) 203 厕神 204 紫姑 205 第五编 衣食医药民生诸神 五谷神(先农) 210 蚕神 212 马头娘 212 青衣神(蚕丛) 214 医王(三皇) 215 药王 217 扁鹊 217 孙思邈 218 韦慈藏 219 药王菩萨 221 皮场大王 221 保生大帝 224 三奶夫人 226 临水陈夫人(陈靖姑) 227 痘神 229 仓神 231 茶神 233 盐神 234 花神 236 仓颉 238 附:三郎、锺三郎 240 鲁班 241 投炉神(金火二仙姑、孝娥、金火圣母、宁封子、风火仙师、童宾) 243 梨园神 245 老郎 246 相公(田元帅) 248 猖元帅 249 狱神(皋陶、萧何、徐相公、阿哥) 250 娼妓神(白眉神、潘金莲) 252 第六编 六畜龙蛇百虫诸神 牛王 256 马王(水草大王) 258 驱蝗神(刘猛将、神、青苗神、八蜡神) 260 附:虫王(百虫将军) 262 蛇王 263 施相公 264 蛇王三 265 青蛙神 266 青蛙使者 266 金华将军 267 龙 268 附:龙九子 270 第七编 福禄财喜文昌诸神 福神(阳城) 279 禄神 281 文昌帝君(陷河神、张亚子、梓潼帝君) 283 财神 293 增福财神 294 利市仙官 296 赵公明(玄坛元帅、赵公元帅) 298 关羽(关圣帝君) 301 五通 302 五显 303 五通 308 五路财神(路头神) 317 四大门、五大家 319 进宝波斯 320 藏神 322 喜神 323 田元帅 325 万回、和合 326 第八编 瘟蛊殃煞邪祟诸神 瘟神(瘟鬼) 328 赵公明 330 五瘟使者、五福大帝 331 蛊神 335 煞神(殃神) 339 丧门神 344 三尸神 347 穷神 349 樟柳神 350 第九编 掌阴司幽冥界诸神 泰山府君 360 北太帝君 363 阎罗王 371 地府十王 380 地藏王 383 东岳大帝 393 城隍 396 第十编 地方俗信英贤诸神 姜太公 405 二郎神 409 李冰 409 灌口二郎 412 赵昱(清源妙道真君) 415 杨戬 418 项羽(吴兴楚王、愤王) 423 祠山张大帝 426 白鹤大帝(赵) 428 武夷君 431 关圣帝君 433 庄武帝蒋子文 441 崔府君(崔珏) 444 张仙(张远霄) 447
瘟神(瘟鬼)
财神未必每个地方都有,但瘟神大不一样,凡是容易发生瘟疫的地方,可以说没有不供奉瘟神的。瘟神就是瘟鬼,区别只在官大官小、有名无名上。瘟鬼也不全是无名之辈。东汉末人蔡邕的《独断》说道:“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儿鬼。”这三位都是瘟鬼,只是如医院分科一样,各主一科。这三位虽然产自名门,却都没有留下大名或诨号,但主管天下疟疾或主管天下小儿惊吓,也算是个瘟疫之神了。 也有些瘟鬼留下了名号,却不知其“主播”的是哪一门邪病。如前面提及的田元帅搞春节大联欢以驱除瘟疫,就是古代大傩的变形。而古代大傩中的十二神,分别驱杀诸种恶鬼,道:“甲作食凶,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jisheng,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其中自然要有瘟病之鬼,但我们只认识虎、魅、蛊、凶、咎、不祥是做什么的,其余js、观、巨,就很茫然。但另有一说,即此“食”字,原是“食于”之意,伯奇食梦,就是伯奇以噩梦为食,胇胃食虎,就是以虎为食,不是吃梦吃虎,而是靠梦靠虎来吃饭。如依此说,那么瘟疫之神就应该在十二神中寻找了。但结果自然也是茫然。所以我们也不必费力去找什么最早的瘟神了,什么《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司天之厉”,纬书《龙鱼河图》中的“五温鬼”,都是古老的瘟神,但也都没什么履历事迹,所以还是直接从最有名的赵公明开始。 赵公明 作为瘟神的赵公明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传述的业绩,他的秀出于众瘟之上,一是他的资格老,早在汉魏之际就露了头角,二是他后来为张天师所招安,改邪归正,成了玄坛护法,继而成了财神爷,人们再回顾瘟部诸神,自然就感到赵公明似乎是老熟人一样而格外亲切了。 晋人干宝《搜神记》卷五讲一故事,言散骑侍郎王佑病重,有人来访,便力撑着病体接见。其人言:“今年国家要有大事。出来三将军分布征发,吾等十余人为赵公明府参佐,至此仓卒,见您有高门大屋,故来投寄”云云。而在此之前,民间就有“妖书”流传,道:“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锺士季,各督数鬼下取人。”所以王佑一听来人之言,就知道是瘟神瘟鬼到了。散骑侍郎是曹魏时的官职,这应该是赵公明始见于三国的记载。但三位瘟将军只有赵和锺留名,另一位名缺。众所周知的是,魏国就有一位活着的锺士季,即那个助司马氏篡夺魏室的锺会,曹丕篡汉不久他就出生,不知三将军下界收人时,这位人间的锺士季青春几何了。 瘟部诸神的组合有几种,上述的是三人组。传说是晋朝道士编的《神咒经》中,瘟部又变成七人组了,道是“有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李公仲、史文业、锺仕季、少都符,各将五伤鬼精二十五万人,行瘟疫病”。此时的瘟神已经有了七位,赵公明和锺士季名在其中,但赵公明仅是七瘟神中的一位,名次并未突出。而新增诸位中有一个张元伯值得注意,因为他也是一位有来头的历史人物。 天师道徒编的《张天师传》,他们的瘟部与民间的组合又有所不同,是八人组,像舞台上的龙套,无论是一对一对地出场或者是站成一排,都很有气势,号称“八部鬼帅”。这八位各有分工,分掌八种不同的瘟病:“刘元达行杂病,张元伯行瘟病,赵公明行下痢,锺子季行肠肿,史文业行暴汗寒疟,范巨卿行酸痛,姚公伯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这里又新添了个范巨卿,与七人组时就有的张元伯配成了对,因为他们是后汉时的一对好朋友,大名即范式和张劭。《后汉书·独行传》中有他们二位的传,最省事的则是看冯梦龙《喻世明言》中的《范巨卿鸡黍死生交》,此不赘述。 以上不同时代的不同组合中,始终名列其中的就是赵公明和锺士季,只是锺士季的名字或作锺仕季,或作锺子季,变来变去的,更显得赵公明在瘟部地位的稳定。 但赵公明虽然资格老,屁股坐得稳,却始终没有显示出他是瘟部诸神的核心。南宋以来出现的五人组“五瘟使者”,是瘟部定型的最后组合。“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锺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如果要在这里面找个核心人物的话,只能是史文业。如此看来,赵公明成为瘟神的代表,更主要的是他后来在别的领域发迹了。 五瘟使者、五福大帝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谈五瘟使者的由来,说: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现于空中,身披五色袍,各执一物,一人执杓与罐,一人执皮袋与剑,一人执扇,一人执槌,一人执火壶。文帝问太史张居仁。对曰:“此是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锺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如现形,主国民有瘟疫之疾。此为天行病也。”于是其年国人病死者甚众。帝乃为之立祠,诏封五位力士为将军:青袍力士为显圣将军,红袍力士为显应将军,白袍力士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为感成将军,黄袍力士为感威将军,皆于五月五日祭之。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正是杀五毒去瘟病的节日。匡阜先生即神仙匡续,路经此祠,即收五瘟神为部将。按民间故事的惯例,这似乎就标志着五瘟改恶从善,一下子从散瘟之神化身为治瘟之神了。但这也许只是一厢情愿,五瘟的使命依旧是奉天帝之命向人间散布瘟疫。 故事说的是隋朝,这当然不可信,但五瘟的历史其实比隋朝还要早得多。袁珂先生以为“五瘟使者”的源头可以推到《管子》中所说之“五厉”,而五厉即五疠,五类流行病。这只是一说,未必为《管子》的研究者所认可,但东汉时的纬书《龙鱼河图》中则确实已经有了“五温(瘟)鬼”。这五瘟可以解释成五位瘟鬼,也可以解释成五种瘟病之鬼,我们也姑置于存疑。确定无疑的则是南宋之时。《蜀中广记》所引《炳灵记》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赵逵生于南渡之后,身矮面麻,聪明质朴,好读书。年八岁,随父自内江迁至资中,住在磐石县北街。夏月夜凉,常绕街吹笛为戏。这年时疫盛行,一日吹笛至北街,茶馆里的老太太对赵逵说:“近来有五人常来店中吃茶,每见你吹笛过此,便各回避。”而从此之后,瘟疫就渐渐消失了。人们便疑心那五位茶客是“五瘟使者”。这赵逵后来中了状元,立朝不肯顺从秦桧,所以秦桧死后才得到重用,官至中书舍人,也是一时名臣。五瘟使者见了他便回避,正是因为他是未来的状元公。这是“五瘟使者”之名始见于记载。另外,《夷坚支志·戊集》卷三记当时长沙土俗,每年五月迎南北两庙瘟神之像,庙神也是五人列坐。还有南宋时澧州有“五瘟社”的“社会”活动,多半祭祀的也是五瘟使者。 其数目为什么是五,源头当然是五行,但却有空间、时间两说:空间说为五方,东、南、西、北、中,五个家伙把全中国分成五大瘟区,分头去散布瘟病,《封神演义》中的瘟部即用此制;时间说则是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分片制改成轮班制,每人负责一季,其他四人闲着或干别的坏事去,《搜神大全》中的五瘟虽然看似是协同作业,同时现形,一人手持一件家伙,齐心合力干坏事,但从名号来看,是采用轮班制的。 这五瘟使者为什么成了仙人匡续的部将?一种解释是,因为匡续在道教的仙话中就是管辖瘟部的。据说匡续修行成道之后,上帝“赐以主瘟之印,统摄八部瘟神”。这八部瘟神就是“八部鬼帅”,是道教系统对瘟神的编派。匡续本来只是主管吴楚一带的瘟部首领,如果要为民间所认可,升格为全国性的“瘟仙”,即使把八部鬼帅扩充为十六部也改变不了中华一隅的局面,他必须掌管东西南北中,也就必须把属下的八部鬼帅改为民间熟知的五瘟使者。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解释,民间觉得没有个规矩体面些的大仙管着,这五瘟使者就等于是一群拿着细菌炸弹招摇过市的流氓,于是就把匡续大仙从吴楚请上来,上演一出经过五瘟之祠,斗败五瘟,遂收为部将的老套故事。 给五瘟套上笼头,并不能让五瘟改恶从善。但福建和台湾另有一传说,索性把五瘟使者彻底翻案,变成反瘟神的五灵公。据仇德哉《台湾之寺庙与神明》说:相传古代有张元伯、锺士秀、刘元达、史文业、赵光明五位书生,到福州赶考,因夜行,看见瘟鬼向井中施毒。五人恐百姓误饮中毒,乃留书投井而死。井中有了死人,自然没有人敢饮用,村中人就此幸免中毒。后人建庙祀之,张被封为显灵公,锺为应灵公,刘为宣灵公,史为扬灵公,赵为振灵公,合称五灵公。 这故事和闽台间信奉的“池府王爷”相似。“池府王爷”为闽台“王爷”之一,亦称池王,姓池名然,字逢春,金陵人。明万历间举人,后弃文从武,中武进士。朝廷任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府尹,赴任途中,经过泉州府同安县马巷小盈岭时,遇两人,知为行瘟使者,恐漳州百姓受害,遂向使者借看瘟疫粉末,遽尔吞服,毒发身亡。两使者引池然亡魂返回天庭,玉帝念其舍身救民,封为“代天巡狩总巡王”,镇守马巷一带。 从这种为瘟神翻案的故事,大抵能看出老百姓无奈的小聪明:流氓恶霸惹不起,那就帮他们编一套光荣的历史,指望赞歌唱多了,恶霸也信以为真,或许能渐渐向善起来。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