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是现代金融体系的生命力。本书基于资金和能力两个本质特征,总结提炼出三个层次的流动性概念,即宏观流动性、市场流动性以及微观层面的资产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由于股票市场在金融体系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作用,本书重点分析央行释放的宏观流动性进出股市的规模、渠道,并进一步呈现股市内部的资金流动情况和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特征。本书主要特点如下:·多点创新,厘清宏观流动性形成股市流动性的渠道和方式,分析影响资金流动的因素,揭示投资者资金流动特征等;·层次清晰,围绕股市流动性,沿着股市资金水平、资金流入流出股市的渠道和规模、股市内部资金循环三个层面依次呈现;·通俗易懂,将复杂专业的股票市场用层次清晰的逻辑、浅显活泼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图表呈现出来。本书从流动性角度向读者提供了在更深层次认识市场、认识各类投资者甚至认识自己的方法,因而受众群体广泛,不同类型的读者可“各取所需”,特别是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和广大个人投资者。
本书对流动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分析,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看待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运行的独特视角。·政策制定的参考关于政策面对宏观流动性影响的分析,以及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杠杆资金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可作为相关政策制定的参考;关于流动性的度量、影响因素及对资产价格影响的分析脉络也有助于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搭建完备的流动性监测预警体系。·学术研究的素材对于流动性分类及相互作用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书中展示的大量业界的实操做法和案例,可以作为经济金融领域学术研究人员的研究素材。·完善投研/风控体系帮助金融机构相关从业人员跳出其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以一个更加完整的视角看待流动性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而完善投研或风控体系。·辅助投资研判提供了一个市场资金来龙去脉和各类市场主体行为特征的完整视图,有助于广大投资者感知市场运行态势,辅助投资者研判资产价格走势。
无论是开展宏观经济研究,还是从事金融市场分析,流动性都是必须关注、重点研究的因素。流动性源于凯恩斯1936年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流动性偏好”这一概念,特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此后,“流动性”这一术语被用于宏观经济学的讨论,并不断延伸扩展,特别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经济和金融的快速融合,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各个层次的金融学理论探讨和投资者、业界人士的实践探索。
流动性是经济金融体系的生命力
货币当局释放的流动性,会进入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形成两个循环。但无论在哪个领域,流动性都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果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流动性就是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生命力。
对实体经济而言,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而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资金则是交易形成、价格形成的关键推动者。同时,宏观经济繁荣、萧条的周期背后,也表现为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的过程。经济的繁荣往往是从资产价格上涨开始的,随着价格上涨,形成财富效应,带动消费和投资热潮,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繁荣。但随着泡沫的破灭,金融动荡和危机开始出现,流动性迅速逆转为紧缩,原本正常情况下的金融资产丧失了流动性,变为非流动性资产,股市、债市、汇市和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下跌,金融市场萎缩,投资者信心受挫,宏观经济也陷入低迷。
对金融市场而言,聚集流动性是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也是价格发现机制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交易资产的机会,也为筹资者提供了筹资的必要前提。如果市场因为缺乏流动性而导致交易难以完成,市场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市场保持必要的、充足的流动性,不仅能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还有利于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提升投资者信心。但过多的流动性会诱使风险偏好上升,催生资产价格泡沫,泡沫破灭后出现的流动性恶化乃至枯竭,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还会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相互交织,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并通过传导扩散机制向多个领域、多个市场和不同国家蔓延,引发全球性或局部地区的金融危机。进入21世纪,无论是2008年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还是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抑或是2013年我国金融市场出现的“钱荒”、2015年发生的资本市场异常波动,触发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流动性问题。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常态
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西方国家货币当局释放流动性失去了基本约束,流动性释放规模越来越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推出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以美国为例,从2009年3月到2014年年底,美联储经过大规模QE,净购买3.6万亿美元资产,美联储资产规模也从9 000亿美元增加到4.5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从5%提升到25%。此外,在释放的大量流动性中,约3/4流入新兴经济体,更是造成新兴经济体流动性的过剩和失衡。但对于如何稳妥回收流动性,短暂的尝试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10月美联储开始缩表,但到2019年9月停止缩表时,美联储总资产仅减少0.8万亿美元,降至3.7万亿美元。西方主要经济体央行大规模释放流动性,致使全球流动性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如流动性扩张的规模更大,波动幅度扩大,流动性传导机制更加复杂,等等。2020年全球突发新冠疫情,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为稳定就业、刺激经济,采取规模更大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流动性进一步泛滥,财政赤字货币化,股价、房价和其他资产价格暴涨。这些流动性汇集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流动性失衡,形成资产价格泡沫,一旦形势逆转就带来流动性快速收缩,造成巨大的经济金融波动。如何回收流动性,货币当局面临着与市场的艰难博弈,收效甚微。所以,流动性失衡,特别是结构性失衡,已成为一种常态。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国际资本快速流动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日益紧密地与全球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流动性扩张和紧缩的冲击。特别是美元流动性在全球的扩张泛滥以及后续的紧缩(更多是预期上的),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新兴经济体的资产价格造成冲击,股价、房价快速上涨,后续又快速下跌,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也导致了国家和居民财富的损失。
流动性在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犹如生命之水,但潮水上涨带来的繁荣与退潮后显露出来的风险,也会影响金融系统稳定,迫切需要对流动性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构建分析框架,掌握流动性运行特征、传导渠道,从流动性创造和信用扩张、资产定价、杠杆监管、风险管理等方面,深刻把握流动性的形成、扩散,准确测算流动性规模、杠杆率水平,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流动性聚集、发挥市场功能,并避免流动性剧烈波动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负面冲击。特别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结构性流动性失衡成为常态的大背景下,研究流动性问题,不仅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运行,还有利于金融系统稳定和市场功能发挥。
流动性研究的创新之处
创新之一:系统梳理流动性概念,构建宏观流动性-市场流动性-融资流动性和资产流动性的简洁明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 言
导言 流动性的内涵和层次分类
第一节 流动性的内涵1
第二节 流动性的层次分类5
第一部分 宏观流动性
第一章 宏观流动性的表征
第一节 宏观流动性的量14
第二节 宏观流动性的价24
第三节 宏观资金环流35
第二章 宏观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经济运行对宏观流动性的影响48
第二节 货币政策对宏观流动性的影响57
第三节 其他经济政策对宏观流动性的影响67
第四节 政策组合对宏观流动性的影响81
第三章 宏观流动性与资产价格
第一节 宏观流动性对股票价格的影响95
第二节 宏观流动性对其他资产价格的影响112
第三节 不同宏观流动性环境下资产配置的选择127
第二部分 市场流动性
第四章 市场流动性的表征
第一节 市场流动性与水槽模型136
第二节 股市的资金流动147
第三节 现实中的股市流动性158
第五章 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市场流动性的共性影响因素169
第二节 个人投资者及一般机构的资金流动179
第三节 专业机构的资金流动191
第四节 外资的资金流动214
第六章 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性
第一节 市场流动性与资产价格走势238
第二节 市场流动性与投融资平衡252
第七章 杠 杆 资 金
第一节 股市杠杆资金基本情况277
第二节 杠杆资金的交易特征及影响因素288
第三节 杠杆资金对市场运行的影响296
第四节 股市杠杆资金压力测试302
第五节 杠杆资金的监管305
第三部分 微观层面流动性
第八章 资产流动性
第一节 资产流动性的测度314
第二节 资产流动性的影响因素329
第三节 资产流动性与资产价格339
第九章 融资流动性
第一节 融资流动性的表征349
第二节 融资流动性的影响因素355
第三节 融资流动性风险及典型案例359
第四节 融资流动性风险管理366
参考文献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