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随着内外贸易的发展,金融服务业得以建立,其用工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在金融企业中,雇主和员工到底是怎样建立信任关系的?
本书基于近代中国熟人社会的事实,从个人所拥有的社会资本视角出发,探究企业与员工之间最初的信任关系的构建方式。基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结论,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数据为分析样本,本书以量化的方式研究社会资本对员工工资的影响能力及其机制。本书对近代中国企业与员工建立信任的方式和机制的相关研究,对今天的中国企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什么要研究企业员工的社会资本
在近代中国,随着内贸和外贸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工业和金融服务业企业得以建立,同时企业雇佣员工的规模也在逐步变大。在这些企业中,雇主到底怎样和他们的员工进行合作?这是一个既有趣又重要的研究主题。说它有趣,是因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而现在工业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等又是陌生人的组织,怎样把经济体中出现的陌生人企业有效地运转起来就很让人着迷。说它重要,是因为在政治学和经济学家(如福山和格雷夫等)的眼里,社会组织中相关行为主体的合作能力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极为重要。这种合作能力受制于其社会资本水平。
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在宏观层面属于对经济中信任问题研究的一部分。诸多的政治学和经济学家,如弗朗西斯·福山、阿夫纳·格雷夫等认为各个国家的信任文化影响了今天该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尽管信任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每个社会都有它可以赖以利用的社会信任。比如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内森·纳恩(Nathan Nunn)等人认为,非洲社会由于奴隶贸易的历史而导致社会中产生极大的不信任,导致经济合作困难,并在长期中形成经济依然落后的局面。
针对中国的社会信任,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弗朗西斯·福山、阿夫纳·格雷夫和杜恂诚。这三位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传统的宗族文化是我们信任的基础,但他们却有不同的结论。弗朗西斯·福山在其《信任》一书中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能力,它源自某一社会或特定社会部分中所盛行的信任,并且认为中国是一个低度信任的国家。中国文化存在牢固的血缘关系,排斥和不信任非血缘关系,这阻碍了陌生人在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进而阻碍了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阿夫纳·格雷夫教授认为中国在一千年之前开始就和欧洲在文化上分道扬镳,中国的地方社会的宗族治理方式和欧洲的城市自治管理方式导致中国人和人交往的差序性和特殊性与欧洲人和人之间更加平等的信任方式的不同。这成为解释不同经济主体的不同发展路径的重要原因。但上海财经大学杜恂诚教授在专著《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中认为,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形成中国近代企业家可以利用的信任环境。企业家依靠血缘和浓厚的同乡观念建立了诸多的家族企业,实现中国特色的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员工社会资本又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即员工通过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本找到工作并且获得工作上的提升。社会学家对于社会资本在找工作中的作用也有非常不同的看法。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蒙哥马利(Montgomery)等,张晓波(Xiaobo Zhang & Guo Li )等的研究验证了在劳动力市场中社会资本的信息传递作用。而Bian, Yanjie(1997),认为在集体和国有工作占主体的劳动市场中,工作分配体系占支配地位,因此人情是影响工作岗位进而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这里的人情具体指员工所动用的社会网络的关系人能够直接影响员工的工资,并且关系人这样做是基于责任、互惠等情感因素。但这些研究都没有涉及找到工作之后,晋升中社会资本所带来的信任进而对经济效率的提高。
历史学家对中国近代以来各种劳动团体的社会资本也多有描述。这些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苦力和劳工等底层劳动力,如对受到帮派和同乡会影响的企业工人的相关研究,血缘、地缘组成了他们可使用的社会资本。对于这些底层劳动力,同乡和亲戚对他们就业至关重要,直接表现为其就业所必需的介绍人和保证人。对于需要一定人力资本的工作机会,如银行雇员,其所动用的社会资本介绍人和保证人对其工作职位的获得同样重要。但针对这些劳动力的研究,由于受到历史资料的限制,多停留在资料收集的定性分析,缺乏对此领域的量化深入探讨。而且,对近代介绍人或者中人等带来的工作机会,到底对员工来说是提供了信息,还是提供信任抑或是一种互利的关系都没有能够剖析清楚。
本书另辟蹊径,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近代中国员工的社会资本问题。首先,基于历史资料分析近代中国员工所动用的社会资本介绍人和担保人。其次,使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数据,剖析员工社会资本的使用所带来的经济回报,以及相关机制,如:信息、人情和信任。最后,梳理、总结和对比近代中国和英美等国企业员工社会资本从私人物品到公共物品的转变过程。
李耀华,现为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社会文化和近当代中国经济变迁。已经出版《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演化:强制储蓄》《中国当代保险业发展历史及其效率研究》两部专著,论文20余篇。
目 录
第一部分 理论与背景介绍
第一章 企业员工社会资本的历史和现实.........................................................3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企业员工的社会资本 .............................................3
第二节 在定量分析时为何采用近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数据 ...............6
第三节 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观点 .................................................7
第四节 本书的整个研究图景和研究方法 .................................................9
第二章 员工社会资本的理论回顾 ..................................................................11
第一节 社会资本的界定 .........................................................................12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经济效应 ..................................................................15
第三节 社会资本对工资的影响机制 .......................................................17
第四节 社会资本的物品属性 ..................................................................20
第二部分 企业员工社会资本的使用和经济回报
第三章 被动用的社会资本介绍人和担保人 ...........................................25
第一节 近代关系人与社会活动 ..............................................................25
第二节 近代银行业的介绍人与职员工资 ...............................................30
第三节 近代银行业的保证人与职员工资 ...............................................42
第四章 近代员工社会资本经济回报的实证案例 ...........................................45
第一节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经营与用人的非人情化 ............................45
第二节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人员的任用、考核和调动 ............................47
第三节 人力资本对行员薪水的影响 .......................................................58
第四节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介绍人 .......................................................62
第五节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担保人 .......................................................69
第五章 近代中国员工社会资本经济回报的回归分析 ....................................76
第一节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社会资本对工资的影响机制 ........................76
第二节 行员社会资本的代理变量和其作用的实证模型 .......................81
第三节 其他控制变量的取值 ..................................................................87
第四节 模型数据的统计描述和基准回归结果 .......................................95
第六章 行员社会资本影响工资的机制分析 ...................................................99
第一节 介绍人对工种的影响 ..................................................................99
第二节 担保人对晋升的影响 ................................................................105
第七章 稳健性检验和调节效应 ....................................................................113
第一节 基于练习生的回归结果稳健性检验 .........................................113
第二节 教育水平对担保人信任作用的调节 ..................................116
第三节 总分行对介绍人人情作用的调节 .....................................118
第三部分 企业员工社会资本的构建:从私人物品到公共物品
第八章 社会资本的私人物品特征及制约.....................................................125
第一节 近代中国员工社会资本的部分私人物品属性 ..........................125
第二节 私人物品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127
第三节 担保人社会资本不够用的具体表现 ..................................131
第四节 英美员工担保人社会资本从私人物品向公共物品的转化 .......139
第九章 近代中国员工担保人社会资本向公共物品转变的尝试 ...................150
第一节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向公共物品转换的铺垫 ...........150
第二节 企业年金制度的完善向公共物品转变的铺垫 ...................162
第三节 个人信用保险到团体信用保险公共物品提供的尝试 .......165
第四节 建立银行业互助保险公共物品提供的尝试 .......................173
第五节 从私人物品到公共物品转变的艰难 .........................................179
附录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行员工资数据.....................................................187
附录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员役保证细则.....................................................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