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出现在公元5、6世纪之交的《文心雕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上,也是一部值得我们引为自豪的杰作。早在公元9世纪初,《文心雕龙》的部分内容便流传海外①。公元1731年,日本出版了冈白驹校正的《文心雕龙》句读本②,这是国外出版的第一个《文心雕龙》版本。19世纪以后,国外不仅出版过多种《文心雕龙》的原本和译本,供研究《文心雕龙》的通检和索引也不断出现了③。这说明《文心雕龙》在理论上的成就及其历史贡献,正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各国文学研究者所注目。
国内研究《文心雕龙》的论著,近年来更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在研究、译注、考证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显著的新成就。特别是《文心雕龙》在今天,已不再是少数专家研究的对象,而成了为数众多的读者所需要的读物。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不满足于第二手的、众说纷纭的评介,而要求研读原著,这是大好事。但由于《文心雕龙》涉及的问题相当繁复,用典较多,更以骈文谈理论,这就给今天的读者造成一定障碍。这本译注虽是企图为扫除文字上的障碍而略尽微力,但译注者的理解,未必尽符刘勰原意,所以,主要还是供读者参考译注去研究原文。这篇引论,是仅就笔者浅见,对读者将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产生《文心雕龙》的历史条件
《文心雕龙》在南朝齐梁之际出现,当然不是偶然的,而有其必然的历史因素。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乱而又是大融合的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在这个期间错综交织,十分尖锐。这种情况虽然和《文心雕龙》的产生没有直接联系,但《文心雕龙》出现于齐梁时期,又和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分割不开。
文学理论是创作经验教训的总结。而这个时期文学创作上可资总结的经验教训极为丰富,这就和汉末以来动乱分裂的局面,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正如刘勰在《时序》篇所说,本期文学历史的第一页,建安文学的出现,就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历史的狂潮不仅把文人们卷到世积乱离的现实生活中去,使之多少接触到一些时代的气息,反映了一些风衰俗怨,而且在现实的教育和启迪下,抛开了汉儒死守章句的老路,从而逐步认识到文学艺术的独立意义。刘勰的崇儒思想是浓厚的,但他不仅看到汉末以来通人恶烦,羞学章句(《论说》)的现象,还总结了文学发展史上一大教训:然中兴之后,群才稍改前辙;华实所附,斟酌经辞;盖历政讲聚,故渐靡儒风者也。(《时序》)这是说:自光武中兴以后,东汉时期的作家们所走的道路和过去不同了,无论文辞和内容,都要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使此期创作靡于儒风。虽然讲得很委婉,但东汉浓厚的经学风气对一切文章写作的严重影响是明显的。因此,刘勰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其余风遗文,盖蔑如也。东汉时期其所以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主要就由于死守章句,作者提笔为文,就要斟酌经辞。经过汉末大乱,文人们开始有所觉醒了,甚至像曹植那样身为王侯的作者,也大胆地写道:滔荡固大节,世俗多所拘。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④这是文人作者思想的一次大解放。正因为有这个思想大解放,才出现了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的建安文学。这时除曹氏父子和著名的建安七子外,还涌现出盖将百计⑤的大批文人。建安(196220)时期的文学创作,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⑥,才出现了历史上所谓文学的自觉时代⑦。
……文学创作上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产生文学评论的直接原因。……而文学理论更重要的任务,还在于总结经验以指导创作。如刘勰在《情采》篇所讲立文之本源,《体性》篇所讲文之司南,以及《总术》篇所讲执术驭篇等,《文心雕龙》中论述这种写作原理或方法的甚多,这部著作所企图解决的主要问题正在于此。
......
牟世金(19281989),重庆忠县人。1948年四川省立万县师范学校毕业,1949年任忠县南賨中学语文教员。同年12月考入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二野十一军军部,寻调海军青岛基地,1955年转业到地方。1956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任助教,1973年升讲师,1980年升副教授,1983年升教授。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心雕龙研究室主任、山东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光明日报》《文史哲》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十几种,代表作有《文心雕龙研究》《文心雕龙译注》《雕龙集》《雕龙后集》《刘勰年谱汇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