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快速扩大,成为外贸增长的突出亮点。但与其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缺乏权威、有效、系统的统计数据支撑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与测度工作相对滞后、统计体系仍不完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统计理论基础、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子商务在统计理论与测度实践之间的关系等研究成果较少。
本书重点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跨境电子商务的统计理论与测度实践,为完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与测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较为科学、全面地评价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研究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贸易效应。
引言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快速扩大,成为外贸增长的突出亮点。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与测度工作滞后、统计体系仍不完善,目前全球范围内仍缺乏权威、有效、系统的统计数据支撑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呈现金额小、批次多、碎片化等特点,且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对跨境电子商务开展标准化统计一直是个国际难题。中国海关总署、商务部、各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及综合试验区、商业研究机构等发布的统计数据均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关于各省份层面的官方数据更是缺乏。当前,学术界尚未有已发表的文献对国内外跨境电子商务的统计理论与测度实践展开研究,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统计理论基础、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子商务在统计理论与测度实践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成果甚少。鉴于此,本书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跨境电子商务的统计理论与测度实践,为完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与测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能科学、全面、客观评价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进一步研究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贸易效应。
首先,本书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型贸易方式与传统一般贸易方式的异同,阐述了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理论,尤其是新新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和主要命题产生的挑战及影响,并从贸易去中介化交易成本降低新兴贸易风险增加等角度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影响贸易成本进而影响国际贸易规模的传导机制;同时,采用垄断竞争模型、引入跨境电子商务变量构建数理模型进一步研究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效应,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其次,为了客观、综合评价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为实证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本书对国内外跨境电子商务的统计理论与测度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比研究国内外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与测度的关系,分析国内外官方和私营部门等不同口径反映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数据的可用性及存在的问题。再次,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成员国以及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统计理论与测度实践的经验,以OECD基于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的电子商务生命周期模型为理论依据,构建一套符合中国特点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02018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总体水平、出口及进口发展指数。然后,通过在传统引力模型中添加跨境电子商务这一变量,从出口和进口两个角度,对20002018年中国与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经数据匹配后总样本量158个)的双边贸易额进行对比分析,并将158个贸易伙伴国(地区)按世界银行对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国家的定义分成四组子样本,分组测度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对不同收入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的影响。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针对如何提高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统计和测度水平以及提高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
一是全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官方统计数据很少,目前仅欧盟成员国、韩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发布过跨境电子商务数据,其统计基础均是基于ICT(信息通信技术)使用和电子商务专项调查项目,在电子商务调查模块中添加跨境问题,从企业和家庭(个人)角度开展问卷调查以获取是否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数据,且现有数据主要集中在跨境B2C领域,缺乏跨境B2B模式的数据和跨境电子商务价值的数据。此外,跨境物流、跨境支付、互联网流量等其他私营部门的数据可用性也有瑕疵。
二是相比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的统计指标是由官方统计部门在电子商务统计调查的基础上获取,中国目前跨境电子商务的官方口径却是另辟蹊径,由海关总署通过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和企业联网,汇总真实交易数据并发布,但海关总署仅统计跨境零售(主要为跨境B2C模式)数据,并不包括跨境B2B模式数据,且由于企业覆盖面不够等容易造成遗漏,并不能反映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真实的规模。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及综合试验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统计标准方法,各地统计数据差异较大,未定期发布。以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商业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因为不明确具体的统计方法和样本范围等使得数据缺乏可靠性,但其在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和结构特点方面有其可取性。权威的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关于电子商务的统计体系与测度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统计与测度工作却缺乏参与度。
三是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发展迅速,对中国与全球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型贸易方式的应用,对中国与高收入贸易伙伴的出口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高于低收入贸易伙伴,对来自高收入贸易伙伴进口贸易规模的促进作用也较为明显地高于低收入贸易伙伴,这很可能是高收入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ICT技术连通度、物流支撑等准备度水平更好,以及对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型贸易方式的接受度和应用程度更高。但对所有不同收入分类的贸易伙伴,跨境电子商务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均很显著,说明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模式确实能够有效提高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规模。
四是引入跨境电子商务变量后,传统贸易引力模型仅部分适用。贸易伙伴国(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基本显著,适用传统引力规则。贸易伙伴国(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能够有效地增加其向中国的出口规模,抑制其从中国进口的需求。双边首都城市间距离在出口贸易效应模型中回归系数为负数,说明地理距离所造成的运输成本等仍然是制约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但在进口贸易中,两国间首都城市的距离与来自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贸易伙伴的进口保持负向关系,而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贸易伙伴而言,距离变量回归系数为正,可能是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型贸易方式的开展突破了从这些地区进口商品的地理距离限制。是否有共同边界虚拟变量回归结果表明:中国与部分贸易伙伴国(地区)有共同边界的地理优势并未显示在出口贸易规模中;但在进口贸易中这一地理优势开始显现,中国与进口来源国(地区)接壤,更容易从该地区进口商品,享受距离较近的贸易便利优势。是否具有共同语言变量回归结果表明:与贸易伙伴国(地区)有共同语言优势还尚未体现在中国的出口贸易规模中,但共同的语言基础在进口贸易中的优势有所体现。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第一,关于改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与测度的建议方面,减少数出多门,提高数据的权威和可靠性,建议分为官方数据和研究机构数据,采取补充调查为主、专项调查为辅的跨境电子商务统计调查体系,将物流、支付等私营部门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数据作为重要补充;完善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建议进一步完善海关统计方法,改善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和综合试验区统计质量,鼓励商业研究机构以行业动态为主。第二,关于推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方面,努力提高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注重各地区跨境电子商务平衡发展,大力降低贸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