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学校区级课题《职初教师专业心理发展的校本化系统培养循证研究》的基础上编写完成。在遵循职初教师专业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心理路向)的基础上,以循证性实践研究为核心实践方法,让校本培训成为教师发展的有效载体,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需求。在内容上,根据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已有基础,精心选择培训内容,抓好培训要点,细化培训流程,使之更符合教师的学习需求;在形式上,将校本培训与建设教师梯队的目标紧密结合,采取专家培训和自我培训相结合,区教研和校本教研相结合,传统师资培训方式与现代网络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年级组的作用,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职初教师的专业心理得到更快,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为他们成为优秀教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序
施洪青校长是南汇师范的优秀毕业生。四年前,她服从组织安排,勇挑重担,担任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三灶实验小学校长,开始创办一所新的学校。
他们当时碰到了一个突出的难题:学校招聘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而且大部分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面对这样一支师资队伍,怎样把他们带上来?施校长他们感到为难。于是,她们找到我,希望我能给她们一些帮助。
正巧,我们曾经专门研究过职初教师 *的专业心理发展问题,出版过《走向成熟中小幼教师职初期专业心理发展研究》一书,对职初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有所理解。当时,我们就商定:遵循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展系统化的校本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具体做法就是用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来推进,先确立一个统领全校的大课题职初教师专业心理发展的校本化系统培养循证研究。该课题获得了浦东新区教育局的批准,成为区级课题。施校长就以这个课题为抓手,带领全校职初教师展开系统化的本校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此后,我一直关注着他们的研究,更关注着这批职初教师的成长,也几次应邀参加他们的课题研究活动,和职初教师们面对面地讨论、交谈。
今秋十月,施洪青校长把他们的一部著作稿发给我,希望我写个序。
这是一部一线校长和老师们撰写的教育科研著作。她以深厚的实践为著作的根基,所有的第一手资料全部来自著作者们的实践,是他们亲历亲为的真实反映。他们对所创造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梳理,形成了理论框架,又对实践经验进行了理性思辨,从中揭示出遵循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开展校本化系统培养的成功途径与方法策略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读来给我很多启发。
他们对本校职初教师的现状作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由此提高了校本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切性。他们确立了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培养目标,把现代教师bi备的三大能力教学能力、育德能力、科研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加以确立,还关注到了教师的个性特长发展,也把它作为培养目标确立。他们以实现培养目标为中心,开展各项校本培养工作,包括引导职初教师自己设计和实施《三年发展规划》,把共性培养的目标要求和个性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培养目标引领,形成了教学能力培养、育德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培养的三大培养途径和策略;进一步形成了职初教师专业能力校本化系统培养的运行机制。此外,他们还在职初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上也作了有益的探索。
作为一个见证者,我看到,三灶实验小学在施洪青校长的带领下,以学校大课题职初教师专业心理发展的校本化系统培养循证研究为引领,全体职初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他们学习与研究教学;学习与研究班主任工作;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积累实践经验;重新学习《学科教学法》和《学科教学心理学》等师范教育课程;学习和开展教育科研的课题研究。他们既是这个课题的研究对象,更是这个课题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他们在成长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创造了许许多多成功的经验。我看到了这支教师队伍在一天天地成长,也看到了由此带来的学校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总之看到了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的诞生。
这里,我要向施校长和她的团队表示深深的敬意!
你们成功破解了当前困扰我们中小学发展的一大突出难题,即大量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投身中小学教育事业。这些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暴露出了他们专业上的缺陷。如今,你们开辟出了一条校本化系统培养职初教师的新的成功途径,使大批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新教师能够在本职岗位上迅速成长起来。你们的研究让教师受益,让学生受益,让家长受益,更为我们国家能够拥有一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