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和时代需要,不断推动文化理论发展创新,形成了内涵丰富、内容生动、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
本书将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放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进行考量,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阐明了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仅意味着经济的富足发达、政治的安定团结、社会的活跃振兴,也包含着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
前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多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中华文明传承至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强大生命力,自三代以降,灿若群星的诸子百家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兼容并蓄的融合特质,历朝历代的文化先贤们形成了自成一体又丰富多样的文化理论体系。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深深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烙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熏陶和感染着每一个中国人。也正因为如此,对文化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的热点领域,也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的理论建构方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工作,早在建党以前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在革命的艰苦岁月里更是发展出了繁荣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创立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辉煌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仍不忘坚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开放拥抱世界,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激荡融合,多元文化思潮蜂拥而入,加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机大搞文化渗透,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也会陷入动力缺失、方向模糊的困境。为此,党的历届主要领导人高度重视文化理论建构,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建构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要的文化理论体系,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取得了光辉的理论成果,为理论界提供了诸多关于文化的研究命题。
然而有所缺憾的是,当前关于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问题的研究,理论界关注较多的是个案研究或历史梳理,即以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代表人物的个体文化理论研究,或是对某一历史时期党的文化理论建构的历史梳理。上述两种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系统性和深入性上,仍有后来人可探索的空间。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不断推动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文化理论不断发展创新,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从提高文化软实力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实现文化自觉到构筑坚定的文化自信,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内容生动、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是对主义文化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基础支撑,使文化发展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的文化理论建构的研究,已经成为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和实践基础,准确把握和系统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历史进程和逻辑理路,科学应对当前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挑战,有助于抓住机遇,推动新时代党的文化理论建构呈现出新气象、新气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实现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伟大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不仅仅意味着经济的富足发达、政治的安定团结、社会的活跃振兴,也包含着文化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理论建构道路走过了长期艰难探索的历程,经历了许多波折,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必须从历史过程中,总结文化理论建构的规律及经验。在新时代的条件下,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建构,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将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课题。这也需要我们党不断发展和构建新的文化理论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一方面,这是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文化理论创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创新推动文化建设实践的使命和责任。
本书以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为命题展开深入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历史逻辑入手,意在揭示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实践基础以及路径,作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历史进程,探究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不同内容、不同内涵的区别与联系,呈现了党领导下的文化理论建构和文化建设实践从自觉、自强到自信的发展历程。通过阐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蕴含的哲学精神,全方位彰显中国共产党在文化理论建构中以交往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为硬核的哲学理性精神。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价值取向,在个人层面,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建构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国家层面,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建构追求增强国家的精神信仰力量的战略任务;在国际层面,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建构追求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复兴需要。通过论证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实践效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建构既生成于实践,也发展于实践,复归于指导实践应用的鲜明实践特色。通过系统梳理当前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抓住历史机遇,应对内外挑战,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文化理论。
毛泽东曾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的文化理论建构的宝贵探索和实践经验,也是我们一定要总结发扬的珍贵遗产,应该成为我们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
陈平,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1项,参与教yu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出版著作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荣获2022年度陕西学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教学能手。
第一章 /
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和实践基础 / 1
一、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思想来源 / 4
二、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实践基础 / 23
第二章 /
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历史进程 / 41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四中全会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建构 / 44
二、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建构 / 58
三、十六大到十八大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建构 / 66
四、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论建构 / 78
第三章 /
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哲学理性精神 / 91
一、以对话扬弃为旨趣的交往理性 / 93
二、以人民性为判据的价值理性 / 100
三、以文化自强为旨归的实践理性 / 108
第四章 /
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价值取向 / 113
一、个人层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115
二、国家层面:增强精神信仰力量 / 124
三、国际层面: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 / 137
第五章 /
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实践效应 / 147
一、提高文化软实力 / 150
二、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 169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185
第六章 /
当前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的机遇和挑战 / 197
一、当前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面临的机遇 / 200
二、当前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面临的挑战 / 226
第七章 /
对当前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建构挑战的应对 / 247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应对挑战的政治保障 / 249
二、坚持文化理论创新是应对挑战的动力保障 / 253
三、坚持文化体制改革是应对挑战的制度保障 / 258
四、坚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应对挑战的精神保障 / 262
五、坚持提高国际话语权是应对挑战的安全保障 / 266
参考文献 / 271
后记 /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