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2011升级版)》是美国女作家路易斯·梅·奥尔科特自传性质的经典小说。
《小妇人(2011升级版)》生动地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个贫困家庭的日常生活。四位纯真可爱的女儿陪伴着慈母同甘共苦,又遇到一位可信赖的邻里少年,相互来往过从甚密。在日常平淡而又宁静的生活中,既有甜蜜,又有辛酸;既有笑容,又有泪花。书中赞美了家庭的天伦之乐,邻里间的助人为乐,反映了早期美国传统道德伦理中的一些美德,也折射了深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真善美之情。本书于1868年出版后轰动一时,深受美国读者的喜爱;后又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地,至今仍是广大文学爱好者最爱阅读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为线索,描写了马奇一家的天伦之爱。马奇家的四姐妹中,无论是为了爱情甘于贫困的海格,还是通过自己奋斗成为作家的乔,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贝思和以扶弱为己任的艾米,虽然她们的理想和命运都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她们对家庭的眷恋;对爱的忠诚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小妇人》出版后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世界最畅销的优秀作品之一、美国最优秀的家庭小说之一,被世人评为&卓越的女性主义探讨运动&,一部&女性自我内战、传统与自由之争&的经典作品。路易莎也因此被列入美国19世纪最令人瞩目的女作家的行列。 英文原版《小妇人》请见:Little Women
译序
在名著林立的美国文学史上,《小妇人》一书虽算不上一流,但却堪称经典。一个多世纪以来,这本朴素平实的小说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许多家庭珍藏的必备读物。
《小妇人》的影响力可从影视改编上窥见一二,这本小说颇得好莱坞的青睐,几十年来,它先后三次被搬上了银幕,最近的改编是在一九九六年,由澳大利亚籍的女导演阿姆斯特朗执导。《小妇人》在银幕上的走红,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小说的巨大影响。近一个世纪来,妇女的地位和命运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小妇人》仍然能在不同时期得到不同读者的共鸣,说明了小说有着普遍的意义和永恒价值。
《小妇人》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家庭小说,作者是美国女作家路易斯·梅·奧尔科特(1832—1888)。路易斯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父亲布朗逊·奥尔科特是一个哲学家和教育家,同小说中追求道德自我完善的马奇先生一样,他也整日把自己关在书斋里,沉溺在乌托邦式的幻想之中。这样,养家糊口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和女儿的肩上。
路易斯在姐妹中排行第二,小说的主人公乔的成长经历就有许多她的影子。在她的少女时代,由于沉重的生活负担,路易斯不得不很小就外出做工。她在学校教过书,还当过裁缝和护士。十九岁那年,她甚至还到别人家里当过佣人。然而,正是丰富的生活阅历使她的思想比一般人早熟,正是苦难的生活使她认识了社会,培养了她的人道主义精神。
同小说中的乔一样,路易斯从小就喜爱文学,热衷于戏剧的创作和演出。从二十一岁开始,她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小说和戏剧作品,如《医院随笔》。尤其是她以巴纳特为笔名创作的一系列惊险小说,如《波琳的激情与惩罚》,情节曲折生动,扣人心弦,颇受当时读者的欢迎。这些创作不仅赚得了丰厚的稿酬,改善了家里的生活境况,更重要的是,她也因此而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真正使路易斯在文坛上一举成名的作品正是《小妇人》,这也是她一生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一八六八年,路易斯应出版商之邀,以她儿时印象中的家庭生活为原型,写成了《小妇人》一书。最初,路易斯并未意识到它的价值,只把它当作一本普通的畅销书,小说出版后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马奇家的女孩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尤其是打动了无数女性读者的心,究其原因,大概正是因为来自生活真实的魅力吧。继《小妇人》之后,路易斯又创作了续篇《小男人》和《乔的男孩们》,虽然成就赶不上原作,但仍受到了读者的欢迎。除了文学创作,路易斯也热衷于政治,她曾参与妇女选举权运动,为提高妇女的权益和地位奔波呐喊。一八八八年,路易斯·梅·奧尔科特和她的父亲布朗逊·奧尔科特同一年逝世于波士顿。
《小妇人》一书以家庭日常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为贯穿线索,采用的是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作者笔下描写的马奇一家的天伦之爱却深深地感动了读者,那些家庭成员身上体现出来的对家庭的眷恋,对爱的忠诚以及对亲情的渴望,揭示了生活的真谛,使读者体验到生活中的真善美。
小说除了真实的魅力外,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义。《小妇人》一书几乎处处体现出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的影响。爱默生强调人的个性与尊严,但又主张自我约束。而自强自立正是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共同点,无论是为了爱情而甘于贫困的梅格,还是通过自己奋斗成为作家的乔,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贝思和以扶弱济贫为己任的艾米,虽然理想和命运不尽相同,但精神实质殊途同归。作者就像一个热情的宣教者,在这些人物身上寄予了自己的道德理想。
家庭是这部小说的情节载体,也是小说中人物的主要生活场景,在小说中,家庭是四姐妹的生长之地,也是她们神圣的避难所。她们就像一叶小帆,从这里驶向大海,当她们历经狂风暴雨的磨难,感到身心疲惫时,家庭又成了她们休整的港湾。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温馨动人的家庭生活图景,四姐妹的成长故事仿佛是一首教育诗,试图在告诉我们,作为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是人类的快乐之源,家庭具有使人类和平相处、相爱互助的亲和力。正是这些具有人类共性的主题,使小说非但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湮没,反而越来越显示出其永恒的价值。
译序
第一章 朝圣
第二章 圣诞节快乐
第三章 劳伦斯家的男孩
第四章 负担
第五章 睦邻
第六章 贝思发现华屋很美
第七章 艾米蒙辱
第八章 乔和魔鬼遭遇了
第九章 梅格初涉名利场
第十章 匹克威克社团和邮局
第十一章 试验
第十二章 野营
第十三章 梦想
第十四章 秘密
第十五章 电报
第十六章 信件
第十七章 贝思病了
第十八章 暗无天日
第十九章 艾米的&"遗嘱&"
第二十章 泄密
第二十一章 恶作剧
第二十二章 团聚
第二十三章 竟然是马奇婶婆促成了婚事
第二十四章 前奏
第二十五章 第一个婚礼
第二十六章 学艺
第二十七章 文学实验
第二十八章 家务活
第二十九章 访问
第三十章 结果
第三十一章 家书
第三十二章 温柔之苦
第三十三章 乔的日记
第三十四章 益友
第三十五章 心痛
第三十六章 贝思的心事
第三十七章 变化
第三十八章 闲置
第三十九章 消沉的劳里
第四十章 天国之路
第四十一章 尝试忘却
第四十二章 寂寞
第四十三章 喜出望外
第四十四章 夫妇之间
第四十五章 黛西和德米
第四十六章 雨伞下面
第四十七章 丰收
第一章 朝圣
圣诞节前夕,马奇家的四姐妹相聚一堂。
只见二姐乔仰卧在简陋的地毯上,低声发着牢骚:&"唉,没有礼物还叫什么圣诞节?&"
&"贫穷真是太可怕了。&"大姐梅格轻声响应着,她打量着自己朴素的衣着,不由叹起气来。
&"有的人家的女孩应有尽有,有的却一贫如洗,依我看,这世界就是不公平。&"说这话的是马奇家的四女儿艾米,她鼻孔吸着冷气,与其说是抗议,不如说是嫉妒。
一直默默地坐在房间角落的三姑娘贝思这时开口了,说:&"可是我们拥有自己的父母和姐妹呀!&"显然,她不同意艾米的话。
贝思充满感情的话使大家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在壁炉火光的映衬下,四姐妹的面庞充满了青春的朝气。
&"可爸爸并不在我们身边,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将看不见他。&"说到这,乔有些伤感起来。姐妹们的情绪也都受到了感染,神情不由黯然失色。她们顿时联想到,&"爸爸也许永远回不来了。&"虽然谁也没说出口,但都下意识地把这句话在心里念了一遍。她们想念着远在前线的父亲。
一时,姐妹们都默然无语。
过了一会儿,还是大姐梅格打破了沉默。她换了一个轻松的话题,说:&"妈妈取消了我们今年的圣诞礼物,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妈妈说,冬天就要来了,我们的男子汉们都在冰天雪地的前线奋战,经受苦难,我们在后方安逸的环境里生活,就不应再浪费钱财。虽然我们没有别的能力,但总可以在这方面做出些微不足道的牺牲。对此,我们应该心情愉快。不过,我却高兴不起来。&"梅格不由摇头叹气,一想到她盼望了很长时间的圣诞节礼物一下泡了汤,心里不由十分沮丧。
&"要我说,就我们那点可怜的钱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我们每人不才一块钱吗?对于军队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我们倒不指望妈妈为我们买礼物,只是我特别想买一本《水仙女》,那是我渴望已久的了。&"说这话的是马奇家的二姑娘乔,她一向嗜书如命。
贝思也颇感遗憾地叹了口气,说:&"我原来也打算为自己添置一些乐谱的。&"她的声音轻若游丝。
&"我还想买一盒高级的画笔呢,这是我最需要的。&"艾米讲话倒是直截了当。
&"妈妈并没规定这点钱如何花掉,她一定也不愿意我们节日里一无所有。不如我们大家谁喜欢什么就随意买点什么算了,图个高兴嘛!为了挣这些钱,我们也够辛苦的了。&"乔一边大声嚷嚷着,一边顾自欣赏着自己的鞋,神态悠然。
&"就是嘛!每天都得和那些难缠的小孩子打交道,简直累死了。好容易盼来了过节,真想好好地轻松轻松呀!&"梅格随声附和着,她也是牢骚满腹。
&"你可赶不上我辛苦。&"听到这,乔接过了话头,说:&"我成天和一个婆婆妈妈神经兮兮的老太太关在一起,一待就是大半天,被她使唤得一刻都不得闲,而她却从没有满意的时候。有时,我真是委屈得想大哭一场,然后告别这个令人烦恼的世界。所以,请设身处地地替我想一想吧。&"
&"虽然抱怨是不对的,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要说:做家务活是世界上最难以忍受的事情了。它使得我的脾气越来越恶劣,手指也变得粗糙僵硬了,无法灵活地弹琴了。&"贝思自我怜惜地长叹了一声,这回大家都听清了。
&"其实,你们谁也没有我难熬,&"艾米不服气地叫着,&"你们都不用去上学,你们想像不到那些女同学是多么的俗不可耐。她们会因为你上课听不懂而讽刺奚落你,会对你简朴的衣着打扮品头论足,因为爸爸没有钱,我就要遭受她们的侮辱诽谤,就连鼻子长得不标致也成了她们攻击我的一种借口。&"
&"你的发音太成问题了,听你这么一念,别人会把爸爸理解为一个坛子了。&"听到艾米含混不准的发音,乔不禁笑起来。
&"行了,我知道我应该怎样发音,轮不着你来讽刺我,我用这种冷僻的读法是为了增强词汇的表现力。&"艾米马上针锋相对地把乔噎了回去。
梅格赶紧打圆场,说:&"姑娘们,别再打嘴仗了。你们不怀念我们小时候的快乐时光吗?那时有爸爸陪伴着我们,还给我们零用钱花。&"
贝思反问道:&"可就在前几天你还说我们比那些有钱人的子女幸福快乐呢!因为他们虽不为金钱发愁,但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整天为此忧心忡忡,烦恼不堪。&"
&"没错,贝思。一直到现在我仍然这么认为。因为我们虽然不得不为生计而劳作,但我们可以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就像乔说的那样,我们姐妹们是一个快乐的团伙。&"
&"乔就是爱说这种粗俗的俚语!&"艾米尖刻地批评着乔,她责怪地瞥了瞥躺在地毯上的乔,身材修长的乔闻声坐了起来,她把双手插进衣袋,满不在乎地吹起了口哨。
&"住嘴,乔!别像个粗鲁的男孩子。&"
&"那正是我求之不得的!&"
&"我最讨厌没有淑女风范的疯丫头了!&"
&"我也最不喜欢那些矫揉造作的大小姐!&"
这时,和平天使般的贝思唱起了休战的圣歌:&"巢穴里的鸟儿一起唱。&"她脸上的表情欢快而诙谐,令人忍俊不止。这使得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的两姐妹不禁相视一笑,握手言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