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受益终生的一件事,也是最不受外界约束的一件事。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对读书有各自的态度、感悟和方法,站在名人的肩膀上去看待读书这件事,将会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体悟。
本书围绕读书这个主题选编了20位中外名家的34篇散杂文,保持原作风格,还原名家对生活的感悟,旨在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阅读品味。青少年可以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树立正确而独立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作者知名度高:名家汇集,其文章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2、主题具有普世价值:读书是受益一生的一件事,也是最不受外界约束的一件事,古今中外的大家都对读书有各自的态度和方法,站在名人的肩膀上去看待读书这件事,将会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体悟。
3、内容可读性强:选篇针对青少年阅读,力求文章通俗易读,令人受益匪浅。 4、整体装帧精良:邀请资深设计师,针对青少年的审美,进行从内而外的整体包装,简洁大方,不失童真,成为青少年极力追捧的珍藏读本。
书
梁实秋
从前的人喜欢夸耀门第,纵不必家世贵显,至少也要是书香人家才能算是相当的门望。书而曰香,盖亦有说。从前的书,所用纸张不外毛边连史之类,加上松烟油墨,天长日久密不通风自然生出一股气味,似沉檀非沉檀,更不是桂馥兰薰,并不沁人脾胃,亦不特别触鼻,无以名之,名之曰书香。书斋门窗紧闭,乍一进去,书香特别浓,以后也就不大觉得。现代的西装书,纸墨不同,好像有一股煤油味,不好说是书香了。
不管香不香,开卷总是有益。所以世界上有那么多有书癖的人,读书种子是不会断绝的。买书就是一乐,旧日北平琉璃厂隆福寺街的书肆最是诱人,你迈进门去向柜台上的伙计点点头便直趋后堂,掌柜的出门迎客,分宾主落座,慢慢的谈生意。不要小觑那位书贾,关于目录版本之学他可能比你精。搜访图书的任务,他代你负担,只要他摸清楚了你的路数,一有所获立刻专人把样函送到府上,合意留下翻看,不合意他拿走,和和气气,书价么,过节再说。在这样情形之下,一个读书人很难不染上书淫的毛病,等到四面卷轴盈满,连坐的地方都不容易匀让出来,那时候便可以顾盼自雄,酸溜溜的自叹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现代我们买书比较方便,但是搜访的乐趣,搜访而偶有收获的快感,都相当的减少了。挤在书肆里浏览图书,本来应该是像牛吃嫩草,不慌不忙的,可是若有店伙眼睛紧盯着你,生怕你是一名雅贼,你也就不会怎样的从容,还是早些离开这是非之地好些。更有些书不裁毛边,干脆拒绝翻阅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20世纪最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是白话文革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作品结集约80多部,主要著作有:小说《边城》《长河》《龙朱》《虎雏》《月下小景》等,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晚年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曾长期担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一职。作为学者,朱自清以国学经典、古诗赏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独特的视角,介绍华夏民族文化中的菁华,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等方面研究上都成绩非凡。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 安徽省桐城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美学》《新科学》等。
季羡林(19112009),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
第一章 读书是一生的修行
为什么读书/ 胡适
谈读书/ 朱光潜
书·读书/ 叶圣陶
读是一种幸福/ 梁晓声
读书与思考/ [德]叔本华
我年轻时读什么书/ 沈从文
读书的艺术/ [法]安德烈·莫洛亚
享受阅读才有价值/ [英]毛姆
第二章 阅读使人不随波逐流
我之于书/ 夏丏尊
漫谈读书/ 梁实秋
书中有无穷之乐/ [德]叔本华
论雅俗共赏/ 朱自清
故事与诗/ 朱光潜
看书琐记/ 鲁迅
我的书:《芥子园画谱》/ 丰子恺
法布尔昆虫记/ 周作人
读书杂谈/ 鲁迅
书/ 梁实秋
买书/ 朱自清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梁晓声
无书的日子/ 冯骥才
我最喜爱的书/ 季羡林
儿童的书/ 周作人
小说与社会/ 沈从文
第四章 读书有其乐,亦有其法
我的读书经验/ 蔡元培
谈读书习惯/ 梁启超
读书忌/ 鲁迅
不滥读书/ [德]叔本华
读几本书/ 鲁迅
揣摩/ 叶圣陶
写与读/ 老舍
要认真阅读/ 叶圣陶
读书与用书/ 陶行知
论百读不厌/ 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