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利己主义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看似无私地关心他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的获得;而利他主义则认为,在特定情况下,我们可以出于他人利益而关心他人,而非出于自身利益。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社会心理学家们转向对人性进行实验室实验,以科学手段解决这一关于人类天性的争论。相关实验着重探讨共情关心这种以他人为中心的情绪,即根据对需要帮助的他人福祉的感知而产生的情感,是否会激发利他动机去消除这种需求。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测试共情关心所产生的动机的性质,确定其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从而回答了“是什么让我们采取行动”这一基本问题。
本书以侦探小说般的手法,通过众多研究以及试图审查各种激发动机的“嫌疑人”,追溯对利他主义的科学探寻历程,并得出了一个令人意外又惊喜的结论:由共情引发的利他主义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
[美]C.丹尼尔·巴特森(C.Daniel Batson)
实验社会心理学家。他于1972年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堪萨斯大学任教直至2008年退休。在过去的40多年里,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社会动机方面,特别强调利他主义和道德动机以及相关的情绪。他发表了100多篇与这些主题相关的研究论文和章节,并出版了三本关于利他主义的书籍。
第一部分 上下求索
第 1 章 千年之辩的人性追问 / 002
早在“利他”一词提出之前,关于“我们是否会为他人着想,还是仅仅为自己提供帮助”的争论就已喧嚣尘上。这一争论围绕仁慈、慈善、同情、爱和友谊等人们关心的话题展开。
第 2 章 实验也许是验证利他争议的不二之选 / 015
利己和利他均认为自我是渴望增加他人福祉的代理人,那我们该如何判断人类的帮助行为终究是利他者希望去除产生共情的帮助需要,还是利己引发的去除共情关心的欲望?我们不妨通过实验设计来检验。
第 3 章 利他实验的重大疑团 / 032
每一项实验都是为了在产生利己动机以消除共情的行为中去证明共情关心。但结果出乎 预料,利他动机消除了一个人的共情需要——这并不像我所期望的那样。
第二部分 抽丝剥茧
第 4 章 我们会为了避免羞耻或内疚而去帮助他人吗 / 060
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人会了避免羞耻或内疚,亦或为了寻求赞美与自豪是共情关心能增加助人行为。而在所有实验中,实验结果都不支持羞耻或内疚的共情特定惩罚假说。
第 5 章 我们真的会为了追求自豪感而去做好事吗 / 081
实验旨在验证对自尊提升奖励的渴望是可以引发共情诱导帮助的,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所有的利己主义猜想都被否决了。这些实验无疑再三证明了利己主义并不是助人的原因。
第 6 章 我们提供帮助真的只是为了感觉更好吗 / 100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帮助也许只是一种用来让自己感觉更好的方式。于是便有了另一个利己主义的可能性——关于共情-特定奖励假说。我试图寻找证据来证明这一假设——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自身利益。
第 7 章 我们真的能从他人的快乐中得到快乐吗 / 113
共情-愉悦假说证明,高共情的人往往会因为看不到自己的帮助行为让被帮助之人因此而得到改善,而减少其助人行为,甚至比低共情的人还要少。
第三部分 拨云见日
第 8 章 关于利己猜想新的可能性 / 134
在探索利己动机的可能性实验中,看上去毫无必要的实验证据 的收集方式,可能正是排除干扰项的关键所在。对于五种利己动机, 更多的实验提供了相反的证据。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看似问题, 实则答案。
第 9 章 他人是自我的镜子还是影子 / 145
当你感受到共情关心时,你就不会再把共情的对象和你看作两个不同的个体,相反会在心理上将二者融为一体。因此,共情诱导的助人实际上是在帮助你自己,你的动机实际上是利己的而非利他的。
第 10 章 关于利他的探索终于落下帷幕 / 167
随着共情关心产生助人动机的利己主义的解释被证明经不起推 敲,共情 - 利他假说却立得足,我们关于“所有人类的动机都是出 于自我利益不成立”的这一人性问题也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
第四部分 处之绰然
第 11 章 一个人真能这样无私吗:利他行为的前提 / 184
产生利他动机的共情关心是两个直接前提的产物:对他人需要 的感知和对他人福祉的内在重视。
第 12 章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利他好的方面 / 209
共情诱导的利他可以减少攻击和冲突,使被污名化的群体受 益,还能改善亲密关系。它甚至可能使由于共情而做出利他行为的 人受益。
第 13 章 好心办坏事:利他不好的方面 / 229
当不具备充足的智慧或没有足够的机敏,或者没有冷静的头 脑,它可能会对需要帮助的人造成伤害。它也可能是不道德行为的 根源,尽管我们知道这样做既不公平也不利于所有人,但是它确实 会对自己关心的人产生偏袒。
第 14 章 “囚徒困境”中的利他主义 / 252
人们对利他的追求使自己走出了利己的伊甸园,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和如何做,并且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如何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有爱心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 273
致 谢 /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