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节庆习俗》主要内容包括:妈祖文化节、保生大帝文化节、三月节、敬祖节、池王爷文化节、蜈蚣阁文化节、公婆节、鬼节、赴九三节、赤岭埔庙会文化节、落水操节、三公节等。
上编 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下编 特色节日
拗九节
做半段
头牙节、会亲节、菜花灯节
尾牙节
妈祖文化节
保生大帝文化节
三月节、敬祖节
池王爷文化节
蜈蚣阁文化节
公婆节、鬼节
赴九三节
赤岭埔庙会文化节
落水操节、三公节
赛大猪节
牛会节
跑马菩萨文化节
吃福节
大众爷文化节
大神赶古傩文化节
天公节
踏火节
海上泼水节、闽台对渡文化节
畲族歌节、牛歇节、四月八节
冥斋节
乌饭节、对歌节
晒书节、晒衣节、狗沐节
蜡烛会文化节
柴头会文化节
……
莆仙民间&"围炉&"时,餐桌上的菜,大多都有吉利的寓意,而且十分丰盛,盘菜中,鲫鱼(俗名&"鲫母&",谐音&"积宝&")、蟹(要&"十脚全&"的,寓十全十美之意)、虾(谐音&"和&",一家和和气气,和气生财)、甜丸子(莆仙方音称&"软褓&",意即日子过得甜甜美美的),上述这4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的菜,要视各家的经济状况而定,一般还有猪肉、鸡(鸭)肉、羊肉、焖豆腐、炖油炸豆腐、炒米粉等等。在厨房里的水缸内还要水养几条活鲫鱼,表示&"年年有余&"。莆仙人很是看重亲情,平日大家在外奔忙,但到过年时,总要千方百计地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围炉&"正是亲人欢聚一堂的时候,因此,为表示对亲人的思念,&"围炉&"时,如果有人确实无法赶回家中,那么也要在餐桌上为他备上一副碗筷。
沙县人围炉饭后往灶膛里塞进一根大大的硬木干柴,掩埋火种,叫&"温年兜&",寓意烟火延续。还要将一个大火盆搬进卧室,火盆中撒入一把盐巴,盐巴遇火哔剥作响,寓意&"延(盐)子延(盐)孙&"。
福建的客家人围炉的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表示祖先会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爱幼。
8.守岁
除夕民俗的一项活动是守岁,俗称&"熬年&"。通俗地说,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①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也即古人所言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传统过年的第一个高潮。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达旦不眠的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
守岁人多是家中晚辈,需要达旦不寐。据说除夕达旦不眠,可提高父母寿命。还有一种说法是,守岁是为了尽早地迎接新年,越早越吉利,因此守岁人干脆不睡而等着。民间守岁之俗很普遍,家家户户灯光通明。彻夜不熄,洋溢着祥和吉庆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