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平台:理论与实操 张振刚 莫唯 叶宝升 周海涛
定 价:79 元
- 作者:张振刚 莫唯 叶宝升 周海涛
- 出版时间:2024/8/1
- ISBN:9787111758938
-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73.1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本书作者在扎实调研白云电气集团、美的南沙智慧工厂、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科大讯飞等企业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三层次十维度”模型,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在理念层,明确企业创新平台的定位、目标和战略,建设相应的文化能够更好地引领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决定着活动层与支撑层的建设内容。在活动层,实现综合性、业务性、功能性三大类创新平台和数字创新平台的“3+1”建设,是企业创新平台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支撑层,实现研发队伍、管理制度、协同创新三大建设,为企业创新平台协调运行、企业集聚内外部资源、员工有效发挥创造力提供保障。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系统思维,并提供具体的实操方法。本书非常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技术研发部门的负责人阅读学习,还可供科研院所的管理者和创新管理研究学者等参考。
本书作者在扎实调研白云电气集团、美的南沙智慧工厂、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科大讯飞等企业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三层次十维度”模型,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系统思维,并提供具体的实操方法。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概念以来,创新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创新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以及大国竞争之间的关键动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对于创新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继续强调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表明,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愈加凸显。而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并在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和谋划“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远阶段的发展时,始终将“创新”贯穿其中,作为一条明显的主线。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近年来得到了明显提升,202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76.9%。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创新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以我国海关总署发布的集成电路进出口数据为例,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3107亿个,出口金额为9929.6亿元人民币,而集成电路进口6355亿个,同比增长16.9%,进口金额为2793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目前,我国进口最多的是处理器和控制器类芯片,其次是存储器,这些处理器和控制器类芯片单价较高、消耗量大且自主生产能力较弱。第二,激励企业创新的机制不健全。例如,当前我国的激励机制还存在市场激励与政府激励相混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关系未理顺等问题。第三,研发投入还有待提高。欧盟发布的《2022 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显示,2021年全球研发投入前2500家企业中,包含822家美国企业,研发投入总额为4397亿欧元,占比达40.2%;中国企业有678家,但研发投入仅为1959亿欧元,占比为17.9%,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由于创新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因此企业进行创新需要构建特定的环境支持。在此背景下,建设创新平台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是补齐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短板、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有助于真正实现以“内循环”为主体,将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目前国内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对创新平台的理解不够深入,构建创新平台时没有系统规划,平台定位不够准确,导致功能重复,造成资源浪费。与此同时,随着“云物大智链(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的突破发展,生产要素经历了从二元论(劳动力+土地)到五元论(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的变革。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被纳入市场化配置,数字创新平台的建设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如何构建企业创新平台,需要系统性的方法论指导。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近两年我率领团队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中调研了20余家优秀企业,与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这些企业是白云电气集团、美的南沙智慧工厂(“灯塔工厂”)、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广州数控、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唯品会、欧派家居、TCL、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瑞松科技、广州数说故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三维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酒家集团利口福食品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广州分公司、恒尼智造(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中国南玻集团、海尔集团、广州三星通信研究院、海格通信、京东方、广船国际等。
另一方面,我率领团队与一系列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了深度项目合作。一是团队与格力电器开展合作将近10年,我也有幸长期担任格力电器的管理顾问。2021年11月—2022年7月,研究团队在与格力电器的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对格力电器的高层(副总裁)、中层(主要部门部长)、基层(对接的员工)进行了5次调研。二是与赛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帮助对方开发了十个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三是指导和帮助广州地铁集团开展“富水岩溶发育条件下复合地层地铁盾构工程成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并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四是帮助金域医学构建了“两库一中心一基地”数字化转型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本书中案例的编写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扎实的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团队结合前期理论积累,提出了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三层次十维度”模型,试图构建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的方法论。三层次是指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包括理念层、活动层、支撑层;十维度是指企业创新平台的定位、目标和战略、文化建设三维度(理念层),综合性创新平台、业务性创新平台、功能性创新平台、数字创新平台四维度(活动层),研发队伍、管理制度、协同创新三维度(支撑层)。“三层次十维度”之间的逻辑为:理念层的三个维度在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决定着
张振刚,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工学硕士以及管理学博士学位,经公派赴英国赫尔大学留学深造,获英国赫尔大学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入选2007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4年“广东特支计划”高层次人才。目前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评审专家、《中国科技论坛》、《科技进步与对策》等管理学领域核心期刊编委。兼任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作为首席专家,主持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据赋能激励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及其对策研究”与“中国城市社会来临与智慧城市设计及发展战略研究”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培育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研究”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厅局级科研项目5项以及其他企业管理咨询项目十余项等;以第一作者发表SSCI、SCI、EI、CSSCI论文120余篇,其中9篇被人大书报中心全文转载,3篇分别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点摘编或篇名收录;以第一作者出版著作21部;以华南理工大学为著作权人,作为第一开发人员,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六届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普及奖,广东省2012-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荣誉称号等多项荣誉。
前 言
第1 章 导论 / 1
开篇案例 格力电器的创新与创新平台 / 1
1.1 创新与创新型企业 / 3
1.1.1 创新的含义 / 3
1.1.2 创新的类型 / 5
1.1.3 创新型企业的概念与特征 / 12
1.2 研发的含义与演变历程 / 14
1.2.1 研发的含义 / 14
1.2.2 研发的演变历程 / 16
1.2.3 数据赋能背景下的研发 / 22
1.3 企业创新平台 / 26
1.3.1 创新平台的概念与类型 / 26
1.3.2 企业建设创新平台的意义 / 31
1.3.3 创新平台建设的三大系统 / 35
第2 章 企业创新平台理念系统 / 38
开篇案例 广汽研究院的理念系统建设 / 38
2.1 什么是企业创新平台理念系统 / 40
2.2 企业创新平台的定位 / 42
2.2.1 战略定位 / 42
2.2.2 关系定位 / 44
2.2.3 功能定位 / 46
2.3 企业创新平台的目标和战略 / 49
2.3.1 制定目标和战略的方法 / 49
2.3.2 创新目标制定 / 58
2.3.3 创新战略选择 / 62
2.4 企业创新平台的文化建设 / 66
2.4.1 精神文化 / 66
2.4.2 制度文化 / 70
2.4.3 行为文化 / 74
2.4.4 物质文化 / 77
第3 章 综合性创新平台 / 79
开篇案例 美的集团的综合性创新平台 / 80
3.1 什么是综合性创新平台 / 81
3.2 企业重点实验室 / 83
3.2.1 企业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功能 / 87
3.2.2 企业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条件 / 87
3.3 企业技术中心 / 88
3.3.1 企业技术中心的主要功能 / 90
3.3.2 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条件 / 91
3.4 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93
3.4.1 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功能 / 94
3.4.2 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条件 / 95
3.5 新型研发机构 / 96
3.5.1 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功能 / 99
3.5.2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条件 / 100
第4 章 业务性创新平台 / 101
开篇案例 广州明珞的业务性创新平台建设 / 101
4.1 什么是业务性创新平台 / 104
4.2 技术研发平台 / 104
4.2.1 技术研发平台基本情况 / 104
4.2.2 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要点 / 110
4.3 产品开发平台 / 113
4.3.1 产品开发平台基本情况 / 113
4.3.2 产品开发平台建设要点 / 117
4.4 产品设计平台 / 122
4.4.1 产品设计平台基本情况 / 122
4.4.2 产品设计平台建设要点 / 127
4.5 工艺创新平台 / 128
4.5.1 工艺创新平台基本情况 / 128
4.5.2 工艺创新平台建设要点 / 130
4.6 测试评价平台 / 132
4.6.1 测试评价平台基本情况 / 132
4.6.2 测试评价平台建设要点 / 135
4.7 产品试制平台 / 136
4.7.1 产品试制平台基本情况 / 136
4.7.2 产品试制平台建设要点 / 138
第5 章 功能性创新平台 / 141
开篇案例 白云电气的功能性创新平台建设 / 141
5.1 什么是功能性创新平台 / 143
5.2 信息管理平台 / 144
5.2.1 信息管理平台简介 / 144
5.2.2 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要点 / 145
5.3 知识管理平台 / 149
5.3.1 知识管理平台简介 / 150
5.3.2 知识管理平台建设要点 / 150
5.4 质量管理平台 / 157
5.4.1 质量管理平台简介 / 157
5.4.2 质量管理平台建设要点 / 158
第6 章 数字创新平台 / 165
开篇案例 金域医学的数字创新平台建设 / 165
6.1 什么是数字创新平台 / 167
6.1.1 数字创新平台的概念 / 167
6.1.2 数字创新平台的特性 / 169
6.2 数字创新平台的整体架构与赋能逻辑 / 170
6.2.1 数字创新平台的整体架构 / 170
6.2.2 数字创新平台的赋能逻辑 / 174
6.3 数字创新平台建设要点 / 179
6.3.1 构建数字创新平台概念模型 / 179
6.3.2 重视数据挖掘和应用 / 180
6.3.3 开展数字化业务创新 / 183
6.3.4 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 185
第7 章 研发队伍 / 188
开篇案例 中国联通集团的研发队伍培育体系建设 / 188
7.1 什么是研发队伍 / 190
7.2 招聘与引进体系 / 191
7.2.1 识别优秀的研发人才 / 191
7.2.2 吸引优秀的研发人才 / 196
7.2.3 招聘渠道与引进方式 / 198
7.3 培训与发展体系 / 202
7.3.1 构建培训与开发体系 / 202
7.3.2 建立晋升与发展体系 / 205
7.4 评价与激励体系 / 209
7.4.1 明确价值分配依据 / 210
7.4.2 构建利益分享长效激励机制 / 213
7.4.3 丰富非薪酬激励手段 / 216
第8 章 管理制度 / 219
开篇案例 格力电器的创新平台制度体系 / 220
8.1 什么是企业创新平台的管理制度 / 221
8.2 企业创新平台的制度体系 / 222
8.2.1 科研管理制度 / 22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