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弱权伦理体系(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二辑;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定 价:108 元
丛书名: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二辑
- 作者:任丑
- 出版时间:2024/8/1
- ISBN:9787300330730
-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B82-092
- 页码:352
- 纸张:
- 版次:1
- 开本:异16
祛弱权视域的生命伦理学研究以祛弱权为价值基准的各种生命伦理问题。祛弱权是人人享有其脆弱性不受侵害并得到尊重、帮助和扶持的正当诉求。祛弱权伦理的基本使命在于,从探索伦理实践中具有权利冲突性质的重大现实问题入手,提炼总结以祛弱权为价值基准的伦理学的总体架构,从祛弱权的全新视角反思、审视伦理视域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案提供一种新的尝试、新的方法,为伦理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的订立与完善提供新的哲学论证和法理依据,为伦理学的研究开启一个全新的面向。全书除引言、结语外,共十二章,分为理论篇、应用篇、目的篇。理论篇主要涉及祛弱权之确证、自律原则、义利观。应用篇主要包括两大领域:祛弱权之自然生命伦理(生育伦理、食物伦理、身体伦理、死亡伦理)和祛弱权之人造生命伦理。目的篇包括祛弱权的发展论、德性论、正义论、智慧论。
任丑,男,西南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教授、博导,西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哲学社会科领军人才,重庆市哲学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马工程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应用伦理研究》执行主编。在《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哲学动态》《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发表论文80余篇。著《伦理学体系》等8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20余项。
第一部分 理论篇
第一章 祛弱权之确证
第一节 脆弱性之普遍性
一、非人境遇之脆弱性
二、同类境遇之脆弱性
三、自我本身之脆弱性
第二节 祛弱权何以可能
一、脆弱性之善恶可能性
二、坚韧性之善恶可能性
三、祛弱权之人权资格
第三节 何为祛弱权
一、消极意义的祛弱权
二、积极意义的祛弱权
三、主动意义的祛弱权
第二章 祛弱权之自律原则
第一节 知情同意
一、知情同意的确立
二、知情同意的价值
三、知情同意的瓶颈
第二节 个体自律
一、弱者个体自律
二、强者个体自律
第三节 程序自律
一、正义原则
二、民主管理机制
三、责任追究机制
第三章 祛弱权之义利观
第一节 义利同一的分析判断
一、公私不分
二、以私代公
三、损公害私
第二节 义利对立的综合判断
一、确立义的神圣地位
二、遮蔽利的正当诉求
三、义利俱灭的必然归宿
第三节 义利之辨困境的反思
一、义利之辨寂灭的根源是丛林法则
二、义利之辨寂灭的后果是对自由法则的遮蔽
三、义利之辨具有追求自由法则的潜在可能性
第四节 义利之辨的出路
一、厘清义利边界
二、探求普遍之利
三、确定普遍之义
四、义利的先天综合联结
第二部分 应用篇
第四章 祛弱权之生育伦理
第一节 生育权利
一、消极生育权利
二、积极生育权利
第二节 生育责任
一、人类实存律令赋予的责任
二、生殖技术自身蕴含的责任
三、生殖技术应用的责任
第五章 祛弱权之食物伦理
第一节 食物伦理演进
一、食物习俗与节制德性
二、神圣食物法则与世俗食物伦理
三、食物伦理学的出场
第二节 食物伦理律令
一、食物伦理第一律令
二、食物伦理第二律令
三、食物伦理第三律令
第三节 食物伦理冲突
一、素食与非素食的伦理冲突
二、自然食品与人工食品的伦理冲突
三、食品信息遮蔽与知情的伦理冲突
第六章 祛弱权之身体伦理
第一节 身体是否与伦理有关
一、规范主义理论
二、自然主义理论
三、功能主义理论
第二节 身体与伦理有何关系
一、身体之德性与恶性
二、医学逻各斯之伦理法则
三、规约性概念
第三节 健康关爱权
一、形式的健康关爱权
二、质料的健康关爱权
第七章 祛弱权之死亡伦理
第一节 滑坡论证
一、逻辑滑坡论证
二、实证滑坡论证
三、价值滑坡论证
第二节 死亡权
一、死亡与生命本质
二、死亡权与生命权
第三节 磐路论证
一、苦难
二、自律
三、伦理委员会
四、临终护理
第八章 祛弱权之人造生命伦理
第一节 生命伦理危机
一、人造生命的伦理冲击
二、古典生命目的论
三、生命之重生
四、何种生命伦理危机
第二节 伦理生命
一、伦理生命何以可能
二、何为伦理生命
第三节 后生命伦理
一、后生命伦理领地
二、后伦理学契机
第三部分 目的篇
第九章 祛弱权之发展论
第一节 发展的逻辑进程
一、自在发展
二、自觉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发展的内在本质
一、何种发展
二、谁之发展
第三节 发展的伦理诉求
一、发展的伦理法则
二、发展的伦理律令
三、发展的伦理义务
第十章 祛弱权之德性论
第一节 德性现象论
一、向善习性
二、道德技能
三、行动倾向
第二节 德性本原论
一、德性的道德心理
二、德性的社会机制
三、德性的普遍法则
第三节 应用德性论
一、德性的问题视域
二、德性的理论性质
三、德性的实践特质
第四节 祛弱权:德性的价值基准
一、自然和德性的表面联系
二、自然和德性的内在联系
三、人权是德性的一
四、祛弱权是德性的价值基准
第十一章 祛弱权之正义论
第一节 祛弱权正义的古典基础
一、两种平等
二、双重困境
第二节 祛弱权正义的当代基础
一、平等优先的正义论
二、权利优先的正义论
三、祛弱权的出场
第三节 祛弱权为价值基准之正义
一、祛弱权优先原则
二、特殊权利的合道德原则
三、化解权利冲突的商谈原则
四、德法统一的实践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