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度盛行于美国文坛的解构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土著与数码冲浪者:米勒中国演讲集》将米勒在中国的大多数能找到的演讲稿以及学者的一些回应编辑成册。从中我们能生动而形象地感受到文学理论在美国的一些发展脉络,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米勒批评思想的变化与发展。米勒将解构理论与文学研究很好地结合趣来,对解构理论进行了具体的文学阅读实践。米勒视理论与作品解读同样重要,他理论才能超强,从文学的细节中提出各种观点、论题,其丰富性与新颖性是无人可与之比肩的。
第一编
土著与数码冲浪者
论文学的权威性
幽灵效应: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文本间性
比较文学的(语言)危机
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
全球化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作为全球区域化的文学研究
全球化和新的电信时代文学研究的未来
美国的文学研究新动向
——兼为纪念威廉·李玎斯而作
大地·岩石·深渊·治疗
——一个解构主义批评的文本
第二编
我与半个世纪以来的美国文学批评
——I.希利斯·米勒自述
第三编
永远的修辞性阅读
——关于解构主义与文化研究的访谈-对话
对雄辩有力的问题进行的有限答复
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小说批评理论
理论注册了文学的死亡
——读米勒新著《论文学》
附录米勒的简历、著述目录
在所有的这些对于该主题的表现之中,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繁多的文本间的指涉时不时地中断《米德尔马契》的叙事,它们将影射交织进来,其中既有对绘画和雕塑作品的,也有对文学文本和歌剧的。这些影射以一种复杂而不被我们所知的方式在小说中生成着意义。那些守旧的神话批评家们认为一部现代小说意义基于一部古代神话之上,后者是其直接的根源,他们以此来思考他们的发现。不过,相比较来说,这种方式其实更接近于反讽,正如德曼对其所做界定的,是作为表征关系的反讽式符号。
《卡斯特桥市长》
与形成叙述者的叙述特征的一般性的客观现实及距离(不管是空间的还是时间的)比起来,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的叙述特征之一,似乎是首先使其对于事实及读者来说显得更为亲密或者说接近。这一特征,对此我们可以加以争论,它使得在《卡斯特桥市长》的叙述声音就像安东尼·特洛普的小说中的特有的叙述者一样,成为作者所处身其中的集体或者说共同体的代言人。,我意识到,与之相对应的,同那种亲近相对抗的叙述特征,则是叙述中对于先前文本的不停的指涉。它们是被作为当下情节的对照或者注释来使用的。这些暗示都是即兴式的、非正式的,似乎它们是轻而易举就溜进了隐藏在叙述声音后面的意识中去。一连串的雪莱式的回声式摹仿不时地中断小说的叙述,这种回应则在对处在其命运最低谷的亨察尔的描写中达到了其高潮。在伊丽莎白·杰恩与法伏雷婚后。亨察尔(重归于好的要求)遭到了她的拒绝,就像《伊斯兰的反叛》中丧心病狂的诡辩家:“他直起身子站立着,就像一个绝望的落魄者.笼罩在‘从他自己的灵魂冒出的阴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