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介绍中国碳中和背景和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天然气行业碳资产管理的相关策略与方法,对不同行业中天然气与替代能源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与天然气相关的碳中和新技术与新业态,最后总结了油气企业的碳中和之路,并对当前与“双碳”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本书适用于从事天然气行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碳交易、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的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张超,1981年生,中共党员,天津大学博士,现任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海油集团公司资深技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LNG行业技术领军人物与知名专家,带领团队成功攻克了超低温液化天然气储罐、天然气液化、LNG接收站等中国LNG产业的核心技术瓶颈,首创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LNG全容储罐技术,建成全球最大罐容27万立方米LNG储罐,推动中国LNG储存技术实现国际领先。此外,积极创新以天然气为核心的融合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建立了"天然气+"科技创新体系及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技术经济管理模式,为保障国家产供储销体系的建设和国家天然气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承担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等科技攻关项目90项,发表论文论著50篇,拥有技术专利4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出版专著6部。
第1章 中国碳中和背景 001
1.1 中国“双碳”政策 002
1.1.1 政策框架 002
1.1.2 主要政策举措 002
1.1.3 政策目标 003
1.2 能源转型 005
1.2.1 中国能源结构演变概述 005
1.2.2 煤炭、煤电去产能以及清洁化利用 008
1.2.3 煤改气、煤改电 010
1.2.4 可再生能源发展 015
1.2.5 中国“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发展方向 016
第2章 碳市场概述 019
2.1 碳税与碳交易的碳减排机理 020
2.1.1 碳定价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020
2.1.2 碳税减排机理 021
2.1.3 碳交易减排机理 022
2.1.4 碳税与碳交易减排机理比较 022
2.2 国际碳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 023
2.2.1 全球碳市场概况 024
2.2.2 欧盟碳市场发展历程及现状 025
2.2.3 国际碳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028
2.3 中国碳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029
2.3.1 中国碳市场建立历程 030
2.3.2 地区碳市场试点现状 033
2.3.3 中国碳市场发展现状 037
2.3.4 中国碳市场发展趋势 039
2.4 中国碳市场与国际碳市场的协同发展 040
第3章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043
3.1 发展现状 044
3.1.1 上游供应情况现状 044
3.1.2 中游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050
3.1.3 下游消费情况现状 055
3.1.4 国家管网成立后油气体制改革发展新方向 058
3.2 发展趋势预测 060
3.2.1 中长期预测 060
3.2.2 中短期预测 064
第4章 天然气行业碳资产管理 067
4.1 碳资产管理现状 068
4.1.1 碳资产解读 068
4.1.2 典型碳资产管理企业简介 069
4.2 碳排放核算方法 071
4.2.1 微观碳排放核算方法 071
4.2.2 宏观碳排放核算方法 072
4.3 天然气产业链碳排放核算 075
4.3.1 天然气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 076
4.3.2 液态天然气产业链碳排放情况分析 079
4.3.3 气态天然气产业链碳排放情况分析 088
4.3.4 液态天然气产业链与气态天然气产业链对比分析 090
4.4 天然气行业碳资产管理策略 091
4.4.1 基于碳资产管理的新建基础设施经济评价 091
4.4.2 碳汇策略 098
4.4.3 碳履约与碳交易策略 101
4.5 碳核查趋势及应对 108
4.5.1 碳核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08
4.5.2 天然气行业碳核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110
第5章 碳成本下天然气与替代能源竞争力分析 113
5.1 城市燃气竞争力分析 114
5.1.1 城市燃气领域用气现状及特征 114
5.1.2 考虑碳成本的城市燃气天然气竞争力分析 115
5.1.3 城市燃气领域天然气消费的变化趋势 118
5.2 工业竞争力分析 118
5.2.1 工业领域用气现状及特征 118
5.2.2 考虑碳成本的工业天然气竞争力分析 119
5.2.3 工业领域天然气消费的变化趋势 122
5.3 发电竞争力分析 122
5.3.1 发电领域用气现状及特征 122
5.3.2 考虑碳成本的发电天然气竞争力分析 124
5.3.3 发电领域天然气消费的变化趋势 125
5.4 交通竞争力分析 126
5.4.1 交通领域用气现状及特征 126
5.4.2 考虑碳成本的交通天然气竞争力分析 127
5.4.3 交通领域天然气消费的变化趋势 131
第6章 天然气碳中和新技术新业态 133
6.1 液化天然气冷能梯级利用 134
6.1.1 利用概念 134
6.1.2 利用技术现状 135
6.1.3 利用方案实例 142
6.2 掺氢燃气发电 143
6.2.1 “双碳”背景下掺氢发电的意义 143
6.2.2 燃机掺氢发电现状及趋势研究 144
6.3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148
6.3.1 天然气行业相关碳捕集项目实例 149
6.3.2 碳捕集技术 152
6.3.3 二氧化碳利用技术 166
6.3.4 二氧化碳封存技术 167
6.3.5 二氧化碳储运技术 183
6.4 生物质能开发、碳捕集与封存(BECCS) 184
6.4.1 全球BECCS发展历程及预测 186
6.4.2 中国BECCS技术发展现状 187
6.5 天然气分布式与新能源耦合技术 189
6.5.1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与新能源耦合系统 189
6.5.2 天然气分布式发电与新能源耦合案例 192
第7章 油气企业碳中和之路 195
7.1 石油公司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196
7.1.1 国外典型石油公司 196
7.1.2 国内典型石油公司 201
7.2 天然气企业碳减排措施 207
7.2.1 上游减排措施 207
7.2.2 中游减排措施 210
7.2.3 下游减排措施 212
第8章 跟踪点分析 223
8.1 跟踪点一:欧盟碳关税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24
8.1.1 欧盟碳市场 224
8.1.2 欧盟碳关税 224
8.1.3 碳关税征收范围与核算 225
8.1.4 碳关税影响分析和发展趋势 225
8.2 跟踪点二:中国碳配额发放办法及核查、惩罚规则 227
8.2.1 中国碳配额分配机制 227
8.2.2 中国发电行业配额分配及管理 228
8.2.3 配额管理机制发展趋势分析及企业应对建议 230
8.3 跟踪点三:中国海洋碳汇现状 232
8.3.1 海洋碳汇分类 232
8.3.2 海洋碳汇相关政策 237
8.3.3 碳汇交易与绿色金融 238
参考文献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