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煤粉燃烧基本理论001~027
第一节燃料煤的成分及特性001
一、煤的组成成分001
二、煤的主要特性004
三、发电厂用煤005
第二节煤燃烧基本理论007
一、煤粉的燃烧过程007
二、煤粉的着火与熄火008
三、煤粉充分稳定燃烧的条件010
四、煤粉燃尽机理及影响条件011
第三节煤的燃烧方式与技术015
一、煤的层状燃烧技术与装置015
二、煤的沸腾燃烧技术与装置019
三、煤的悬浮燃烧技术022
第四节锅炉燃烧故障与事故022
一、一次风管堵塞与给粉不均022
二、燃烧不稳023
三、炉膛灭火024
四、炉膛爆燃025
五、燃烧器故障026
第二章清洁煤发电技术028~073
第一节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028
一、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的概念028
二、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的机组技术性能031
三、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的主要特点034
四、现代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039
第二节循环流化床锅炉040
一、循环流化床的工作原理040
二、高效循环流化床锅炉046
三、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程应用056
第三节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061
一、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工作过程061
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特点062
三、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主要设备063
第三章锅炉混煤掺烧技术074~103
第一节电厂锅炉混煤特性074
一、混煤的燃烧特性074
二、混煤的结渣特性076
三、混煤的可磨性077
第二节电厂锅炉混煤燃烧理论079
一、混煤的热解特性079
二、混煤的着火特性080
三、混煤的燃尽特性081
四、混煤的结渣特性082
第三节混煤掺烧方式及选择083
一、锅炉掺烧方式及技术特点083
二、电厂锅炉混煤配比方案及模型085
第四节不同燃烧方式锅炉的混煤掺烧方式优化086
一、四角切圆燃烧方式锅炉的混煤掺烧方式优化086
二、W形火焰锅炉的混煤掺烧方式对比研究091
三、对冲燃烧超临界参数锅炉的混煤掺烧技术研究096
第五节混煤掺烧煤种与方式选择的基本原则100
一、掺烧煤种选择的基本原则100
二、掺烧安全性分析102
三、掺烧方式选择的基本原则102
第四章锅炉燃烧调整技术104~136
第一节概述104
一、燃烧调整的目的和任务104
二、影响燃烧的因素和强化燃烧的措施105
三、负荷与煤质变化时的燃烧调整原则108
第二节燃料量与风量的调节110
一、燃料量的调节110
二、氧量控制与送风量的调节111
三、炉膛负压监督与引风量的调节113
第三节燃烧器的调节及运行方式115
一、燃烧器的分类及特性115
二、切向燃烧直流燃烧器的燃烧调整120
三、对冲布置旋流燃烧器的燃烧调整126
第四节燃烧调整试验129
一、锅炉负荷特性试验130
二、一次风粉均匀性调整试验130
三、最佳过量空气系数调整试验132
四、经济煤粉细度调整试验132
五、风量测量与标定133
六、燃烧器负荷分配与投停方式试验134
七、动力配煤试验134
八、模化试验135
第五章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治理技术137~182
第一节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137
一、燃煤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137
二、燃煤电厂非常规污染物138
第二节烟尘治理技术140
一、除尘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历程140
二、电除尘技术142
三、布袋除尘技术143
四、近零排放高效除尘技术146
第三节烟气脱硫技术150
一、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历程150
二、烟气脱硫技术的分类及特点151
三、烟气脱硫工艺的技术经济及环境指标151
四、典型的烟气脱硫技术153
五、SO2近零排放关键技术161
第四节烟气脱硝技术163
一、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历程163
二、典型的烟气脱硝技术163
三、宽负荷脱硝技术170
第五节烟气中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控制172
一、重金属的排放控制172
二、汞的排放控制174
三、SO3的排放控制178
四、VOCs的排放控制181
参考文献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