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当前中国的政策焦点、改革热点和实践难点。本书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按照“基层组织—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空间”的逻辑线索,依次研究具体实施和推进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力争多视角地厘清产教融合的组织支撑、科技支撑、空间支撑。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92年9月—1996年6月 就读于湘潭大学,获学士学位
1996年9月—1999年6月 就读于湘潭大学,获硕士学位
2001年3月—2004年3月 就读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年6月—2013年5月 任职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05年3月—2013年5月 担任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2005年— 担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硕士导师
2013年— 担任博士生导师
2013年5月—2020年8月 担任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
2015年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
2020年9月— 惠州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本科高校教学评估专家、师范专业认证专家担任教育部本科高校教学评估专家、师范专业认证专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副会长
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产教融合的政策动向 1
一、国家的政策推动与倡议 1
二、产教融合作为政府工作焦点 2
第二节 产教融合的理论动向 5
一、产教融合的本体论研究 7
二、产教融合模式、路径研究 10
三、产教融合机制、动力研究 12
四、产教融合困境与出路研究 15
五、产教融合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契机的研究 16
六、基于特定区域、学校或专业的产教融合实践研究 20
七、产教融合的历史发展、政策变迁研究 23
八、产教融合的比较研究 25
九、产教融合的多维研究设计 28
第一章 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的基层组织视角 29
第一节 产业学院视角的产教融合研究设计 31
一、研究设计的理论前提:文献综述 32
二、总体研究设计 46
第二节 作为共生系统的产业学院 47
一、产业学院的共生要素 47
二、产业学院的共生特征 53
三、产业学院的共生系统 58
第三节 产业学院的共生—演化逻辑 70
一、产业学院的“共生—演化”分析框架 71
二、要素-结构-功能:产业学院的共生逻辑 72
三、组织-管理-运行:产业学院的演化逻辑 81
第二章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产教融合的科技创新服务视角 88
第一节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理论探索 89
一、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本体研究 91
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运行研究 94
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96
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评价研究 98
五、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产学研合作研究 100
第二节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政策发展分析 103
一、科学技术体系建设阶段(1956—1985年) 103
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阶段(1986—2005年) 104
三、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阶段(2006年至今) 105
第三节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省域政策梳理 107
一、长三角地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政策分析 107
二、京津冀地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政策分析 112
三、两湖地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政策分析 113
四、川陕渝地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政策分析 115
五、广东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政策分析 118
第四节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促进产教融合研究:以惠州为例 131
一、惠州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情况扫描 131
二、惠州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重点 136
三、惠州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问题诊断 138
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促进惠州产教融合的对策探究 146
第五节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助力高质量发展:以广东为例 148
一、广东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经济社会环境分析 148
二、广东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类型分析 166
三、加快广东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75
第三章 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产教融合的区域空间视角 192
第一节 城市视角的产教融合研究设计 192
一、研究设计的价值前提 192
二、研究框架的整体设计 194
第二节 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地市研究:以惠州为例 206
一、惠州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能力分析 206
二、发展惠州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对策探析 226
第三节 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省域研究:以广东为例 231
一、面向地方产业,增强省域职业教育的区域适应度 232
二、扎根产业需求,强化省域职业教育的产业对接度 239
三、整合产教因素,提高省域职业教育的体系完整度 267
四、针对产教系统,强化省域职业教育的战略管理有效度 273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