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融入了电子政务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全书按照基础篇、信息篇、应用篇的逻辑分三篇共十章,上篇即基础篇,包括电子政务背景、电子政务概述、电子政务与政府治理;中篇即信息篇,包括电子政务技术基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下篇即应用篇,包括电子政务服务、电子政务参与、电子政务评估、电子政务发展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行政管理、电子政务等相关专业和MPA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政府各级公务员学习和培训教材。
上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电子政务背景 2
第一节 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来临 2
一、网络化影响深入 2
二、大数据时代来临 3
三、智能化时代来临 3
第二节 对政府治理产生的影响 4
一、网络化对政府治理影响 4
二、大数据化和智能化的影响 5
第三节 数字鸿沟 6
一、数字鸿沟的定义 6
二、数字鸿沟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 8
三、数字鸿沟在电子政务中的表现及解决途径 9
四、数字包容 10
【思考】 13
第二章 电子政务概述 14
第一节 电子政务内涵 14
一、电子政务的含义 14
二、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 15
第二节 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18
一、国外电子政务发展 18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脉络 23
第三节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26
第四节 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式 29
一、GtoG模式 29
二、GtoB模式 31
三、GtoC模式 32
四、GtoE、GtoN模式 33
【思考】 34
第三章 电子政务与政府治理 35
第一节 政府治理理论 35
一、主要治理理论 35
二、治理理论比较分析 44
第二节 电子政务与政府治理 44
一、政府治理 44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治理的影响 45
第三节 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 46
一、业务流程再造 46
二、政府流程再造 46
三、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 47
四、电子政务与政府流程再造实践 49
第四节 数字政府 51
一、数字政府概述 52
二、数字政府实践 54
【思考】 61
中篇 信息篇
第四章 电子政务技术基础 63
第一节 电子政务体系结构 63
一、电子政务总体结构 63
二、电子政务网络体系结构 65
第二节 软硬件基础知识 66
一、计算机系统 67
二、计算机硬件技术 69
三、计算机软件技术 70
第三节 网络基础知识 72
一、网络软件 72
二、网络硬件 74
三、网络安全技术 76
第四节 数据库基础知识 79
一.数据库概述 80
二、数据库管理系统 81
三、数据库系统 82
四、常见数据库产品 83
五、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83
【思考】 84
第五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 85
第一节 政府信息资源 85
一、政府信息资源内涵 85
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88
三、政府信息资源整合 90
四、政府知识资源管理 91
五、DIKW模型 93
第二节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94
一、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内涵 94
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 97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 103
一、政府信息公开概述 104
二、政府信息公开分类 105
三、政府信息公开实践 106
第四节 政府数据开放 110
一、政府数据开放概述 110
二、政府数据开放与政府信息公开的联系与区别 112
三、政府数据开放原则 113
四、国内外政府数据开放实践及评估 115
【思考】 122
第六章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 123
第一节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和模式 123
一、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 123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模式 126
第二节 政府CIO 128
一、政府CIO的含义及职责 128
二、对我国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130
三、政府首席数据官 132
第三节 顶层设计 133
一、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 133
二、顶层设计模型 134
第四节 法律保障 137
一、国外电子政务立法 137
二、我国电子政务立法 138
【思考】 139
下篇 应用篇
第七章 电子政务服务 141
第一节 电子政务服务概述 141
一、电子政务服务含义、特征及理念 141
二、电子政务服务模式 145
第二节 电子政务服务途径 147
一、政府门户网站 148
二、政务服务网 158
三、政务微博 161
四、政务微信 165
五、政务APP、政务小程序 169
六、其他途径 173
七、小结 176
第三节 “互联网+政务服务” 177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概念 178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内容 178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价值 180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 181
第四节 电子政务服务O2O 182
一、政务服务中心 183
二、政务服务O2O 184
【思考】 185
第八章 电子参与 186
第一节 电子参与概述 186
一、电子参与的内涵 186
二、电子参与的阶段 187
第二节 电子参与途径 187
一、政府网站 188
二、政务微博 189
三、政务微信 191
四、其他途径 192
第三节 网络问政 193
一、网络问政内涵 193
二、网络问政意义 194
三、网络问政特点 194
四、网络问政平台 195
第四节 网络舆情 195
一、网络舆情内涵与特点 196
二、网络舆情传播 197
三、网络舆情治理 198
【思考】 199
第九章 电子政务评估 200
第一节 电子政务评估内容 200
一、电子政务评估内涵 200
二、电子政务评估意义 200
三、电子政务评估流程 201
四、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 201
第二节 国外电子政务评估 202
一、联合国电子政务评估 202
二、美国电子政务评估 208
第三节 中国电子政务评估 209
一、第三方评估 209
二、政府自身评估 213
第四节 数字政府评估 216
一、国际数字政府评估 216
二、国内数字政府评估 218
【思考】 219
第十章 电子政务发展 220
第一节 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220
一、全球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220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221
第二节 新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222
一、云计算 222
二、大数据 227
三、人工智能 229
四、区块链 232
五、综合应用 236
【思考】 238
参考文献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