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涉及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内容,重点描述了目前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多学科方法,从震前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磁层耦合的物理概念及模型出发,通过震前地震学现象的地面和卫星遥感监测进一步阐述震前过程机制,涉及与地震活动相关的地表地球化学和电磁观测、大气/热观测、电离层观测等,并包含了各种地震活动异常提取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地震预报预测跨学科多参量评估方法。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1983.09-1987.06,河北地质大学,本科;
1987.09-1990.06,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1991.10-1996.10,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1990.07-1996.1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实、助研、副研;
1997.01-2014.03,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副研、研究员、科技处长、实验室主任;
2014.04-2022.11,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张衡一号卫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兼工程副总设计师;
2022.12至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特聘核心研究员。空间地球物理与灾害遥感张衡一号电磁卫星总工程师中国地震学会理事、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应用专委会名誉主任;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航空航天地球物理专委会副主任、流体地球物理专委会副主任;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IUGG地震与火山电磁学跨学科工作组执委会成员;
IAGA和GEO中国专家委员会成员。
目录
中文版前言
前言
第一部分震前现象研究的历史发展
1在震前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历史及新方向3
2日本的地震前兆研究8
3震前观测及其在中国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历史与近期进展综述23
4对地震预测研究史的贡献45
第二部分近期的震前过程物理模型及概念
5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磁层耦合——关于震前信号产生的概念61
6地震断裂带电离层和地表电荷之间的电耦合84
第三部分震前地震学现象
7短期前震与地震预测119
8意大利地区地震活动模式检测的近期发展141
9概率地震活动模型与前兆信息的结合168
第四部分主要地震活动的地表地球化学观测及电磁观测
10地球化学及流体地震前兆:前人研究及现行研究的研究趋势201
11对日本超低频磁信号作为潜在地震前兆的统计分析与评估215
第五部分与主震相关的大气/热信号
12探测震前热异常的鲁棒卫星技术231
13与大地震相关的热辐射异常256
第六部分与大地震相关的电离层过程
14甚低频至低频探测电离层扰动及其与地震之间的潜在关联279
15GNSS总电子含量在地震前兆探测中的应用311
16DEMETER卫星在地震活动时期所记录电离层密度的统计分析326
第七部分地震预报/预测的跨学科方法
17地震热红外异常的重要案例341
18地震前大气信号的多参数评估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