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媒体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情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既有的传统社交方式。如何理解微信朋友圈的点赞行为?为什么父母与孩子之间会因为表情包产生分歧?在亲密关系中的伴侣能否查阅对方的手机内容?我们是否愿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号?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各种情景中不断面临着这些问题,而这也引发了很多的困惑、焦虑或者希望。本书作为国内第一部聚焦数字时代人际传播的专著,综合新闻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计算机人际互动等各学科的理论资源,为我们理解、分析和解决相关数字交往的议题提供了耳目一新的知识与洞见。
苗伟山,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曾在法国波尔多政治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埃默里大学、北卡夏洛特大学、澳洲迪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在国际英文知名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中文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第一章 家庭情景/1 第一节 超人际互动与中介化亲密关系的形成/1 第二节 亲密关系可以购买吗:理解虚拟恋人的情感劳动/8 第三节 从男性气质到父职:数字时代如何做父亲?/13 第四节 表情包:数字化排斥/17 第五节 屏幕里的亲情:远程家庭沟通中的数字不对称/21 第六节 少年触网之烦恼:基于父母干预理论的视角/26 第七节 家族微信群:中介化的孝道实践/32第二章 学习情景/37 第一节 为了在场的缺席:上网课/37 第二节 数字时代的社会化/43 第三节 同辈沟通:社会学习理论/48 第四节 从追星到造星:准社会关系的建构与变迁/53 第五节 脚本理论:新规范、新常规,还是新规训?/56 第六节 串聊(crosstalk):手机的社交融入与多重关系协商/61 第七节 数字挖坟:社交媒体上的语境坍塌/70 第八节 交叉性:为什么我DeBuff叠满了?/76 第九节 复媒体与平台摇摆/82 第十节 打造人设: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数字脸面/87 第十一节 数字时代的模因(meme)/91 第十二节 数字时代的社交性:分享还是不分享?这是个问题/96第三章 工作情景/102 第一节 微信点赞:微互动与关系理论/102 第二节 暂时关闭朋友圈:驯化与再驯化理论/110 第三节 数字断连:反思连接与工作/116 第四节 恼人的60秒语音轰炸:时间政治的困境/124 第五节 寒暄:情感交际还是情感劳动?/130 第六节 抢红包也有规矩:微信中的惯习运作/137 第七节 职场交往:身份传播理论/141第四章 社会情景/147 第一节 防不胜防的网络诈骗:社会线索还靠谱吗?/147 第二节 网络购物:社会交换理论/152 第三节 叙事和意义建构:传播就是讲故事/157 第四节 陌生人关系:互联网社交与新型人际关系趋势/163 第五节 逝者的社交留言:社交媒体哀悼/171 第六节 N-adic:基于多元受众的网络人际互动模式/176 第七节 无处不在的BigBrother:从监视理论谈起/182后记/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