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伦理学杰出专家凯特·达林基于人类与动物的历史,对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了大胆、乐观的探索,从我们与动物互动的方式中获得灵感,探索如何与机器人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这可能是让机器人技术发挥作用的未来的关键。
我们经常下意识地把机器人比作人类,把人工智能比作人类的智能。这种比较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是时候重新审视机器人了。凯特·达林跳出思考人与机器人关系的传统怪圈,认为机器人可以成为我们的伙伴。
改变将机器人视为未来潜在竞争对手的思维,用人与动物的关系审视人与机器人的关系。像对待动物一样对待机器人,反而能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如果我们将动物融入工作、交通、军事甚至家庭的历史,将会使机器人乃至人工智能的进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本书对我们的技术未来和等待我们的伦理困境进行了深刻的原创性分析,解释了对机器的处理如何能够揭示对我们自己的历史、我们自己的系统以及我们如何相互联系的新理解不仅是与非人类,也包括彼此。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员凯特达林关于人机未来的颠覆性思考
达林是机器人伦理学杰出专家,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员,主要研究集中在社交机器人、人与仿生机器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等,本书是她数十年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也是震动学术界的颠覆性思考结晶。
颠覆人与机器人关系的传统忧思,用人与动物的关系审视人与机器人的关系
颠覆人们关于机器人可能取代我们对工作和价值这一由来已久的忧思,指出我们可以用动物做类比,来思考如何创造机器人,并使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机器人制造乃至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全新思考。
跨越历史学、动物学、伦理学、人工智能科学等多个领域,提出人机相处的新范式
达林横跨历史学、动物学、伦理学、人工智能科学等多个领域,指出相比让机器人像我们一样,我们更应该考虑机器人如何补充我们,她通过对人与动物历史的深刻总结,对人与机器人未来的乐观探索,构建了一幅科技与人类友好共生的新时代图景,也提出了人机相处的新范式。
对人与动物历史的深刻总结,对人与机器人未来的乐观探索,这是一幅科技与人类友好共生的新时代图景。
《新科学家》年度ZUI佳图书,麻省理工学院年度阅读书单。商业、哲学、科技、媒体等领域大咖重磅力荐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感知智能应用研究部学术带头人杨溟,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刘永谋,墨问西东创始人池建强,小米集团小爱同学负责人王刚,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青年教授谭笑,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伦斯·莱斯格,计算机科学家拉纳·埃尔·卡利乌比,哈佛大学副教授、鸟类学家艾琳·佩珀伯格,美国密码学家、咨询安全专家布鲁斯·施奈尔,Web 2.0之父,计算机图书出版商奥莱利媒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蒂姆·奥莱利,《自然》《科学》《新科学家》《柯克斯书评》《书单》《图书馆杂志》重磅力荐!
中文版序 人工智能不是人类的替代品,而是合作伙伴
亲爱的中国读者们,你们好!感谢你们对这本书的关注。《智能新物种》这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即将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当下。在过去的 15 年里,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并深信,我们正站在一个迷人且具有变革性的时代边缘。我相信,我们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我们这个社会想象、思考和谈论机器人的方式,将深刻影响这些技术的设计、整合、使用和监管。作为技术发展前沿国家的公民,作为世界公民,我们拥有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决定这个故事,并帮助塑造我们的未来。
《智能新物种》这本书最初源于我长期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进行比较,将机器人与人进行比较。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比较其实并不恰当。首先,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并不相同。更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复制已有的东西,而不是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呢?这种比较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因为这不应该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相反,我更倾向使用另一个类比:与非人类动物的比较。动物类比更符合目前自动化技术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运作方式,并且可以说是对人类最有帮助的方式,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和应用的比较,能够立即以富有成效的方式改变我们的讨论。这一点在过去十多年里一直是正确的,今天仍然如此。
事实上,自从这本书英文版首次出版以来,挑战我们对机器人的默认假设变得更加重要。在一段个人生活非常紧张且特殊的时期,我完成了《智能新物种》的初稿。那时,我与我两岁的儿子正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隔离,我的婚姻也濒临破裂。而在我正式完成这本书时,我怀上了我的女儿,她恰巧在英文版正式出版的前一天出生。疫情的肆虐和新生命的到来,让这本新书的巡回宣传和后续的推广变得异常困难。我当时为自己订了一个蛋糕来庆祝书的出版,然后便将这本书及其理念暂时搁置了下来。
然后,到了 2022 年,技术的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ChatGPT 的出现在全球引起了轰动,揭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进展,这些进展甚至让一些技术开发者也感到意外。《智能新物种》英文版出版后的三年多时间里,技术发展迅速。尽管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机器人比语言处理程序的训练要复杂得多,但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进步将使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
此刻,当我回顾、反思并评估我们所处的位置时,我相信这本书的理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我们正在经历技术的巨大变革,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将决定未来几代人如何与工作场所、家庭和公共空间中的人工、自主智能体打交道,以及这些智能体应该被视为人类的替代品,还是辅助伙伴。
目前,语言模型的普及和基于这些模型训练的聊天机器人正在不断强化与人类智能的比较,虽然这种比较仍然意义不大。在机器人领域,对类人机器人的投资正在激增,工程师们正试图设计能够适应现有工作场所并执行人类工作的机器人。
一位与我密切合作的机器人学家刚从中国各地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公司访问归来。他说,那里的技术令人印象深刻。这并不令人惊讶。当然,中国工程师正处于这一领域一些最好和最新发展的前沿。然而,在中国,就像在美国一样,人们非常关注机器人的类人形态。这在许多积极参与机器人研究和开发的国家都是如此,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一选择。
当然,看起来和行为像人类的机器人对人们来说非常吸引人,它们提出了有趣且有价值的工程挑战,甚至可能在不久或中期的未来因作为某种工人而具有市场潜力。但这就是我们能做的最好吗?如果我们能够想象出任何形态,那人类形态还是最理想的吗?对改造工作空间的犹豫似乎更多是受短期利润激励的驱动,而不是长期思考。如果我们敞开心扉去探索其他可能性呢?
这种对类人机器人的偏好可能限制了我们对机器人潜力的想象力。如果我们考虑到机器人的设计不必局限于模仿人类,那么我们可以探索更多样化、更适应特定任务的形态。这样的设计可能会更高效、更经济,并且能够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长远来看,这种开放性可能会带来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推动技术和社会的进步。
以 ChatGPT 为例,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发现它对很多任务都很有用,从起草文本到识别花朵,再到编程。ChatGPT 是新物种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目前聊天机器人的技能虽然不同于动物的技能,但也不同于人类的技能。聊天机器人在很多方面比我们聪明,但也在很多方面落后于我们。这不是 bug,而是特性。我们不应该试图消除这种差异,而应该开始接受这种差异。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投资于技术,要么扩展我们自己的能力,要么做全新的事情那些人类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们可以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帮助人类更好地完成工作,或者更有意地为人类的健康、幸福和繁荣做出贡献,而不是试图重新创造人类。
我们与动物的历史,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如何以多样化和创造性的方式为人类福祉做出贡献,以及我们如何有效、合法和社会性地将这些自动化技术融入社会,提供了一条成熟的路线图。我们正在创造的智能和技能可能不太像动物,但也与人类本身完全不同,这是很有意义的。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最新进展中,我们不要低估它对设计师、开发人员、政策制定者、记者、作家以及世界各地的所有人的影响力,让我们不再把机器人视为人类的替代品,而是作为我们努力实现目标的合作伙伴。
如果你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动物感兴趣,或者对我们和技术的未来有不同的看法,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希望你喜欢 !
[美] 凯特·达林(Kate Darling)
机器人伦理学杰出专家。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技术如何与社会相结合,以及机器人的伦理道德。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社交机器人、人与仿生机器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等。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博士与米德尔伯里学院荣誉科学博士,瑞士巴塞尔大学经济学和法学学士曾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的知识产权政策顾问
曾与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劳伦斯莱斯格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共同开设机器人伦理相关的课程。也曾担任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和耶鲁大学信息杜会项目的研究员。并曾担任一个主要讨论与机器人有关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的权威会设WeRobot的高-级联合主席。
《细约客》《卫报》《被士顿环球报》《连线》《时代周刊》等报刊的撰稿人,还为英国广播公司的《科学焦点》杂志撰写每月专栏。也曾多次在TED等平台发表演讲。
中文版序 人工智能不是人类的替代品,而是合作伙伴
前言 用动物来思考机器人
第一部分 机器人不是人类的替代品,而是合作伙伴
第1章 动物改变我们的世界
肮脏、枯燥、危险的工作
机器人远不能取代人类,但可以成为卓有成效的合作者
人与动物的早期伙伴关系
动物没有取代人类,而是成了强大的工具
第2章 将机器人视作像动物一样的新物种
不同种类的智能
不是取代,而是替代和补充
变革的新动力
从实用角度设计,我们并不总需要类人机器人
机器人引发城市设计和公共空间的改变
第3章 机器人如何为自主决策承担责任
不能把责任简单地推给机器人
对机器人进行分类
为机器人制定法规
对动物进行审判
机器人的错误应该由谁来负责
用动物做类比,重新思考机器人的责任
第二部分 拥抱伴侣动物,拥抱机器人伙伴
第4章 我们为什么会把机器人视为生命体
拟人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周围世界
移动着的机器人
受生物学启发的设计
社交机器人设计理念:少即是多
第5章 人类最好的朋友:伴侣动物的历史
宠物的发展历史
拟人化的宠物服务
设计我们的宠物
健康和教育方面的伴侣动物
第6章 与机器人开启崭新的关系
机器人并不是人际关系的替代品
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新伙伴
机器人大战动物
互惠互利的关系
像对待生物一样对待机器人
第7章 机器人陪伴的真正问题
来自机器人的情感胁迫
人工智能设计中的偏见
人工智能与隐私问题
机器人背后的问题
第三部分 从动物权利的历史探索人类与机器人的权利
第8章 西方的动物和机器人权利理论
机器人应该享有权利吗
动物应该享有权利吗
动物权利与机器人权利
第9章 西方动物权利的实践
仁慈和阶级主义
反活体解剖主义者
偏见和选择性同理心
对动物拟人化的争论
保护动物选择上的道德
第10章 不要对机器人拳打脚踢
对机器人的同理心
对机器人施暴会让我们变得残忍吗
与机器人的互动可以改变我们的同理心吗
我们人性的反映
人类复杂的同理心
结 语 塑造未来的不是机器人,而是我们自己
致谢
注释
译者后记 技术革命与人类边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