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从汉字说解到汉字阐释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出版后,得到师友和广大读者的鼓励,这让我更有一种责任感,努力把汉字阐释学术研究与汉字文化普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传统文字学理论是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运用文字构形二书与传统的六书理论对汉字进行说与解,成就极高,在当时是目的明确、材料丰富、理论自洽的著作,是人类文化史上一流独创,两千年来,影响深远。六书理论与《说文》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由于理论方法与研究对象的固化,越来越脱离实际,越来越琐碎,逐渐成了自说自话的封闭圈子,直到受到现代语言文字学的冲击,才有了新的突破。与此同时,有些人把六书理论简单化,对汉字肆意肢解发挥,说解汉字几乎人人能为,似乎个个都懂,但又处处模糊,疏漏百出。阐释作为一个词,出现很晚,从一开始就带有术语的性质。我们借用阐释学中的这个概念来讨论汉字,期望在继承传统汉字说解的同时,也与传统的汉字说解分出一条界限,让汉字阐释逐渐具备现代学科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在继承传统汉字说解精华的基础上,以各个时代当时应用的文字为主要研究材料,运用现代文字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对汉字构形、所蕴含文化、应用演变、字际关系、系统构成、各种功能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解释。说解与阐释是从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等方面所做的大体区分,但二者多有互通,传统说解也是阐释的一种,现代阐释的核心还是说解文字的构形,所以在具体表述中,如果不特别强调其区别,我们也说传统阐释、现代说解,类似对文则异、散文则通。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为汉字阐释的普及读物,以说解为名,一方面是表明我们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担心书名中出现阐释这样的陌生词语会影响普及。作为普及读物,《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只是用通俗的语言把部分汉字研究的成果介绍给大家,不太显示学理,也不讲究论证,但背后有一套汉字学理论做基础,作者也自觉地运用这些理论进行汉字的说解。书中每一讲具体文字的说解之后,都有理论延伸与思考这个环节,期望在读者了解了具体阐释字例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引导读者进行一些理论思考,对汉字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升。既然涉及理论,就必然运用自洽的话语系统,会出现不少术语。此外,由于《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的体例,各讲涉及什么理论问题,就在各讲之后引导思考一点什么问题,好处是非常具体,容易理解,不足就是理论碎片化。当初曾经设想附录一个术语解释,因担心内容太过庞杂、篇幅太大而放弃。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说解与人体、人体器官相关的汉字,这部分字可以简称人体汉字。为什么选择与人体相关的汉字?因为这部分字最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表意最丰富,传承性很强,与我们关系最密切,也最容易理解。《说文》540个部首中,按照许慎的理解有219个字形与人体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占三分之一强。从农业文明到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类的相貌、动作、肢体语言却古今相承,即使有所变化也不难理解。不论是研读《说文》、学习古文字,还是阐释汉字,从人体相关的汉字入手都便利且有效。《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说解了不少人体汉字,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大致有个分类和说解的次第。以第九十七讲为界,前面是各种形体的人形,讲了各种人形构形所表达的文化意义,以及汉字中所表达的人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由于书的体例,这种联系比较隐晦。第九十七讲之后,是各种表示人体器官的汉字,大致按从头到脚的次第说解,但没有讲完,有头有身有上肢,与手相关的也只说解了少部分,腿脚完全没有说解,如同残疾。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我萌生了把我所应用的汉字理论比较系统地介绍给大家,让阐释的基础知识稍稍系统一点,把人体汉字说解全部完成的宏大设想,期望从理论到实践,完成我对汉字阐释的全面认识。不仅让读者了解汉字的具体阐释,而且能够知道为什么这样阐释,继而能够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去尝试阐释汉字。但这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更长久的建设。眼前需要完成一个入门性的汉字阐释著作,表达我进行汉字说解背后对汉字阐释的构想和所运用的古文字材料,引导读者对汉字阐释有更理性的理解,这就是这部《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的写作动机。
汉字理论部分我力图从汉字的实际出发,建设新的话语系统。一方面承认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在目前主流共话体系内表达和交流;另一方面努力挣脱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的束缚,逐渐建立起新的话语和理论体系,从汉字的非符号性、编码方式、书写特征、社会功能等多个角度观察、理解、定义汉字。这部分内容经过长久的探索:课堂上讲过很多遍,不断深入和系统化,先后经过搭建框架、提炼术语、局部细化等过程。这次缩写成一个概要,第一次以书面的形式比较完整地表达了我对汉字的理解,供大家批评指正。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彼此相依,相辅相成。理论从具体材料研究中来,汉字阐释就是最主要的途径。汉字最早的理论就是在古文字考释和文字阐释过程中逐渐归纳出来的。汉字阐释如果是学术探讨就必须有内在的学理和系统的理论指导。作为理论,汉字阐释理论是汉字理论的延伸;作为阐释实践,汉字理论是汉字阐释的话语基础;作为理论建设,阐释实践是理论的来源。
汉字阐释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文化普及,都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识足够量的汉字,包括当今的通用汉字、古书中的文献用字、各个时代的实际用字等等,越多越好。
第二,对核心概念汉字阐释有清晰的了解,能够从材料出发,运用可操作的研究方法。
第三,有文字学理论框架,具备自足自洽的话语系统。
第四,涵盖尽量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尽量广的学术视野。
我这里所说的概要主要是就写法上说的,不论是说理论还是例说字形,依旧是研究结果的陈述,对前辈时贤的研究成果择善而从,一般不加征引注释;书中有不少是作者的私见,也没有详细的论证,从目的到写法,都可视作《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理论部分的系统化,但依旧是比较通俗的写法,与我在汉字学课堂所讲或发表的一些文章所论有所不同。
本书尽量求简:一是作者对汉字阐释理论与汉字理论进行简要陈述;二是表达方式是以通俗的语言说明,力求简约易懂;三是理论部分的一些例证和人体汉字的说解都不详细展开,留下读者思考或进一步为他人讲解的空间。
对于想了解汉字文化、阅读汉字阐释的读者来说,最好也能逐渐具备相应的知识,明白学理,了解研究的方法,才能有所取舍和判断,形成自己真正的知识。
我在清华大学讲授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先后面对不同的需求,讲授过不同的内容。大类基础课类似通识教育,主要是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并不强调学术研究与学术训练;人文强基计划的基础课就不能流于一般性的介绍,要讲学理、讲方法,强化学术训练;而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汉字知识、汉字文化普及就需要把研究的结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这是三件彼此联系,但又各不相同的事情,我都在试探着做,至今完成了下列四部书:
《汉字为什么这么美》,是散文形式的汉字学术随笔,是2020年度农民喜爱的一百本书之一。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是面向广大读者的汉字阐释普及读物。所谓说解,出典是说文解字的缩略,也可以当作现代一般的语文词语理解,就是说明解释,其实质就是汉字阐释的通俗化。该书先后获得陕西省首届陕版好书、2023年陕西省优秀科普作品、2023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等荣誉。
《汉字阐释十二讲》。汉字阐释是学术研究,就要有其学史、学理和可操作的研究方法,该书以此为目的进行撰写,但内容比较艰深,其中十讲作为学术论文在不同的刊物上发表过,阅读最好有教师引导,教师讲授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这部教材主要是为强基计划的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准备的,虽然有很多不如意之处,但多是个人心得,自以为还可以送同行一哂。本书出版后,我陆续收到一些反馈,多有赞美好评,有的是礼貌客气,但也不完全是客气。该书入选2023年100种上海好书。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面向大众,以理论为主,虽然是概要,但理论部分比较前沿,是作者多年汉字研究的初步成果,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汉字学理论概要,第二是汉字阐释的内容与方法,第三是从头到脚说汉字的整体框架。这三部分内容深入研究都可以独立成书,在这里以通俗的方式简要陈述,配合《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介绍汉字阐释的理论背景,基本上能够达到目的。如果作为教材使用,可能比《汉字阐释十二讲》还便于让学生接受。就其内容而言,至少是汉字学基础理论课与汉字与中国文化之类通识课两门以上的含量,在应用时可以各有侧重。
所出这几部书目的各有不同,内容彼此相关,各有侧重,彼此照应,有些地方难免有重复之处,请读者见谅。
清华大学邺架轩读书沙龙为《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一书举行了题为如何走出汉字阐释的困境为题的学者对谈,王立军教授谈了他对汉字阐释的深刻见解。承蒙王教授同意,本书将我们二人的对谈内容全部附录。谢谢王巍先生的精心组织,谢谢王立军教授的大力支持。
本书写作过程比较长,经过几次大的调整修改。初稿中第三部分的字形材料由侯瑞华协助完成。赵相荣检核了全稿材料的出处、统一了格式,初步整理了所附的术语,提出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林康助教也对初定稿进行了全文校对。原拟以《汉字理论基础与汉字阐释简说》为题,书稿已经排版和编校,作者又提出要重新调整、增补和修改,出版社为此书编校了两次,付出了双倍的努力。书稿在最后一次大的调整之后,侯瑞华、赵相荣、林康、王鹏远又分别校读一遍,修改了作者的一些错误,更换了一些字形图片。
此书得到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古文字工程项目和教O育O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