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定 价:89 元
什么是RDI?RDI(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人际关系发展疗法,简称RDI)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史蒂文E.葛斯汀博士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强调孤独症核心障碍的、基于正向引导关系的治疗方法,至今已经有30多年历史。与其他干预模式相比,人际关系发展疗法直击孤独症核心障碍,针对大脑功能发展进行干预,修复动态智能的发展路径,最终帮助孤独症儿童实现自主心智成长。本书是RDI理论经典奠基之作!本书将帮助你认识RDI,呈现一个不同的、充满希望的孤独症干预视角,为孤独症人士更自信、获得生命尊严和理想的生活质量、迈向独立生活提供更大可能性!
●国内*部介绍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核心理念、方法的著作!孤独症干预发展学派经典理论奠基之作!●人际关系发展疗法创始人史蒂文E.葛斯汀博士,写给所有孤独症人士的心智成长指南!●竺智伟、何 侃、万国斌、杨宗仁、斯蒂芬肖尔 联袂推荐!●随书赠送导读音频,由本书译者、美国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认证顾问、星宝妈妈Echo老师专业解读,帮助家长边阅读边理解RDI核心概念和方法。●赠送确诊第一年,从这里开始家长指南,送给陷入焦虑、迷茫中的孤独症儿童家庭。
中文版序言我很高兴看到 The RDI Book 中文版的出版,本书的内容已经在很多文化群体里带来了巨大改变,我希望它也同样能够激发华语群体的思考和行动。自该书首次出版以来的 15 年里,我见证了孤独症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 孤独症谱系障碍 这一诊断也经历很多变迁。人们不再不假思索地相信基于行为的早期干预计划的有效性,对成人孤独症患者的关注也在急剧增加。不幸的是,尽管发生了这些变化,尽管针对孤独症的研究投入显著增加,尽管人们对于孤独症的重视日益提升,但孤独症人群获得良好生活福祉的可能性并没有提高。孤独症人士严重抑郁症和自杀行为发生率非常高,他们拥有令人满意的就业前景的可能性仍然很小,即使对他们当中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当子孙后代回顾我们目前对待孤独症人士的方式以及其给这个群体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和消耗时,他们必然会将此视为一场悲剧,除非我们改变对孤独症的看法并相应地调整干预措施。我希望本书引发人们的质疑:为什么我们继续用那种低效的方式教育孤独症孩子?为什么我们从不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典型发育的孩子?为什么我们在日益复杂、充满各种动态变化的世界中,仍然固执地教授单个技能,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试图带来改变?这些方法无法让孤独症人群获得幸福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给大家一个不同的、充满希望的视角,帮助我们看到孤独症人群有很大可能性在很多方面有所作为。史蒂文·E. 葛斯汀
作者简介:史蒂文 E. 葛斯汀,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获得美国凯斯西储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于罗格斯大学医学院进行实习和博士后工作。1979年~1987年,他受聘于美国贝勒医学院和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担任精神病学和儿科学助理教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葛斯汀博士还作为得克萨斯州儿童医院的心理科主任和贝勒医学院的家庭治疗培训主任,进行他的临床研究。在专注于孤独症研究之前,葛斯汀坦博士被公认为全美知名的高危儿童和青少年创新临床干预项目的开发者。1983年,他获得了霍格心理健康基金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拨款,用于为严重自杀倾向的青少年制订以家庭为基础的干预计划。他为患有各种疾病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制订了创新的、以家庭为基础的治疗计划,并为有执行功能相关问题的儿童开发学校干预计划。自1995年以来,葛斯汀博士和他的妻子雷切尔雪莉博士一直担任得克萨斯州休斯顿RDI中心的联合董事,该公司为世界各地数千名专业人士和家庭提供培训和支持。译者简介:李力(Echo Li),毕业于法兰克福大学,双胞胎星宝妈妈,美国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认证顾问,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政府残障资源中心协调员,RDI中国区负责人,滑雪教练,健身教练;创办自媒体账号星宝佐佑妈,为家长们普及孤独症科学干预知识。她相信这世上的所有奇迹,都是坚持后的灿烂。
第一部分 攀登RDI的阶梯第一章 动态的大脑 /2第二章 动态智能/16第三章 动态的沟通/36第四章 动态历程/51第五章 引导式参与关系 /60第六章 引导式参与关系导师 /63第七章 引导式参与关系学徒 /98第八章 断 点 /123第二部分 RDI方法介绍第九章 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138第十章 (重建引导式参与关系的)准备阶段 /150第十一章 学 徒/178第十二章 引 导 /213第十三章 内 化/238第十四章 总 结/247推荐阅读/253参考文献Ⅰ(按章节)/254参考文献Ⅱ(按作者英文姓名首字母排序)/279附录A 和心理(思维)活动相关的术语/302附录B RDI干预目标/310附录C 影响引导式参与关系建立的其他潜在障碍常见共患病及伴生状况/314附录D 引导式参与关系重塑带来的一些动态智能开启表现(示例)/316附录E 阐释的示例/318
小册子《确诊第一年,从这里开始》第一章 我的孩子怎么就是孤独症了?第二章 我的孩子是孤独症,到哪儿治?第三章 只有把孩子变成机器才行?第四章 我的孩子过了黄金期就没救了?第五章 我的孩子是孤独症,他会好吗?第六章 条件反射型还是自我驱动型你想要什么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