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栖身于环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为切入点,讲述一只被当地原始居民收养的小北极熊重返自由的故事。在冰天雪地的北级地区,环境恶劣,物资匮乏,勤劳勇敢的因纽特人在此以狩猎、捕鱼为生。他们打造雪橇,驯化野狼,捕食海象、海豹、海雀等野生动物,制作皮裘皮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书中主角艾思忧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与两位同伴多次外出巡猎,收获颇丰。在一次捕猎中,艾思忧捕杀了母熊,并将小熊崽带回家,他们一家与小北极熊白沙皇的故事从此开始了。 在照料小白沙皇的过程中,小主人公阿莫克对它情有独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幸的是,一场瘟疫使小阿莫克双目失明却无钱医治。而此时,南方城里的动物园遣人来北疆搜罗珍禽异兽。为给小阿莫克治病,艾思忧不得不帮助南方人捕获了白沙皇。在经历了种种惊险后,小阿莫克到达医院并治好了病。而关在动物园的白沙皇虽饮食无忧,并有小阿莫克父子两人的时常探视,却仍无时无刻不思念它的北极之地。一次偶然的机会,白沙皇逃出动物园,并跋山涉水,历尽艰险回到了故土。也许是时过境迁,白沙皇对小阿莫克的情感已经淡漠:也许是对自由的无限渴望,不愿回到人类的养护中;甚至也许是艾思忧的背叛令其心寒,当白沙皇再遇小阿莫克时,虽仍有眷恋,一次次停下脚步,回头张望,却仍然坚定地远去了。
在地球上有人居住的地方,因纽特人的大地尤为严寒和荒凉。因纽特人乐观的口号,或者说是问候语阿克苏斯,意思就是要坚强。
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土地贫瘠,加上其他诸多令人生畏的自然条件只有力量强大的人才能在这里生存下来。正是有强 健的体魄和不屈的灵魂,他们得以在恶劣的环境下打赢了其他种 族不能承受的生存之战。在哈里·惠特尼的一则狩猎故事中,他 讲述了一支因纽特狩猎队外出捕猎驯鹿的遭遇。他们赶上了一场 千载难逢的暴风雪,整支狩猎队仅剩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者归来。这位老猎人对失踪的同伴担心不已,他俩乃是至交。当他对其他因纽特人提及自己的忧虑时,他们仅仅付之一笑。没事的,他们说,他会平安回来。
老猎人后来发现,自己的担心有如杞人忧天。
落单的因纽特人发现自己受困于暴风雪,他干脆在雪地里挖个有模有样的屋子,群犬也倾力相助,然后他如同在自家的雪屋一样安然入睡。
因纽特人名义上是基督教徒,北美东海岸的因纽特人从 1771年起逐渐皈依摩拉维亚教会。大约在 150 年前,亚洲的希腊式教堂上所用的一些精美大钟也在阿拉斯加铸造。与此同时,阿拉斯加半岛的因纽特人已基本上向希腊教会靠拢。
因纽特人与其他多数原始人类在异教徒的观念上并无二致。他们相信地球是平坦的,以四只脚作为支撑。但是我们直到四百年前才相信地球是平坦的。他们相信天空是另一个世界的地面, 是一些善良的人们死后的去所。他们也相信,在我们的世界底下还有一个世界,是一些人死后的魂归之处。他们是宿命论者,相信外来力量对他们的支配,而这些外来力量通常是邪恶的。时至今日,许多宿命论思想依然左右他们的生活。
在一场流行病期间,与他们共处的一位牧师试图阻止他们走村串户。但是他们嗤之以鼻,说如果上天有意为之,他们只能顺其自然;如果上天要他们死,他们不得不死,处处防范有什么用呢?
从下拉布拉多沿海到格陵兰岛,都是因纽特人的栖居地。在寒冷的格陵兰岛上,这种奇怪的人类占据了大多数地方。岛的北部居住着因纽特人中唯一保持原始习性的部落。这些野人与开化的因纽特人老死不相往来,是不折不扣的雪域猎神。
这片荒凉的大地沿着英属北美的北方海岸延伸到阿拉斯加半岛,直到西海岸的阿留申群岛。因纽特人与阿留申群岛上的印第安人在风俗习惯上息息相关。
因纽特人是蒙古人种的一支,他们像许多其他大型动物一样, 在某个时期跨过白令海峡。然后,他们沿着英属北美的北方海岸游猎,逐渐向南远行至拉布拉多。
克拉伦斯·霍克斯,美国作家,以写作自然故事和诗歌而闻名。 小时候因为一次事故,导致失明。在他多产的职业生涯中,出版了 100 多本书。其人生足以媲美传奇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
何利锋,中山大学英语系毕业,通过国家翻译资格证书三级考试。现居珠海,从事外贸工作。翻译出版的图书有《消失的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