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并造就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代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与具体体现。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不仅和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关,还与美育或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密切关系。美育课程的内容需要丰富多样,需要从不同的专业和视角进行建设与开展,从而实现美育的真正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式美蕴藏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吃、穿、住、行、乐的大小事物之中。只有认识美,才能创造美。创新与传统密切相关,激发创新设计思维和提升创新设计能力,都需要从传统形式美学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掌握知识、感受美好和循序练习是提高审美与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本书围绕知识学习、审美体验和设计实践这3个重要方面设计了教学内容。
1. 学习目标
(1)熟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形式美学,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思维。
(2)理解中华传统形式的物质文化基础。
(3)体会中华传统设计中的形式之美、工艺之美和材料之美。
(4)通过了解、鉴赏和实践,提高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 内容构成
本书共8章,涵盖了陶瓷用品、编织生活、印染织物、黛瓦青砖、居室环境、桥通南北和传统节庆等多个主题,每章均包含基本知识审美分析实践练习课后作业4个部分。
(1)基本知识部分概括介绍陶瓷、编织、印染织物、建筑砖瓦、居室环境、桥梁交通、传统节庆的核心知识,这些知识是审美与创新设计的基础。
(2)审美分析部分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解析各章不同主题的审美原则,引导学习者掌握基本的审美方法。
(3)实践练习部分用于提高设计能力,包括相关术语课堂练习小组设计实践3部分内容。相关术语部分是各章关键术语的解释,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理论知识点。课堂练习部分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观察、绘图、制作、分析和讨论等基础技能,小组设计实践部分注重培养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4)课后作业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地调研4种类型。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用于巩固对各章核心知识的掌握,实地调研可使学习者了解现实中的有关问题,力争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5)每章最后还提供了拓展资源的二维码,希望深入学习本章内容的学习者,可以通过该链接,了解更多的拓展知识。
3. 使用方式
(1)在教学中,教师既可以按每章节依次进行教学,即按照知识学习、审美分析和实践练习的顺序来组织学习,也可以将各章第三节中的小组设计实践作为教学主线,开展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将第一节的知识学习和第二节的审美分析作为自主学习内容。
(2)在使用本书进行教学时,建议采用基于项目的方式,可以根据课时长短选择不同的专题进行。课程的学习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3个方面,具体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由教师自行确定。
4. 应用对象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美育、通识教育和设计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设计行业从业者和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作 者
2024年7月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中华传统形式的主题内容002
第二节 中华传统形式的基本元素006
第三节 中华传统形式的审美原则010
第二章
陶瓷用品
第一节 认识陶瓷018
第二节 审美分析026
第三节 实践练习033
第三章
编织生活
第一节 民间编织042
第二节 审美分析049
第三节 实践练习055
第四章
印染织物
第一节 织染技艺064
第二节 审美分析072
第三节 实践练习078
第五章
黛瓦青砖
第一节 砖瓦概述086
第二节 审美分析098
第三节 实践练习104
第六章
居室环境
第一节 隔扇与家具114
第二节 审美分析124
第三节 实践练习131
第七章
桥通南北
第一节 认识桥梁140
第二节 审美分析147
第三节 实践练习155
第八章
传统节庆
第一节 节庆知识164
第二节 审美分析170
第三节 实践练习179
附录A 各章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88
参考文献190
后记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