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讨了人类在判断不完整或模糊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心理问题,以及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对情报分析产生影响,而我们又怎样有效克服这些影响。全书由思维机制、思维工具、认知偏见和情报分析的改进等四部分组成,重点研究了以下问题:
1.为什么看不到应该看到的东西?
2.怎样记住已经知道的事情?
3.如何正确判断不完整或模糊信息?
4.怎样对问题进行结构分析?
5.什么是竞争性假设分析法?
6.认知偏见怎样影响情报分析?
……
作为中情局权威理论家的代表作,本书既是美国情报机构培训员工的经典教科书,也是中情局情报官员的重要参考读物,被誉为情报分析的圣经,多次再版加印。它一直为各国情报人员和国家安全研究者所推崇,其影响力现已超出情报界,成为商界、社会学界的重要著作。
序一:分析科学在情报工作中的应用
中情局情报分局前负责人道格拉斯·麦凯岑
本人初次接触霍耶尔的著作是大约18年前,它们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深刻印象。那时正是我整个情报分析职业生涯的中期,之后我继续干了15年的情报分析工作。最近几年,我利用苏联和华约国家的政府档案资料,研究了许多历史事件。此时,霍耶尔的最新论著引发了我更多的共鸣。
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我知道许多中情局官员对有关分析认识论的文章持怀疑态度。这可以理解,因为这些论文多数会在结尾提出一些模型作为问题的答案,但情报分析工作不是在研讨会上开展的,而是在瞬息万变的政策领域进行的,所以这些模型似乎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霍耶尔论述的重点并不在此。
霍耶尔清晰而有效地考察了人类思维如何通过建立模型(建模)来处理信息。他的研究表明,上述这一过程是人类认知的一部分,而非情报工作特有的现象。在从药物分析到股票市场分析等众多领域,我们都能观察到这类现象。
分析过程本身加强了人脑的这一自然功能。分析工作常常涉及建模,尽管人们可能并不一定如此称呼这个过程。我们会阐述有关因果关系的一系列理解和预期,然后通过这些模型或筛子来处理和解释信息。
本书第5章讨论了更多新信息价值是有限的这一问题,我认为值得特别关注,特别对情报组织而言更是如此。这一章指出,人们往往用现有的分析模型来评估和处理最新获得的信息,而不是用新信息来重新评判分析模型的前提。这种有害的人类自然倾向源于情报机构存在的理由。人们建立情报机构的目的,在于通过秘密手段获取特殊的关键信息,然后与现成知识结合形成分析成果。
我相信,阅读本书中霍耶尔描述的这一思维过程(mental process)给分析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时,任何一位经验丰富的情报官都会回想起若干例子。有多少次我们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完全合理的预设前提,并且几乎全体一致地做出了某个完全合乎逻辑的预测,但结果却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有多少次我们事后认定问题并不是出在逻辑上,而是由于我们的某个预设前提(无论它在当时看起来多么合理)并不成立?有多少次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个错误的预设前提并非源自经验,而仅仅是从结论形成模型中得出的一个结论(又称假定,assumption)?又有多少次,我们事后才认定,根据当时已掌握的信息,本应对一个或多个预设前提提出质疑,而且如果改变相关的预设前提就会改变分析模型,从而得出不同的预测结果?
为了弥补情报分析和判断中存在的缺陷,通常的改进办法是大力加强专业知识,这种呼声在情报失误出现之后尤其响亮。但是,霍耶尔的研究和他引述的成果对这种传统方法提出了巨大挑战。统计数据显示,专业知识无助于避免人类思维过程中常见的分析陷阱。这一点在情报分析工作之外的众多领域已被证明。
对一些著名的情报失误案例的研究表明,专家也会像普通人一样落入分析陷阱。而且数据显示,丰富的专业知识使专家对自己充满自信,别人也对他充满信心。因此,一旦专家落入陷阱,后果将更加严重。
上述观点并不应被视为是贬低专业知识的价值。相反,三十多年的情报分析工作的经验让我相信,尽管总是一直在警告信息过剩,却从来不存在信息过量或专业知识过量这回事。而且据我观察,中情局分析人员完全可以与名声显赫的专家们平起平坐,这使我坚信,贬低他们的专业知识是十分错误的。上述两种人的主要区别在于:知名专家通过公开发表文章提高其声望,而情报分析人员则在封闭的环境中工作,面对的主要读者是情报世界中最挑剔的那群人决策层。
霍耶尔的论述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即信息和专业知识虽必不可少,却不是让情报分析成为特殊工作的全部。我们必须要在分析科学中投入相当大的精力,而出发点就是清楚地理解人类思维这一最主要的分析工具固有的优势、弱点,以及它处理信息的方式。
我相信,情报分析人员在自我定义时,文化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究竟是中情局雇佣的独立专家,还是通过专业知识迅速应对各种议题和问题,并有效进行分析的专业分析人员和情报官?总体而言,我们掌握的实际专业知识远远多于我们对分析科学和人类思维如何处理信息方面的了解。霍耶尔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类思维过程为分析人员设下的陷阱无法消除,因为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训练,教会人们如何去寻找和识别这些思维陷阱,并开发可以克服它们的手段。
鉴于分析科学在情报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霍耶尔的这部著作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与其他业务工作相比,我们是否已将对分析科学的研究视为职业要求,并做了相应的投入?与我们在培养分析人员的写作技巧等方面相比,我们在这一领域投入的精力和资源处于何种水平?
霍耶尔的著作没有自诩达到了该领域研究的顶峰。我希望它能为更多相关著作的出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理查兹·J.霍耶尔(Richards J. Heuer, Jr.),中情局资深教育家、理论家和反情报专家。拥有60多年的美国情报界工作经历,在情报分析、反情报分析等领域享有盛誉。因贡献卓著,曾荣获中情局、美国国会、情报教育国际协会(IAFIE)等颁发的多种奖项。其重要著作还包括《情报分析: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tic Techniques for Intelligence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