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史》是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戏剧自周秦时代至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不仅涵盖了从古代优伶到近代话剧的演变过程,还详尽介绍了各种地方剧种的特点及其流派。徐慕云先生以其深厚的文话底蕴与逻辑,对中国戏剧的源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对各个时期的重要剧目、代表人物和表演风格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本书开篇即追溯了中国戏剧的起源,从先秦时期的祭祀仪式、汉代的百戏到唐宋时期的戏剧雏形,详细描述了早期戏剧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背景。通过对这一时期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古代戏剧艺术的萌芽状态。随即叙述了不同朝代随着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的变化与变迁,戏剧发生的发展与变化,一直延展到现代文明下的戏剧发展,是一部不可错过的文化与历史的精彩作品。
徐慕云的《中国戏剧史》是对中国戏剧发展历程的一次全景式回顾。作者凭借其深厚的研究功底,将复杂的戏剧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读者能够轻松掌握关键内容。无论是戏剧行业从业者还是戏剧喜爱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珍贵剧目演出剧照等,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信息量。
如果你对中国戏剧充满好奇,想要了解它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戏剧史》将是你的首选读物。徐慕云用他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资料,构建了一个既严谨又生动的戏剧世界。这本书不仅是学习和研究中国戏剧的重要参考,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徐慕云,江苏徐州人,戏剧理论家、戏曲教育家。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从小喜爱京剧,曾师从戏曲音乐家陈彦衡研究京剧音韵及谭派艺术。20年代末到30年代在上海、北京等地从事新闻工作及京剧评论、戏曲史研究工作,主办过《大风报》、《益世报》,30年代末至40年代,先后担任上海戏剧学校教务长、中华国剧学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领导下,与高百岁在武汉创办中南戏曲学校,任教务主任。编写的剧本有《赵氏孤儿》《黑旗刘》《脱靴辨奸》等,著有《梨园影事》《京剧杂谈》《中国戏剧史》等。
郑序/001
自序/003
卷一古今优伶剧曲史/007
第一章 周秦时代之优伶/010
第二章 汉魏之怜人/019
第三章 六朝之戏曲/027
南朝/32
北朝/36
第四章 唐代之戏曲/46
第五章 五代时之戏剧/64
第六章 宋代之戏剧/68
南北曲/068
杂剧/072
滑稽戏/78
说书/81
影戏/83
傀儡戏/84
第七章 元代之戏剧/85
元之南北曲/087
元剧之编制/088
元代之传奇/095
南北戏之角色/096
第八章 明代之戏剧/99
南北剧之消长/101
明代之传奇/107
第九章 清代及民国以来之戏剧/113
第十章 清代之南府/120
卷二各地、各类剧曲史/007
第一章 秦腔/130
秦腔之板眼与腔调/136
第二章 昆曲/144
第三章 高戈/154
第四章 汉剧/157
第五章 粤剧/162
第六章 川剧/167
第七章 越剧/172
第八章 山西梆子/176
第九章 河南梆子/180
第十章 皮黄剧/183
第十一章 话剧/162
中国话剧运动发展史/187
新剧与文明戏/189
五四后的爱美剧/199
感伤主义的戏剧/204
新兴戏剧运动/211
大众化的戏剧/225
卷三戏剧之组合/255
第一章 角色之分类/256
生之类别/256
旦之类别/261
净之类别/266
丑之类别/270
坤伶/274
武行/279
第二章 场面之组织/281
文场(丝竹类之乐器属之)/281
武场(金革木类之乐器属之)/281
皮黄剧文场之繁难及其历史之沿革/288
皮黄各种板别之命名/293
第三章 后台之组织/302
管事/302
管箱/303
彩头 烟火/304
后台规则/306
后台忌讳/308
后台所供之祖师/309
第四章 戏装、盔头、靶子等名称/313
大衣箱中服装之名称/313
二衣厢中服装之名称/320
盔头箱中各物之名称/322
靶子箱中各物之名称/327
胡须靴鞋之各种名称/332
梳妆台上各物之名称/334
砌末物件之名称/336
卷四脸谱服装在剧中之殊功用/343
第一章 脸谱如何表明忠奸善恶/344
脸谱之历史及功用/344
脸谱之颜色及勾法/346
脸谱之眉、眼、嘴、鼻、脑门五部/353
第二章 服装如何判别文武尊卑/365
卷五戏剧之评价与其艺术之研究/367
第一章 中西剧之评价与比较/368
第二章 中国戏剧之调查与整理/378
组织国内戏剧调查团/379
勿令畸形发展/381
取缔不良剧本由中宣部统一审查/382
速编适应时代潮流的新剧本/383
创设国家戏院/384
创立国际戏剧陈列馆/385
注意戏校学生公民训练/385
组织中国戏剧公演团/386
政府应优待剧作家/387
第三章 六十年来故都名伶概述/388
第四章 对于戏剧之唱念音韵行腔等艺术研究/401
释尖团字/401
释十三辙/402
谈十三辙/405
说琴师/406
说嗓/407
二黄西皮难易之比较/409
研究《空城计》孔明之称呼/410
研究谭调之心得/411
研究《打渔杀家》之河海问题/415
说回龙腔/415
说哪字虚音/417
京胡过门统一论/417
谈本戏与新戏/420
第五章 国家戏院之创建及中央文化会对于剧运之推动/424
中央创建国立戏剧音乐院之经过/426
第六章 国立戏剧学校之创立/431
第七章 北平戏曲学校史略/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