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第2版)》是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由湖南中医药大学李传课教授主编。《中医眼科学(第2版)》分为五篇,第一篇为眼科基础,主要介绍发展史,眼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五轮八廓学说,病因病机,眼科诊断等内容;第二篇为眼科治疗,含治法、方药与针灸;第三篇为眼科病症,计114个;第四篇为眼的解剖生理与检查;附篇为眼部肿瘤与先天异常。《中医眼科学(第2版)》既努力发掘了前人业已取得的成就,又汲取了当代新经验、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可供眼科教学、医疗、科研等人员参考。
第一篇 眼科基础
第一章 中医眼科发展史
一、南北朝以前之眼科
二、隋唐时期之眼科
三、宋元时期之眼科
四、明清时期之眼科
五、近代之中医眼科
第二章 眼与其他组织的关系
第一节 眼与脏腑的关系
一、眼与五脏的关系
二、眼与六腑的关系
第二节 眼与经络的关系
一、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二、眼与十二经筋的关系
三、眼与经别的关系
四、眼与奇经八脉的关系
第三节 眼与气血的关系
一、眼与气的关系
二、眼与血的关系
第四节 眼与津液的关系
第三章 五轮八廓学说
一、五轮学说
二、八廓学说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三、七情
四、外伤
五、饮食不节
六、劳逸失常
七、先天与遗传
八、衰老因素
九、药物因素
第二节 病机
一、脏腑病机
二、经络病机
三、气血病机
四、津液病机
五、玄府病机
第五章 眼科诊断
第一节 眼科四诊
一、问诊
二、望诊
三、闻诊
四、切诊
第二节 眼科辨证
一、八纲辨证
二、脏腑辨证
三、病因辨证
四、五轮辨证
五、内外障辨证
六、常见症征辨证
七、眼底改变辨证
八、常见证型
第六章 眼病的护理与预防
一、眼病的护理
二、眼病的预防
附: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
第二篇 眼科治疗
第一章 眼科常用治法
第一节 内治法
……
第三篇 眼科病症
第四篇 眼的解剖生理与检查
附篇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一书为唐代王焘撰于752年,计40卷。本书汇集了唐代及其以前的数十种医学著作分类选编而成。内容十分丰富,记述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采药、制药、服石、腧穴和灸法等。计1104门,6000余方。眼科资料集中在第二十一卷,保存了唐以前多种眼科文献。
卷二十一,首先引入了反映印度医学理论的《天竺经论眼》,谓眼为六神之主,身由地、水、火、风四大原质所成。在眼的解剖生理方面,认为眼乃轻膜裹水,外膜白睛重数有三,黑睛水膜只有一重;对眼的视觉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见解。在论述病机方面,提出了绿翳青盲之类的眼病(类似青光眼),系&"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的独特见解。在眼病论治方面,谓治脑流青盲眼(相当于白内障)&"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白日&",这是我国关于金针拔内障的最早记载。而且在对脑流青盲眼、乌风眼、绿翳青盲、黑盲等证治的记述中,实际上还首次对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进行了鉴别诊断。该书对眼病的治疗,主要是内治法,针灸方面只有灸法而未采用针法。此外,该书还辑录了晋唐间医书中诊治眼病的大量资料,并且首次按证候分类法,将眼病分为十九类,对各类眼病,除简述证候外,并有治疗处方150个,这种分类法,为后世许多眼科著作所采用,参考价值甚高。
《龙树眼论》
《龙树眼论》是我国著名的眼科专著。由于原著已散佚,其作者和成书年代不详。但在北宋《崇文总目》(公元1034~1042年)以及南宋初叶郑樵所著《通志》(公元1161年)均有此书名的记载,可见唐朝确有此书。再从唐代白居易&"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空捻决明丸&"的诗句来看,说明此书在唐代较为盛行。该书虽然无法查考,但可从明代朝鲜金礼蒙来我国编著大型方书《医方类聚》里,可以看到《龙树菩萨眼论》一书,且排列在《诸病源候论》之前,据此推测可能是隋代作品。该书可划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计有&"眼疾因起、谬误失理、应伏宜治、耕理诫约&"四节。各论30节。每节依次介绍症状,或病名,或病因或病机,再介绍治疗或预后或注意事项等。病症范围主要是内障(白内障),绿盲(青光眼类),乌风,黑风,雀目,青盲,坐起生花,劳眼(玻璃体混浊),劳热(外障眼病),天行赤眼,暴风,息肉眼(小眦赤脉),顺翳,逆翳,翳如旋螺,损翳(蟹睛),倒睫,漏睛眼,睑皮里生赤肉,上睑皮里有核,粟子疾(睑结膜结石),风眼(流泪、痒)胎赤,疼痛突出,撞刺作翳,撞打睛出,神祟眼(忽然赤痛),以及偏风牵行等30余种病症。治疗上提出白内障&"唯用金针拔之&";青光眼&"初觉即疗之&";霰粒肿宜&"翻眼皮,可针破,捻去物&";睑结膜结石&"可翻眼皮,起针拨去&"等。此外,还专有&"治小儿眼条例&",言&"大小有异,长幼殊乖&",用药亦有别。书中许多基本论点、治法、方药等,对后世眼科影响很大。
……